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T2DM肥胖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T2DM肥胖患者120例(O-T2DM组)及T2DM非肥胖患者(T2DM组)3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O-T2DM组标准化焦虑评分为(41.0±14.0)分、焦虑状态者40.0%,高于T2DM组(37.3±12.4)分和30.2%(P=0.005,0.045).与T2DM组比较,O-T2DM组年龄[(54.3±12.5) vs(58.9±10.9)岁],饮食控制差,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高,血糖[FPG(8.8±3.0)vs(8.0±2.9)mmol/L、2 hPG(13.1±4.7)vs(11.6±4.6)mmol/L]、HbA1c[(8.2±1.8)%vs(7.6±1.7)%]、血压、TG均升高.T2DM肥胖患者标准化焦虑评分与年龄、DBP呈正相关(r=0.181、0.35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及DBP升高是肥胖T2DM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肥胖患者年龄小,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血糖,BP、血脂、饮食控制差,焦虑状态更严重,FPG及DBP升高是T2DM肥胖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S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 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540例,根据T2DM和M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和MS 1~3亚组,检测各组SBP、DBP、FPG、2 hPG、HDL-C、LDL-C、TG、TC水平及baPWV. 结果 各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2 hPG、HbA1 c、HDL-C水平及吸烟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 1~3组baPWV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且baPWV水平依次为:MS3组>MS2组>MS1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BP、FPG、TG、LDL-C与baPWV相关. 结论 MS患者baPWV升高,且随着MS组分增加呈上升趋势.MS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动脉僵硬程度及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baPWV检测有助于评估MS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A1c对于T2DM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T2DM患者230例,IGR患者130例和糖耐量正常(NGT)者102名,行75 gOGTT,同时测定FPG、2 hPG、HbA1c等临床指标. 结果 T2DM组FPG、2 hPG高于IGR、NGT组,IGR组FPG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R组2hPG高于NGT组.T2DM组HbA1c高于IGR、NGT组(P<0.01),IGR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FPG、2hPG呈正相关(r=0.698、0.652,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bA1c≥6.4%为诊断切点的曲线下面积0.922(95%CI:0.899~0.946),HbA1c≥6.4%时与FPG及与2 hPG诊断T2DM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A1c可作为T2DM诊断标准之一,HbA1c≥6.4%为最佳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测定治疗前后BMI、SBP、DBP、TC、TG、FPG、2 hPG、Scr、谷丙转氨酶(AST)、HbA1 c、FC-P及2 hC-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P)].结果 12周后FPG[(7.94±0.52)mmol/L]、2 hPG[(12.29±1.07) mmol/L]、HbA1c[(8.44±0.50)%]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FC-P水平[(6.52±0.13) pmol/L]、2 hC-P水平[(7.83±0.17) pmol/L]及HOMA-β均增加(P<0.01).研究期间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结论 DPP-4抑制剂可降低T2DM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糖、血脂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在T2DM患者中对其联合检测进行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乐陵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99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血糖血脂检查的99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糖、血脂单一及联合检测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HbA1c、FPG、2 h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LDL-C、T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G高于对照组,血清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经比较,联合检测(0.914)>HDL-C(0.841)>2 hPG(0.811)>FPG(0.808)>TG(0.807)>HbA1c(0.706)。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联合检测血糖、血脂的水平诊断T2D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60例高血压痛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hs-CRP。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NGT、IGT、DM3组的hs-CRP、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hPG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SBP、DBP、2hPG(P〈0.01)。结论高血压痛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升高呈正相关;SBP、DBP、2hPG为hs-CRP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T2DM及肥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选取T2DM组71例和糖调节正常(NGR)组63名,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OW/OB)及体重正常(NW)亚组,检测各亚组SBP、DBP、WC、FPG、2 hPG、FIns和HSP70等指标,计算BMI、WHR、体内脂肪含量(BF%)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T2DM组血清HSP70水平低于NGR组[(545.89±165.27) vs (666.49±251.73) pg/ml,P<0.01].OW/OB组血清HSP70水平低于NW组[(544.72±147.39) vs (658.75±258.56) pg/ml,P<0.01].血清HSP70水平与BMI、SBP、DBP、WC、FPG、2 hPG、BF%和HOMA-IR均呈负相关(r=-0.403、-0.301、-0.328、-0.327、-0.256、-0.259、-0.349、-0.244,P均<0.01).BMI、FPG是血清HSP70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肥胖及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HSP70水平降低,与FPG、BMI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者20例(BDR组)、T2DM无视网膜病变者22例(NDR组).另外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眼底、检测sCD16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BDR组、N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BP、FPG、2hPG、HbA1c、HOMA-IR、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与NDR组相比较:病程、血清SBP、FPG、2hPG、HbA1c、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BMI、DBP、Cr、TC、TG、LDL-C、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与T2DM患者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方法331例T2DM患者分为4组:生活方式干预组58例、非促泌剂类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10例、促泌剂类口服降糖药治疗组70例和胰岛素治疗组93例。经过2周不同治疗方案的血糖强化控制后,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结果(1)组间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中位数)、BMI、WHR、人院前平均2hPG、出院前平均2hPG、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I)有统计学差异;(2)年龄、糖尿病病程、BMI、入院前平均FPG、入院前平均2hPG、出院前平均2hPG、LN—AIR(4.53±0.69vs4.22±0.74)和DI有统计学差异;(3)非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问的糖尿病病程、年龄、BMI、入院前平均FPG和2hPG以及AIR有统计学差异;(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BMI和入院前平均2hPG与是否需胰岛素治疗的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不同病程T2DM患者的BMI和入院前平均2hPG与是否使用胰岛素相关;AIR状态和DI不是决定治疗方案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早期患者和40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Fins、HbA,c、TC、TG、HDL—C、LDL-C、UA、NO、内皮素1(ET~1)等,并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2hPG。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颈动脉的血管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舒张功能。对IMT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之间FPG、Fins、2hPG、HbA1C、TG、TC、HDL—C、LDL-C、H()MAIR、NO、E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基础血管内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血流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IMT在不同人群中的密切相关因素是不同的。结论T2DM早期患者就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不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而且存在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超声多普勒检查205例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双侧颈动脉。根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餐后两小时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UA)等指标。分析以上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四组间FPG、HbA1c、FINS、2hINS和舒张压(DBP)均无明显差异;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2hPG、TG、TC、LDL-C、UA、收缩压和脉压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而HDL-C明显低于颈动脉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2hPG、TG、LDL-C及UA均高于其他组;不稳定斑块组的HDL-C均低于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正常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TG、LDL—C、2hPG进入回归方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年龄、血压、血脂及餐后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在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也应控制餐后血糖,更应重视血压、血脂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FG及T2DM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查体的男性公务员1146名,依据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C)组、IFG组和T2DM组,测定SF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F水平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R^2 =0.059,P<0.05);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IFG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及BMI[OR(95%CI)分别为1.055(1.027~1.083)及1.102(1.041~1.166)].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OR(95%CI)分别为1.106(1.058~1.156)、1.126(1.03~1.231)及1.002(1.001~1.003)]. 结论 男性SF与FPG、DBP、BMI及TC呈正相关;男性T2DM的危险因素是年龄、BMI及SF.  相似文献   

15.
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撅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天1次,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压、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空腹以及餐后血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空腹以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届著性(P〈0.05)。但血脂无显著改变。结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了解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患病情况,探讨MS组分的聚集与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96年5~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北京地区大于60岁男性干部1036人。截至2006年6月共随访10年,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MS组分聚集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基线人群中达到MS诊断标准的人数占总体人群的24.80%。新发糖尿病人群其基线时血糖、BMI及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糖尿病的人群,新发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其基线时2hPG、BMI、血压及TG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HDL-C显著低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人群。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关组分为SBP、DBP、BMI、TG、HDL—C及2hPG;与糖尿病发病相关的组分为FPG、2hPG、BMI、SBP与DBP。调整年龄因素后,随MS组分个数由0个逐渐增加为1、2、大于等于3个,新发心血管事件及新发糖尿病风险逐步升高。结论老年人群属MS高危人群,在该人群中MS各组分与新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密切相关,MS组分聚集则新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风险逐步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APN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纳入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FPG和75 gOGTT检测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和DM组.ELISA检测3组血清AP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组间APN、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SBP、DBP、FPG、2 hPG、IMT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P、2 hPG是影响APN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其严重程度与血清APN、IMT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用CT测量91例男性T2DM患者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脏器脂肪面积(VA),计算VA/SA(VSR)以及腹部总体脂量(TAF),同时检测代谢参数,计算BMI;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n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脂分布与年龄无相关关系;无论BMI高低,其VSR均明显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和我国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的HbA1 c、TG、FFA水平高于皮下型肥胖组,FIns、FPG水平低于皮下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和BMI后,VA、SA和TAF均与FFA呈正相关,VSR与HbA1c呈正相关;(3)BMI为影响DBP、UA、Fins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SBP、TG、HDL-C的重要因素;TAF是影响2hFFA的独立危险因素;VA为影响FFA的独立危险因素;SA是影响FPG的独立危险因素;VSR是影响HbA1 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T2DM患者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尤其是腹部内脏脂肪增加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总体脂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