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男性,22岁。因间断性头昏2年,血压升高1年,于2005年2月24日入院。患3个月前因头昏,去医院测血压高达170/100mm Hg(1mm Hg=0.133kPa),拟高血压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70/110 mm Hg(上肢) 。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8岁.主因“反复胸痛10个月,加重”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吸烟史50年(20支/d).体格检查:血压143/7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9次/min,呼吸18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肌酸酐58 μmol/L,低密度脂蛋白1.39 mmol/L.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67%,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9 cm,二尖瓣轻度反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6岁.因“反复胸闷、头晕1个月”,于2003年11月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65/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颈静脉无怒张,心界向左扩大,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50次/min,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心率50次/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杓型高血压患者272例(收缩压< 180 mm Hg,舒张压91~109 mm Hg),年龄>45岁,男性179例,女性9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同时给药组,135例)晨服替米沙坦40 mg和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Ⅱ组(同时给药组,137例)以上三种药物均晨服(剂量同Ⅰ组).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8周后,Ⅰ组和Ⅱ组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128.64± 12.76)mm Hg/(82.46±7.18)mm Hg比(144.36±15.86)mm Hg/(92.34±7.86)mm Hg,P<0.01,(127.54±13.06)mm Hg/(81.92±7.28)mm Hg比(143.68±15.58)mm Hg/(92.52±7.64)mm Hg,P<0.01],两组间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34.28 ±13.36)mm Hg/(82.76±6.84)mm Hg比(116.42±12.14)mm Hg/(70.18±6.28)mm Hg,P<0.01,(134.46±13.58)mm Hg/(82.48±6.72)mm Hg比(118.18±12.18)mm Hg/(71.82±6.86)mm Hg,P<0.01],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后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治疗前[(21.10±4.88)mm Hg比(17.32±4.26)mm Hg,P<0.05];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Ⅱ组[(21.10±4.88)mm Hg和(18.04±4.2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无论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均能有效地控制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而同时一次给药患者的依从性会更好,还能减少深杓型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3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年,加重伴胸痛2 h急诊入院.患者胸痛发作时有濒死感,出虚汗.否认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脉搏80 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微紫绀,心率80 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0.25 mV,V2~V6导联T波高尖(图1).肌钙蛋白T:0.02 μg/L,肌钙蛋白I:0.04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8 u/L,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即收住心血管内科.  相似文献   

6.
双支冠状动脉瘘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53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6h入院。疼痛呈压榨性,向左肩背放射,伴大汗、恶心。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70/90mm Hg(1mm Hg = 0.133 kPa),未正规治疗。查体:血压120/70mm 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心电图:Ⅱ、Ⅲ aVF、V1、V2、V3、V4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1~3mm。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因胸背部疼痛1d于2012-04-09急诊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d突发胸背部疼痛,呈闷痛样,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考虑主动脉夹层,给予降压、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未缓解,仍有胸背部闷痛.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达210/120mmHg,于2001年开始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服用,血压控制不佳.查体:血压15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精神弱、痛苦表情,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侧颈动脉、股动脉搏动可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患儿1.5岁,因发现心脏畸形11月入院。入院时查体:脉搏136次/min,呼吸22次/min,身高76cm,体重7.5kg。四肢血压:右上肢95/55mm Hg(1mm Hg=0.133kPa),右下肢115/65mm Hg,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患者,男性,39岁,主因"间断胸闷2周余"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50/110 mm Hg(1mm Hg=0.133k Pa),长期服用"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尚可,平素体健,无吸烟史。入院查体:血压140/96 mm Hg,神志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叩诊心界不大,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门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无病理性Q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与不同时给药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8例,男性86例,女性52例.入选者收缩压(SBP)<180 mm Hg,舒张压(DBP)91~109 mm Hg,年龄>45岁,24 h动态血压监测(ABDM)具有MBPS现象.随机分为2组:Ⅰ组(不同时给药组,70例)晨服替米沙坦40 mg和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Ⅱ组(同时给药组,68例)以上三种药物均晨服.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ABPM监测.结果 治疗8周后,Ⅰ组和Ⅱ组的24h SBP/DBP均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7.34/10.26 mm Hg和16.64/10.42 mm 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5.48/9.86 mm Hg和17.36/10.28 mm 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降低幅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夜间SBP/DBP分别降低21.52/11.22 mm Hg和15.82/10.14 mm 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Ⅰ组治疗后降低幅度较Ⅱ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清晨收缩压差值(MSBPD)Ⅰ组分别为(37.26±10.34)mm Hg和(23.14±7.82)mm Hg,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Ⅱ组分别为(37.48±10.32)mm Hg和(29.34±8.46)mmH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晨峰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无论同时还是不同时给药均能有效控制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而不同时给药治疗夜间血压优于同时给药,尤其控制MBPS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临床一线医师,至少经历了以下过程:1992年全国第3次高血压普查,血压>160/95 mm 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参照美国JNC 6,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标准,凡血压>140/90mm Hg为高血压,并应进行冶疗;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 7)、欧洲高血压指南(ESH/ESC)发表的纲领性文件深刻地影响了高血压诊断、治疗、预防的认识,〈中国高血压防冶指南〉结合国情又一次进行了修订,并正式公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修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正常血压<120/80mm Hg,正常高值120~139/80~89 mm Hg;高血压≥140/90 mm Hg;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 Hg;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 Hg;高血压3级≥180/110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1].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闷痛不适3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2年入院就诊.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史5年余.无吸烟,无高血脂及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即刻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未见异常.血生化示血脂等无异常,餐后2h血糖13.0 mmol/L.超声心动图: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于2012年3月2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左冠脉造影(图1A、B)示左冠脉走行区未见明显钙化影,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弥漫性长狭窄病变,多处狭窄程度达90%以上.回旋支(LCX)粗大,临近回旋支开口的近端局限性狭窄程度达90%,并且可见其远端供应右心室右心房.  相似文献   

14.
心脏介入术后急性肺栓塞抢救成功两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1: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年,加重3个月,以"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入院。查体:BP150/90mm Hg(1mm Hg=0.133kPa),呼吸18次/min,双肺检查(-);心界大,心率72次/min,余未见异常。入院心电图(ECG)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超声估测肺动脉压与慢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1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分为两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5070mm Hg(5070mm Hg组)61例,PASP>70mm Hg(>70mm Hg组)4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优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比较住院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CO2分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瓣膜反流程度,平均住院天数,随访1年内再入院率与病死率。结果 5070mm Hg组患者治疗后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70mm Hg组长,CO2分压、住院平均天数较>70mm Hg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在治疗后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mm Hg组患者1年内再入院率、病死率[21例(42.9%),死亡9例(18.4%)]均高于5070mm Hg组[13例(21.3%),死亡3例(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5.057,均P<0.05)。结论超声估测肺动脉压>70mm Hg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患者女性,72岁,主因"突发胸骨后疼痛2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80/90 mm Hg(1mm Hg=0.133k Pa),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具体用药未提及),血压维持在130~140/70~85 mm Hg。入院查体:体重50 kg,血压120/62 mm Hg,脉搏50次/min,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50次  相似文献   

17.
例1 女性,92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两天”收入院,冠心病、心绞痛病史7年,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7.4℃,血压100/60mm Hg(1mm Hg=0.133kPa),左下肺可闻及少许中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律不齐,心率74次/min,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A2〉P2。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急性起病,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意识障碍3h"于2016年6月12日入住天津市第四医院脑系科,既往心房颤动史,平时未服用药物。入院体检:体温36℃,心率105/min,呼吸18/min,血压157/100 mm 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体检发现心房颤动入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及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多年,长期口服硝苯地平20 mg、每天2次,血压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8/90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颈软,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女,21岁,因反复发热,倦怠1周,加重伴呼吸困难5h,意识障碍2h入院.查体:T:36.5℃,R:15次/min,Bp:125/68 mm Hg(1 mm Hg =0.133 kPa),意识模糊,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紫绀,无瘀斑,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胸廓呼吸动度微弱,左右对称,听诊呼吸音低,双侧对称,双肺均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32次/min,心律整齐,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软,肝脾未扪及,四肢躁动,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无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 7.30,PaO2:91.3 mm Hg,PaCO2:33.2 mm Hg,BE:5.9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