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38例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每组各20例。观察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Apgar评分和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中MAP和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术中MAP和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切皮时和胎儿娩出时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剖宫产术是可行的,能有效维持母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腹下神经(IHN)-髂腹股沟神经(IIN)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全麻。观察手术切皮时患儿MAP、HR变化,术中氯胺酮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B组手术切皮时MAP、HR变化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A组(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氯胺酮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频 《重庆医学》2005,34(7):1088-1089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在人流术麻醉中的合理配伍.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A组在丙泊酚200mg中加芬太尼0.05mg,B组在丙泊酚200mg中加氯胺酮20mg,C组在丙泊酚200mg中加芬太尼0.02mg,氯胺酮20mg静脉缓注,比较丙泊酚用量、HR、SpO2、MAP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A组HR、SpO2、MAP比B、C组明显下降(P<0.05),丙泊酚首剂量和总用量C组低于A、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氯胺酮对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时两种药物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患者1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丙泊酚分别复合0.05、0.1、0.15μg/kg舒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观察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术中疼痛/镇痛效果、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宫缩痛及术中知晓、梦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C组的镇痛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镇痛效果Ⅰ级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A组MAP、HR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SpO2明显下降(P〈0.05);B组MAP无明显变化,HR和SpO2明显下降(P〈0.05);C组MAP、HR明显下降(P〈0.05)且SpO2下降更加明显(P〈0.01)。A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与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中知晓、恶心、呕吐、梦幻等各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0.1μg/kg的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曲马多或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8例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6例,A组单纯静注丙泊酚2mg/kg,B、C组先分别静注曲马多1.0mg/kg和芬太尼1μg/kg,30秒后均静注丙泊酚2mg/kg。记录患者MAP、HR、SpO2、RR的变化;记录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术中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A组麻醉后1min、3min的MAP、HR较麻醉前降低且差异性显著(P〈0.01),B、C组MAP、HR则无明显变化(P〉0.05),B、C组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和C组丙泊酚总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1)三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抑制,其中以C组最为严重,与A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A组有25例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反应,与B、C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丙泊酚配伍曲马多或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均能提高麻醉镇痛效果,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缩短诱导及恢复时间,但芬太尼和曲马多均可增加丙泊酚的呼吸抑制作用,故麻醉中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7.
汪海洋  辜敏  李军  巩固 《四川医学》2011,32(6):812-814
目的比较氯胺酮麻醉和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用于上海白猪腹腔胃转流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上海白猪20只,体重45~52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A组采用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T1(气腹前5min)、T2(气腹开始后5min)、T3(气腹开始后1h)、T4(气腹结束后5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麻醉复苏情况。结果两组在T1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2、T3和T4时,B组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在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睁眼恢复时间却较A组显著延长(P〈0.05)。B组气道分泌物较多,而A组较少。结论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麻醉均可用于上海白猪的腹腔镜胃转流术,但丙泊酚-异氟醚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复苏安全迅速。  相似文献   

8.
陈杰 《吉林医学》2013,(30):6286-6286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单胎初产妇4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1.0 mg/kg氯胺酮复合2.0 mg/kg丙泊酚(A组)和单用2.0 mg/kg丙泊酚(B组)。观察围术期产妇心率、血压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诱导前后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 min的SBP、DBP升高明显,HR增快(P<0.01),且B组的SBP和HR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g/kg氯胺酮复合2.0 mg/kg丙泊酚诱导产妇心率、血压变化小,同时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吴江燕  程高升 《中国医疗前沿》2011,(18):39+10-39,10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宫腔镜手术妇科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A组,n=30),异丙酚组(B组,n=3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T3)、清醒后5min(T4)时MAP、SpO2、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术后疼痛的程度和异丙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1时与T0时比较MAP、HR、SpO2下降,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和术后疼痛的例数,B组大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满意,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3岁~9岁)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3岁~9岁患儿随机分为单纯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B组),观察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术中(3次平均值)及苏醒期五个阶段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次数(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2组患儿的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噩梦、幻觉、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均处于较高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B组在麻醉后各时段SBP、H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清醒时间比较,B组比A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B组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确切,比单纯氯胺酮麻醉呼吸循环系统稳定,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择期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Ⅱ组,切皮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30min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 记录两组产妇术后2、6、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麻醉的满意度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HR、SpO2变化,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10 min的MAPⅡ组低于Ⅰ组(P<0.05),产妇对麻醉的满意度优良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可以提高产妇对麻醉的满意度,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在剖宫产术中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40例,每组20例,G组施行全身麻醉,E组施行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诱导用氯胺酮和异丙酚,以异丙酚和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静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组选择L2~3间隙,注入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比较两组产妇MAP、HR和SpO2;新生儿剖出时间(I-D),新生儿Apgar评分和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结果:E组手术开始及新生儿剖出时MAP显著低于术前和G组(P<0.05),新生儿剖出时E组HR显著高于术前和G组(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剖出时间G组短于E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显著小于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海斌  朱建君 《西部医学》2013,25(8):1244-1246
目的比较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在小儿腹股沟区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1~6岁)腹股沟区短小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行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10minT3、术毕时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氧饱和度(SpO2),术毕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均比较平稳,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A组循环较B组平稳(P<0.05),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也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小手术,相对而言,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术中循环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5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0.25%罗哌卡因组(B组)和0.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均为15例。全麻诱导后,每60minB组和C组硬膜外腔间断注入相应浓度罗哌卡因5ml辅助术中镇痛,A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各个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术毕各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麻诱导后,3组HR、MAP均下降(P<0.05~P<0.01)。在气管插管后、手术初期、拔管时期,A组HR、MAP显著升高(P<0.01);B组HR、MAP波动较小(P>0.05);C组HR在手术期下降(P<0.01),MAP在插管后各时期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A组术后有1例烦躁。结论:0.2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66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年龄1~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A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待患儿体动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给予机械通气,以瑞芬太尼0.25~0.3μg/(kg·min)和丙泊酚8~10mg/(kg·min)静滴维持。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和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以丙泊酚8~10μg/(kg·min)静滴维持,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记录并分析二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患儿的HR、MAP、SpO2、手术时间、患儿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HR和MAP的波动变化显著优于B组患儿(P〈0.05);②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儿在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离开PACU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儿(P〈0.05);在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A组患儿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眼科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较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够保证患儿围术期安全,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聚民 《医学综述》2014,(23):4400-440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患者2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B组69例、C组66例。麻醉诱导时分别调节三组患者血浆靶浓度为0.3、0.5及0.8μg/kg,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切皮时(T3)、切皮后5 min(T4)及术毕(T5)6个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水平变化。同时记录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三组患者HR及MAP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A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HR及MAP水平高于麻醉诱导后,B组患者HR及MAP水平T2T5时间段处在相对较高水平,C组患者T1及T2T5时间段处在相对较高水平,C组患者T1及T2T4时间段HR和MAP水平均处在较低水平且比较稳定,三组不同时点间HR、MAP的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联合较高浓度(0.8μg/kg)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效果更加有效,且保证患者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稳定性,同时不会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5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25),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术中以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n=25),术中氯胺酮-丙泊酚持续静注。结果:术中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喉罩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8例。两组患儿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30 s后静注丙泊酚,按照序贯法给予患儿相应的丙泊酚剂量,丙泊酚靶浓度为2.5 mg/kg,后行喉罩插入。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给药后2 min(T1)、喉罩成功插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和喉罩拔出即刻(T5)患儿的血压(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记录喉罩重新置入的人数、置入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刻比较,B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均升高(P〈0.01),而A组患儿在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儿比较,A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降低(P〈0.01)。两组患儿PETCO2在T1、T2、T3、T4时刻均高于T0(P〈0.01)。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BIS在T1~T5时刻均升高(P〈0.01),两组患儿在T1-T5时刻BIS均低于T0(P〈0.01)。A组的患儿喉罩插入后出现咳嗽/作呕、肢体动的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方法能够为患儿喉罩插入提供较好的麻醉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