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复合性软组织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14例,采取松解髌骨外侧紧张的肌肉和软组织,使髌骨完全复位,内侧软组织紧缩和外侧部分髌韧带内移,使髌骨得到有效固定。结果12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10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膝关节,髌骨位于正常位置,运动能力明显提高;2例膝关节屈曲时髌骨仍向外侧部分移位,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和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采用复合性软组织手术的方法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不损伤骨骺,易于操作,可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习慢性髌骨脱位是由多种复杂病因所致的一种发育畸形,常常会造成膝关节疼痛不稳定,有脱位感。2004年~2007年在我院收治10例习惯性髌骨脱位病人均收到良好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女6例,男4例,手术年龄25岁~38岁,8例单侧,2例双侧,因特殊原因仅做单侧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例采用胫骨结节髌韧带移植+内侧关节囊修补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效果优。结论习惯性髌骨脱位采用胫骨结节髌韧带移植+内侧关节囊修补术效果较好,复发机会极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2月~2011年4月期间,应用外侧松解、内侧紧缩、股内侧肌止点下移、外侧1/2半髌韧带止点或胫骨结节内移、半腱肌肌腱转位及内侧筋膜瓣牵拉治疗12例(15膝)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患者。结果:随访3个月~3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髌骨脱位无复发,无关节疼痛或关节不稳等情况,优良率86%。结论:应用联合术式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方法效果肯定,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是临床较少见的膝关节疾患,迄今为止其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现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病例,讨论其手术指征和各种手术方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髌骨脱位常可分为先天性脱位、外伤性脱位和习惯性脱位三种.其治疗方法很多.国内外文献报道达百余种。我们从1985至1996年针对不同脱位采用多种联合术式冶疗18例20膝,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6例创伤后习惯性骸骨脱位及半脱位,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石膏管形固定4~6周。平均随访16个月,无复发脱位。现就这种损伤的解剖特点和诊治加以分析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9~47岁,平均33岁。右侧10例,左侧5例。损伤原因:体育运动性损伤4例,自楼梯滑落5例,自行车摔伤3例,车祸致伤5例。确诊时间:伤后2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患者多主诉膝外伤后几个月甚至数月疼痛,疼痛部位多在骸内侧或髌下,上下楼疼痛加重,膝关节活动时有钝性弹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合软组织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9年5月,采用复合软组织手术包括膝关节外侧充分松解、内侧紧缩、髌腱半腱止点移位和股内侧肌止点下移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10例。术前及随访中分别行髌骨轴位和侧位X线检查,测量股骨滑车角,动态观察股骨滑车窝的形态和深度。结果:10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12~40)个月。末次随访时髌骨脱位均无复发,膝关节屈曲均能达135°~155°,膝关节无力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儿均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复合软组织手术对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建武  白梅  李战宁  王军 《医学争鸣》2007,28(10):943-943
0 引言 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常是由于多种复杂病因所致的一种膝关节发育性运动畸形疾病,幼儿期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而不易作出诊断,多数患儿因膝关节不稳或经常无故跌倒等体育活动异常而就诊[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习惯性髌脱位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随诊73例习惯性髌脱位术后患儿,随访时间2年零3个月,年龄(3~15)岁。73例均行伸膝装置成型术,术前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儿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训练,重点是对肌肉力量的恢复、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以及自理能力进行训练。结果:73例患儿肌力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开始下地负重行走,6个月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30°,已能参加体育活动。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的康复训练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的必要条件,术前、术后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三联术式"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观察胫骨结节内移、上移+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三联术式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2018年对32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胫骨结节内移、上移+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三联术式治疗.其中单膝20例,双膝6例,男10人,女22人,年龄17-52岁.手术前后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测量caton指数,其中30例获随访,时间24-36个月,使用Lysholm评分,术前(48.5±1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为(85.13±6.21)分.Kujala评分,术前(42.31±12.57)分,术后24个月(83.51±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膝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前TT-TG=(32.51±2.21)mm,术后TT-TG=(10.02±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内移、上移+内侧髌股韧带重建三联术式能够有效恢复髌股关系,纠正习惯性髌骨脱位,改善膝关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也有助于膝关节软骨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髌骨半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2月,在关节镜下采用髌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治疗髌骨半脱位23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以其功能是否改善及症状是否消失为主要评定依据,优19例(83%),良3例(13%),差1例(4%);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术前(71.6±3.2)分,术后(94.3±2.8)分。结论: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半脱位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唐祝 《医学综述》2014,20(17):3166-3168
急性髌骨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青少年的膝关节损伤,通常与运动相关。初次髌骨脱位后再脱位的患者大多伴有内侧髌韧带的损伤,该如何处理目前存在较大争议。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初次脱位行保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当存在严重的软骨损伤,或存在影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的髌骨半脱位的时候,手术干预将是必要的。内侧髌韧带重建对稳定膝关节比单纯修复更可靠,但仍需根据内侧髌韧带的损伤部位而论。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高度不确定性是因为患者易出现髌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急性髌骨脱位患者28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测量Q角和全身关节松弛度。全部手术均在关节镜监视下施行。首先进行全面的关节内探查,然后取出游离的软骨和骨软骨碎片,修整损伤的软骨面,最后松解外侧支持带以及紧缩缝合内侧支持带。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5年,平均1.1年,均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脱位。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8.2±4.6)分提高至(92.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手术是诊断和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优良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肪和治疗胆漏,提高对拔T管后致胆漏及外伤致胆漏的再认识;方法对收治的胆总管探查733例.拔T管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16例的统计学分析、病史的探讨及合并症的研究;结果拔T管后出现胆漏与病人的合并症、年龄、体质有关,与拔管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结论合并症的治疗应是预防拔T管后出现胆漏的关键,拔T管的时间应遵循传统,拔T管前“拍三片”,以便正确了解左、右肝管以及胆总管下段的情况.外伤领剖腹撂查时,做到全面、系统、彻底,充分估计到损伤的多发性.防止出现漏诊。  相似文献   

17.
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与团队建设--附1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7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管理与团队建设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选用不同器材共施行ECMO17例,包含心血管内外科疾病(7例)和呼吸病患者(10例)。结果心血管病患者存活4例,呼吸病患者存活8例。ECMO支持时间15—79h。医院ECMO团队逐渐建立,并建立ECMO规范。结论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传统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ECMO团队建设直接关系ECMO成功率与技术发展;应结合我国国情,关注ECMO技术带来的经济问题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综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义  孙爱军  刘丽荣  赵永江 《医学综述》2008,14(14):2225-2226
我院从2004年至今应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移位术综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2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创伤性环根推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及CT扫描结果,测定齿状突前间隙宽度,例间隙差值,两侧侧块及1,2颈椎推间隙相差度,确定诊断。根据病程长短、脱位轻重、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确定治疗方法,常规选用枕颌带或颅骨牵引,必要时手术治疗。结果:齿状突前间隙宽度、侧间隙差值、两侧块及1,2颈椎推间隙相差度,其值念大,症状体征愈明显,枕颌带牵引复位率为61.1%,颅骨牵引复位率84%,治疗优良率89%,有23.8%患者被误诊、漏诊。结论: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颈椎侧位及张口位X片或颈1,2CT扫描测定齿突前间隙、侧间隙、侧块及椎间隙能提高确诊率,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颅骨牵引效果较好,对牵引不能复位,有脊髓神经压迫,上颈椎不稳等情况时应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