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化学结构中有两个碘原子,占其分子量37.2%,此药口服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为31%~65%,4d~7d起效,3周达高峰,消除缓慢,停药后2个月仍可测出血药浓度,并可保持4周~6周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蝇蛆病致急性眼眶蜂窝组织炎1例报告,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急性眼眶蜂窝组织炎患儿根据伴随症状及询问病史,经过彩超检查证实由蝇蛆引起.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儿于第8日包块消失,再次做彩超检查异物消失,于第10日出院.结论:蝇蛆病多发于卫生条件差的农牧区,幼虫可以在身体各个器官...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0岁,因出现心悸,心跳过快1 d于2010年5月17日10∶40时入院。患者3年前诊断心肌梗塞,有冠心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查体:HR170次/min、BP 105/65 mm Hg。诊断: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立即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分装,批号0908081)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随访2年,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其心律失常均被有效终止,随访显示病情控制稳定,室性期前收缩有效控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用于急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PCI术后患者需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但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考虑到心功能差等原因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注射液,用药后出现严重肝损害,此时必须停用所有可能损害肝功能的药物,但对于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停用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0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年余,再发并加重10天入院。初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体格检查:T36.7℃,P82次/min,R20次/min,BP13.3/8.0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心率82次/min,可听及频发早搏,余无异常。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均正常。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正常。ECG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胸片、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入院后予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0.4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的60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明显的控制.结论:胺碘酮与传统采用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相比,具有作用可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急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为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发快速心房纤颤 (简称房颤 )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 4 8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 ,静脉应用胺碘酮 ,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4 8例患者用药后 1 5min、30min、1h、6h、2 4h心室率分别为 ( 1 0 7.1 7± 9.6 7)次 /min ,( 96 .0 0± 8.39)次 /min ,( 88.1 3± 9.98)次 /min ,( 79.88± 1 0 .1 9)次 /min ,( 74 .88± 9.80 )次 /min ,较用药前的 ( 1 30 .5 8± 9.1 5 )次 /min明显下降。 4 8例患者在 2 4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 ,3例出现窦缓 ,1例为窦缓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提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快速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以胺碘酮150 mg加入5%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结果:入选50例患者证明胺碘酮治疗后有40例在3 h内恢复窦性心律,3例在5 h后恢复窦性心律,5例用心律平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5 h后行电复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个有效、安全、经济、比较实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4.
葛蕊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6,(6)
例1:女,64岁,10天前因情绪激动后感胸闷、心悸,曾查心电图为快速房颤,110/min室率,服胺碘酮200mg每日二次和地戈辛0.25mg每日一次共5次,症状仍未好转,复查心率52/min,Q-T间期0.44s,医嘱停胺碘酮改阿托品0.3mg每日三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胺碘酮2.5mg·kg-1+持续泵注组(A1组);胺碘酮5.0mg·kg-1组(A2组),不进行持续泵注;胺碘酮5.0 mg· kg-1组+持续泵注组(A3组)均于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胺碘酮.分别记录缺血前10min(T0),缺血后30min(T1),再灌注30min(T2),再灌注60min(T3),再灌注120min(T4)大鼠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率(-dp/dtmax)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分析.结果 各组大鼠在T0时HR、LVSP、LVEDP、+dp/dtmax、-dp/dt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以后,与S组比较,I/R、A1、A2、A3组大鼠的HR、LVSP、+dp/dtmax、-dp/dtmax降低(P<0.05),LVEDP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1、A2、A3组HR、LVSP、+dp/dtmax、-dp/dtmax升高(P<0.05),LVEDP降低(P<0.05);A1组HR、LVSP、+dp/dtmax、-dp/dtmax比A2、A3组降低,LVEDP升高(P<0.05),A3组HR、LVSP、+dp/dtmax、-dp/dtmax比A2组升高,LVEDP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在急性缺血期心律失常的评分显示,I/R、A1、A2、A3组评分均高于S组(P <0.05);A1、A2、A3组评分均低于I/R组(P<0.05);A2、A3组低于A1组,A3组低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5.0mg·kg-1加持续泵注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快速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AMI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 mg,继之持续静脉泵入,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血压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用药后30 min6、h、24 h心室率分别为(120±12)次/min(、85±9)次/min(、75±10)次/min,较用药前(130±13)次/min显著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其中18例患者在24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5%。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窦性停搏。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快速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唐健秀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4):601-602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心房颤动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同一剂量应用1次,然后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 mg/min维持。结果38例患者中32例有效或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84.21%,副作用发生率为10.53%。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