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是一种终末细胞,任何病理过程导致的神经元丢失都将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8/11上海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50~78岁。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自第2周起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与结论: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移植前相比,8例患者移植后1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而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足月妊娠产妇脐带处理后干细胞,于第2周期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分析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均不同程度缓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38例患者移植后UPDRS评分显著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低热、头痛、腰痛、兴奋症状出现,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完全缓解.均未见抗移植物宿主病.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临床治疗无明显效果。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人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体内。移植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不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并且步态平稳,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2例患者的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目前尚较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中度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后原位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②对照组:损伤后原位注射等量DMEN/F12培养基。③单纯损伤组:仅施行损伤。④假损伤组:仅切开头皮及颅骨,不实施机械性损伤。
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3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周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均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少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提示脐带充间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有助于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效果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分离、培养、鉴定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上,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纹状体注射制作24只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生理盐水组;C组为细胞移植组,将已标记CM-Di I的PMSCs移植PD模型大鼠,在移植后4 w取脑组织行冰冻切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ELISA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的含量,并从行为学变化对PD大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胎盘组织经酶消化后获得贴壁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可见PMSCs形态为梭形,成漩涡样生长,将CM-Di I标记的PMSCs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 w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细胞移植组dopamine含量(7.812±0.4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898±0.32)ng/ml(P<0.05),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提高纹状体dopamin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关于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后,移植大鼠各项生理指标及注射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51只,取3只作为空白对照,剩余48只随机均分为4组:低、中、高浓度细胞移植组分别于大鼠左下肢腓肠肌外侧肌肉注射2.5×109 L-1,5×109 L-1,1.5×1010 L-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共注射2个位点,每个位点注射0.1 mL,2个位点间隔约0.5 cm;溶媒对照组同法注射50 g/L葡萄糖溶液。分别于注射后1 d及1,2,4周进行大鼠尿常规、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后对大鼠尿常规及肝脏、肾脏均无明显影响;仅引起总胆红素一过性升高,以及血小板、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炎症反应性升高;高浓度细胞移植可引起肌肉注射局部明显炎症反应。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极低,在掌握了细胞移植的适宜浓度及剂量的前提下,以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异种移植不会引起受者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脊髓半切+hUCMSC组(n=30)、脊髓半切+PBS组(n=30)和假手术组(n=10)。脊髓半切+hUCMSC组和PBS组又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到脊髓的hUCMS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UCMSC组动物较PBS组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植入后28d在宿主脊髓中存活的hUCMSC细胞MABl281(mouse antiuman nuclei monoclonal antibody)染色阳性,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显示MABl28l阳性细胞亦分别有NSE或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迁移,hUCMSC来源的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 hUCMSC移植到宿主损伤脊髓后可以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样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hUCMSC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存在着潜在的治疗价值,然而,当前对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及机制方面研究很少。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40只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38只造模成功后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单纯损伤,不做任何移植;DMEM移植组:损伤后1周予以5 μL DMEM局部移植;细胞移植组:损伤后1周予以5 μL准备好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细胞数1×106)。移植后对实验动物通过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观察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损伤后2,4,6,8,10周随机于细胞移植组抽取大鼠2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染色比较各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面积。
结果与结论:BBB评分损伤后4周细胞移植组高于其他两组(P < 0.05),损伤后12周细胞移植组与其他两组相比SEP、MEP潜伏期缩短、波幅值增高(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并包绕轴突形成髓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面积均小于其他两组(P < 0.05),空白对照组、DMEM移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提示未经体外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于损伤大鼠脊髓体内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减小胶质瘢痕,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脐带组织中富含易于分离和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细胞生物学性质稳定,能在适宜的体内、外环境下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移植于脑缺血、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动物模型后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体内的分化。方法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A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AMSCs静脉移植组和原位移植组。采用单侧前脑内侧束(MFB)注射6-羟基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通过舌下静脉或于MFB原位移植3×105个hAMSCs。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人细胞核抗原及神经元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AMSCs静脉移植组和原位移植组大鼠旋转次数均明显减少(均P<0.05),前者行为学改善可持续至移植后6 w,后者则至8 w;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AMSCs在原位移植区可存活至少12 w,并表达MAP-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静脉和原位移植hAMSCs均可上调PD模型大鼠黑质TH表达,但后者强于前者。结论 hAMSCs能改善PD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原位移植优于静脉移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黑质TH表达有关。hAMSCs可在原位移植部位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不依赖胰岛素的时间也延长。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2例病程<3个月的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胰岛素治疗,另外6例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移植前及移植9个月后分别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C肽、HbA1c的变化和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随访9个月,干细胞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C肽水平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性,能高效率的自我更新,并且有着向多种成熟细胞分化的潜能,在生物医学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1].骨髓是第一个被报道含有MSCs的组织来源,也是如今临床应用的主要来源,但获取过程有创,易导致感染、出血、慢性疼痛,并且其增殖、分化潜能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效果得不到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表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学问题,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兔下肢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将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下肢肌肉内后,可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和恢复糖尿病下肢缺血患者的患肢血流,但采集风险较大,对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心理接受程度要求较高。与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带资源丰富,细胞采集简单,免疫原性弱。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的可行性。
方法:建立糖尿病兔动物模型,结扎双后肢股动脉及分支制备下肢缺血动物模型。取经DIL染料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15点(每点平均细胞数约为1.67×106)注射于左后肢缺血部位,右后肢缺血部位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2,4周后取双侧后肢内收肌和腓肠肌标本,病理切片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1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并进行皮温测定。
结果与结论:病理切片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侧支血管明显增多,CD31免疫组化标记移植组较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移植组皮温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改善糖尿病下肢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当今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AD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治疗已成为治疗AD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hUC-MSC的特性及治疗AD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特征是进行性神经元缺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对其彻底根治。随着干细胞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方面。为避免免疫反应,最好用自体干细胞进行移植,而获取自体神经干细胞是非常困难的。与神经干细胞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广泛的来源,可以从肝脏、骨髓、脂肪等多种组织中获得,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质,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容易获得、对患者损伤小等特性而备受关注。新近研究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神经分化潜能,预测其很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 < 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 < 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及组织器官修复方面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及低免疫原性,其成集落生长潜能及成骨时间早于骨髓等其他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及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成骨诱导并通过光镜观察、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的表达等证实其体外成骨能力;对临床骨缺损病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定期复查骨缺损部骨痂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体外诱导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成骨作用。骨缺损患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X射线见左股骨髁上骨折部位骨块间隙模糊,骨折外周形成明显的骨痂,骨折断端相连,断端骨折线依然存在;移植后3个月见骨痂间已经形成明显骨性连接。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诱导成骨及体内移植修复骨缺损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