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 (IR)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 (NGT) ,糖耐量受损组 (IGT )及 2型糖尿病组(DM )。采用毛细血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脂肪酸谱 ,用胰岛素敏感指数 (IAI)评估IR。结果 DM组及IGT组血浆软脂酸 (C16:0 )、硬脂酸 (C18:0 )、二十二烷酸 (C2 2 :0 )、二十四烷酸 (C2 4:0 )和饱和脂肪酸浓度较NGT组明显升高 (P <0 .0 5~P <0 .0 1) ;花生四烯酸 (C2 0 :4)分别从NGT、IGT和DM组依次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血浆饱和脂肪酸 (SFA)从NGT、IGT、DM亚组依次升高 (P <0 .0 5~P <0 .0 1) ;NGT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与饱和脂肪酸 (SFA)的比率高于IGT组和DM组 (均P <0 .0 5 ) ;血浆C16:0、C2 0 :4、C2 2 :0、SFA与IAI呈负相关 (P均 <0 .0 1)、PUFA/SFA与IAI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不同糖耐量者血浆脂肪酸谱不同 ,糖耐量减低与 2型糖尿病患者SFA浓度升高 ,PUFA/SFA下降 ,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调节受损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2-3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在岗职工中开展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lc普查,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HbAl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HbAlc.研究资料纳入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且服糖后2 h血糖<11.1mmol/L者,无糖尿病、血红蛋白病、肝、肾疾患等.进入结果分析的对象共726例,男197例,女529例,平均年龄(39±10)岁.其中正常糖耐量636例(87.6%),糖调节受损90例(12.4%),糖调节受损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变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糖调节受损占HbAlc≤5.7%人群的2.3%,占HbAlc≥5.8%的人群中89.3%.HbAlc≥5.8%时预测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9%、0.89和0.98;(2)OGTT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及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患病率,在HbAlc为5.8%组与5.7%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77、22.219和27.780,P<0.01或P<0.001);(3)HbAlc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957、0.928和0.936,均P<0.01).结论 (1)HbAlc预测糖调节受损与OGTT具有一致性,与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相关的HbAlc最佳临界值为5.8%;(2)HbAlc与OGTT诊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状态的血糖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且HbAlc为5.8%与其相关性极其密切.建议当HbAlc≥5.8%时均应行OGTY检查,以明确有无糖调节受损.  相似文献   

3.
不同糖耐量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确定受试者为正常人,糖耐量低减(IGT)和2型糖尿病,并测定空腹和OGTT 2h的游离脂肪酸(FFA)、血糖和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2型糖尿病和IGT患者的空腹和OGTT 2 h FFA、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IAI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空腹及OGTT 2 h FFA与IA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8,P<0.01和r=-0.32,P<0.05),体重指数与IAI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5)。上述结果提示脂毒性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90名体检者(男53名,女37名),根据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同时合并IFG/IGT组及2型糖尿病(T2DM)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s-CRP,并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相关分析。结果IFG组、IFG/IGT组及T2DM组hs-CRP均明显高于NGT组,并与糖代谢指标及HOMA-IR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早在IFG阶段就已经存在炎症状态,炎症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25名受试者(其中男11人,女14人)进行重复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3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GT组两次FPG相关性(r=-0.348,P=0.0565)、2hPG相关性(r=0.413,P=0.490)、HbA1c相关性(r=-0.047,P=0.970);IGR组中,两次FPG相关性(r=0.728,P=0.026,P〈0.05)、2hPG相关性(r=0.651,P=0.057)、HbA1c相关性(r=0.955,P=0.003,P〈0.01);DM组中,两次FPG相关性(r=0.859,P=0.062)、2hPG相关性(r=-0.308,P=0.614)、HbA1c相关性(r=0.961,P=0.039,P〈0.05)。结论:NGT组两次FPG2、hPG、HbA1c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DM组两次HbA1c相关I,GR组两次FPG、HbA1c相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为糖尿病筛查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对7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营养风险指数(NRI)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评分系统评估营养状况,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bA1c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NRI、MUST评分与HbA1c密切相关(r分别为-0.346、0.240,P均〈0.01)。以HbA1c是否达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RI评分低、MUST评分高是患者HbA1c不能达标的危险因素(OR=0.967、1.218,P均〈0.01);以患者是否营养不良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HbA1c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以NRI定义的营养不良,OR=1.446,P〈0.01;以MUST定义的营养不良,OR=1.334,P〈0.01)。结论营养不良与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糖耐量个体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观察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2型糖尿病(T2DM)个体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为临床早期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44例入选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NGT组(86例)、IGR组(58例)及T2DM组(100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胰岛素释放,评价基础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结果与NGT组比较,IGR组、T2DM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依次增高(P〈0.001);FBG、餐后2h血糖(P2BG)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IGR组最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值在IGR组最低,与NGT组、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R人群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及显著的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者的移行阶段,应给予恰当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HbA1c与载脂蛋白A5 (ApoA5)及血脂的关系.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98例、IGR组87例及糖耐量正常组(NGT) 100名.比较各组HbA1c、ApoA5、TC、TG、LDL-C和HDL-C水平. 结果 T2DM、IGR组HbA1 c,TC,TG,LDL-C高于NGT组,ApoA5、HDL-C低于NGT组(P<0.05);T2DM组HbA1 c,TC,TG,LDL-C高于IGR组,ApoA5、HDL-C低于IGR组(P<0.05).糖耐量异常程度与血浆ApoA5呈负相关,ApoA5与TC,TG,LDL-C,HbA1c,HOMA-IR,BMI和WHR呈负相关,与HDL-C及HOMA-β呈正相关. 结论 ApoA5可能是HbA1c与脂代谢异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对糖在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做人群普查一,确定糖耐量正常者(NGT)(空腹血糖(FPG)〈5.8mmol/L及2小时血糖(PG2h〈6.7mmol/L_125例,测定血浆胰岛素。6年后随访再以OGTT确定盲人 群糖耐量状态,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抱搞(IR)、胰岛素分泌功能(IS),并分析其对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15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Hb A1c水平不同分为Ⅰ组(4.0%~7.0%)41例、Ⅱ组(7.1%~8.0%)35例、Ⅲ组(8.1%~9.0%)39例及Ⅳ组(9.1%~10.0%)35例,同时随机从该院体检中心选择同期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馒头餐糖耐量试验与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FIns),并用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胰岛素敏感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Hb A1c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Ⅰ、Ⅱ、Ⅲ、Ⅳ组的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b A1c水平越高,对应的病程越长,Ⅲ、Ⅳ组病程显著长于Ⅰ、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组FPG、2 h FPG、FIns及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β与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2 h 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Ⅱ、Ⅲ、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的FPG、2 h FPG、FIns显著高于Ⅰ、Ⅱ组,2 h FIns、HOMA-β与ISI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Ⅰ、Ⅱ、Ⅲ、Ⅳ组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Hb A1c水平与FPG、2 h FPG呈显著正相关(r=0.674、0.766,P<0.05),与FIns、HOMA-β及ISI呈显著负相关(r=-0.571、-0.430、-0.513,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Hb A1c水平与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存在密切关系,Hb A1c水平越高,血糖越高,而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HbA1c衰减动力学. 方法 选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并可持续控制血糖患者41例,随访3个月血糖和HbA1c水平,建立HbA1c衰减动力学模型. 结果 血糖达标后,HbA1c于1周后开始下降,其后下降基本呈线性,衷减速率0.071(0.062,0.077)%/d,半衰期39.4(31.7,44.6)d,衰减方程y=-0.0706×(x-7)+治疗前HbA1c. 结论 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后,根据HbA1c衰减方程计算结果,与相应时间点HbA1c检测值比较,可初步判断HbA1c是否能达标,并指导治疗措施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HbA1c对血清CA199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糖尿病住院患者198例,分为血清CA199<39 U/ml组和CA199≥39 U/ml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各变量对血清CA199水平的影响. 结果 CA199≥39 U/ml组WC、BMI、FPG和HbA1c水平高于CA199<39 U/ml组,2 hC-P低于CA199<39 U/ml组(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HbA1c与CA199呈正相关,血清CA199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是HbA1c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血糖状态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探讨hs—CRP、PAI-1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受试者各30例,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hs—CRP、PAI-1、血脂、空腹胰岛素等项目,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2型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对照组依次比较,hs—CRP、PAI-1、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hs—CRP、PAI-1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糖耐量减低人群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hs—CRP、PAI-1、BMI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糖调节受损时期即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并出现大血管病变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昆明市T2DM患者HbA1C与FPG、2hPG和血红蛋白(Hb)的关系,了解HbA1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居住5年以上的T2DM患者208例,对HbA,C与FPG、2hpG和Hb进行分析,将高血红蛋白和正常血红蛋白组FPG、2hPG和HbA1C进行比较。结果HbA1C与FPG、2hPG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9,HbA1C与FPG和2hPG的回归方程为Y-1.124+0.334X,+0.284x2。不同Hb水平间FPG、2hP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是FPG和2hPG,Hb对FPG、2hPG和HbA1C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与胃黏膜疾病关系密切的革兰阴性菌,研究发现其与糖尿病、冠心病、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肠外疾病亦紧密相关,然而个中机制却仍不明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血糖水平长期监控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阳性的DM患者外周血HbA1c水平较H.pylori阴性DM患者显著升高,这很有可能是H.pylori通过下调胃黏膜瘦素和脑肠肽的表达,造成宿主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的.关于H.pylori和HbA1c关系的早期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势必为H.pylori感染相关性糖尿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A1c诊断中老年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最佳切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且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共8 803名.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HbA1c等指标.对HbA1c诊断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切点进行分析;按年龄分层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切点.结果 HbA1c诊断新发现糖尿病的切点为6.4%的特异性较高(86.8%),相应的敏感性为68.0%.HbA1c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偏低(0.558).40 ~49岁年龄组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最低,为6.1%;而70~岁年龄组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值最高,为6.6%.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HbA1c 6.4%为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HbA1 c不适合作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GT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多态性与I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IGT者(IGT组)94例及正常对照(NC)组54名,采用PCR-RLFP检测VDR基因FokI多态性,ELISA检测25-OH-VD3,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⑴与NC组比较,IGT组血清25-OH-VD3较低[(22.05±2.37) vs (32.04± 2.64) ng/ml,P〈0.05];⑵与NC比较,IGT组“f”等位基因频率升高(46.8% vs 25.9%,FF:30.9% vs 57.4%;Ff: 46.9% vs 33.3%;ff:22.3% vs 9.3%,P〈0.05)。与FF基因型比较,Ff/ff基因型患IGT危险增加(OR=2.613,95%CI=1.239~5.512,P=0.018;OR=4.490,95%CI=1.496~13.473,P=0.010)。与F型比较,携带“f”等位基因患IGT风险增加(OR=2.465,95%CI=1.188~5.116,P=0.023)。Ff、ff基因型与FF型比较,HOMA-IR增高(P〈0.05);VDR基因FokI位点ff基因型者较其它两种基因型IR更明显(P〈0.01);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DR基因FokI ff与IR呈正相关(OR=1.761,95%CI:1.050~2.970,P〈0.05),25-OH-VD3与IR呈负相关(β=-1.187,OR=0.461,95%CI:0.187~0.741,P〈0.05)。 结论 血清25-OH-VD3水平与IR呈负相关,VDR基因FokI可能与IGT者IR有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推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国内关于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及其筛查、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切点等问题仍存在争议。该文就HbA1c的检测方法标准化及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