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养支持在23例肾移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已公认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患者最积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是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及病人长期存活的重要一环。我院自 1993年 5月起开展营养支持配合临床治疗 ,现对营养支持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3例 ,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16~ 6 2岁 ,平均年龄 4 4 9岁。 2 3例病人均于 1993年 5月至2 0 0 1年 2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 ,术前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均系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术前均接受维持性血透 ,每周 2~ 3次 ,时间为 3个半月至 3年不等 ,移植术后 ,出现超急性排斥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移植肾的活检病理对临床抗排异方案制定的指导效果.方法 选取1998年10月-2005年12月行肾移植手术的51 2例患者,对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具体情况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中,35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占6.8%; 31例发生急性细胞型的排斥反应,占6.1%;25例发生中毒性肾病,占4.9%;9例发生急性血管性的排斥反应,占1.8%;6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占1.2%;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及急性细胞型的排斥反应患者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 移植肾的活检病理对临床抗排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亲属活体肾移植6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6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5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7例,5个抗原错配者2例,完全错配者1例。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7m in,冷缺血时间1.5~2 h。术后应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65例中,有15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3例活体供肾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3对供受者全部存活。所有移植肾肾功能均在术后2~4 d恢复正常,无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受体术后10 d发生急性排斥,抗排斥治疗逆转。人/肾1年存活率100%;13例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0 d内出院。结论活体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效果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且能缓解肾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75例活体亲属肾移植的实施、观察及随访结果,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供体选择指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9年3月~2009年7月我院实施的7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风险评估、配型、手术方法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4例供者术中轻度胸膜损伤,经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1例供者术后发生乳糜淋巴瘘,引流2w后痊愈,其余供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75例受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尸体肾移植,具有近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好、经济代价小的优势,移植肾长期存活效果还有待随访观察,活体供肾也存在一些伦理学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是一种反应最急剧 ,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 ] 。我院 1998-12~ 2 0 0 3 -0 3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164例 ,发生移植肾HAR 3例均为首次尸肾移植(发生率 1 83 %)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3 2岁。供受者血型均为A型 ,HLA -A、B、DR6抗原 1个错配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 <10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 (CDC) 0 0 3。首先利用供者左侧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右侧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 ,开放血流约 2min移植肾出现紫斑 ,继之全肾呈紫黑色 ,泌尿停止 ,排除肾动脉血栓形成及痉挛等情况后临床诊断为HAR ,立…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常并发消化道出血 ,并可以消化道症状和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而其它症状不典型 ,此类病人容易误诊。我们总结 1997年至 1998年两年中 ,在我院住院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资料较完整的病人 10 0例中 ,并发消化道出血 2 8例 (2 8% )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8例中男 2 0例 ,女 8例。年龄 2 2~ 6 5岁。既往均无胃病史。按 198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与分型 ,中型 9例 ,重型 16例 ,危重型3例。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时间在病程第 3至 15天 ,其中发热期 5例 ,低血压休克期 8例 ,少尿期 15例。表现为大便…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肾移植的临床分析(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龄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对高龄患者的影吻。方法 分析1251例肾移植中12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为传统三联疗法(CsA Azn 强的松)的55例作为组I;而术后使用四联疗法(CsA MMF 强的松 抗T细胞单抗)的71例作为组Ⅱ,组Ⅱ中47例患者术后使用2周Wu—T3抗排斥治疗,另24例应用抗IL—2R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急性排斥率及1年人/肾存活率,并与本院同期非高龄患者相同指标比较。结果 高龄患者肾移植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机会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期非高龄患者,组I和组Ⅱ的高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5%和38.03%;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12.73%和4.23%;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1.82%/78.18%和97.18%/95.77%。结论 高龄患者肾移植术后比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感染,使用新型免疫抑制剂能有效地降低高龄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2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1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均为血缘亲属供肾。19例取左肾,3例取右肾,均为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或酶酚酸酯(MMF)及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于术后10~14d出院,随访8~29个月,血肌酐正常,22例受者全部存活,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4个月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经治疗后白细胞正常;无外科并发症;现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优点明显,是解决肾源紧缺困境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78 -0 8~2 0 0 3 -12共行多囊肾患者肾移植14例,8例于移植术前切除多囊肾。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 0~5 7岁。移植前均有双肾体积明显增大,高血压,10例有肉眼血尿。6例于移植术前分别切除双侧多囊肾,2例切除单侧多囊肾,其中2例切肾与移植同时进行,其它6例于移植前2~11个月切肾。血液透析次数18~10 5次。供肾年龄19~42岁,供受者血型相符,淋巴毒试验0 5 %~4%。热缺血时间5~11min ,冷缺血时间4~14h。除早期1例采用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二联用药外,其余13例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7例用环孢素A(CsA)、Aza、Pred ,6例用CsA、酶酚酸酯(MMF)、Pred。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CsA全血谷值浓度等,调整用药量。2 结果本组14例总的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92 9%。最长带肾健康存活已15年。1例因慢性排斥反应而摘除移植肾。术后慢性排斥反应1例,肝损害3例,肿瘤1例,心源性哮喘1例,脑血管意外2例,感染2例,尿酸增高3次。3例分别因脑血管意外、肺癌、感染而于术后5个月、2年、7年...  相似文献   

11.
在海拔 2 2 6 0米地区 ,完成尸体肾移植 4例 ,亲属供肾__活体肾移植 1例。尸体肾移植中 ,1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 ,切除移植肾。 1例术后 13日发生肾破裂。另 3例术后已分别人肾存活 34个月和 2 3个月 ,均能全日工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尸体肾移植组 4例 ,男 2例 ,女 2例。年龄 32~ 4 2岁。平均 36 .75岁。肾脏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3例 ,红班狼疮性肾病 1例。移植前均行血液透析 ,透析次数 12~ 6 2次。 4例供一受体血型相符10 0 % ,淋巴细胞毒试验 2 %~ 12 %。 4例均行HLA配型。HLA位点 2~ 4个相同 ,3例HBS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地识别造成移植肾排斥的特异性抗供者HLA的IgG类型同种抗体,将Flow-CDC方法应用于肾移植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9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PRA、NIH-CDC和Flow-CDC实验,并观察了其中34例接受NIH-CDC阴性肾移植术的受者近期移植效果。结果Flow-CDC和NIH-CDC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率[27·8%(42/151)和17·2%(26/151)]之间呈显著性差异(2=14·06,p<0·001)。另外,PRA阴性受者其NIH-CDC和Flow-CDC均为阴性,阴性吻合率100%;在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34例受者,其中20例PRA阴性受者接受了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移植后未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13例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的致敏受者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治疗后逆转,12例无排斥移植肾功能良好;1例PRA阳性再次移植受者接受了NIH-CDC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供肾,移植后第2d出现少尿,第10d切除移植肾。结论Flow-CDC方法是一种能够识别具有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的交叉配型技术,比经典的NIH-CDC方法具有更敏感,可标准化,快速等优点,对预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在大鼠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大鼠血液及移植肾组织中TLR4的含量,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的含量。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1 d、2 d、3 d、5 d、7 d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异基因移植组血液中IL-2和TLR4水平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大鼠体内相应指标的水平。在造模后1 d大鼠血液中TLR4含量即开始升高。同时异基因移植组大鼠移植肾组织中的TLR4含量也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TLR4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作为肾移植术后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移植肾自发性破裂12例.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性移植肾区疼痛、局部肿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彩色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探查11例,移植肾切除3例,移植肾破裂修补引流8例,其中2例修补后因再次破裂行移植肾切除;保守治疗1例.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移植肾切除5例行血液透析维持,移植肾破裂修补6例及1例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主要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结合临床症状行超声检查对诊断此症价值较高,尽早行内、外科联合处理对于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治疗是重要的.预防要从肾脏摘取与灌洗、移植肾手术、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早处理排斥反应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与肾穿刺活检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CDFI检查,对移植肾的二维超声、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73例肾移植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显示:稳定期37例,急性排斥反应15例,慢性排斥反应11例,肾小管坏死7例,环孢素中毒3例.二维超声检测急、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体积及皮质厚度均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肾动脉CDFI示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肾小管坏死、环孢素中毒的RI、PI均较稳定期增高(P<0.01).结论 CDFI对移植肾术后功能的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是最准确的金标准,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排斥反应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前,肾移植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一般认为尸体肾移植的最佳年龄为6~45岁。如果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接受肾移植,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增多.移植肾丧失常常是病人死亡的原因.而不是常见的排斥反应,人们通常把这些高龄患者视为高危人群。高龄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非常关键,我们从1998-07~2003-07共行高龄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农药中毒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结1979~1999年有机磷中毒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发生率以及临床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 2279例病人中,前15a 2093例,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12例,占0.53%;死亡1例,占发病率的8.3%。后5a186例经临床预防性用药,无1例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结论 粘膜保护剂和H_2受体拮抗剂对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82例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HLA和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并辅助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本组移植的成功率90%(72/82),死亡率1%(1/82)。超急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4%、6%、28%及21%。广泛致敏(PRA〉50%)、Ⅰ类抗体阳性、术后HLA抗体阳性和供体特异性抗体组其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Ⅱ类抗体阳性、术前HLA抗体阳性和供体非特异性抗体组(P〈0.01)。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和54例(66%);按CREG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38例(46%)、26例(32%)和18例(22%),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0、01)。适时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PRA水平(p〈0.0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结论致敏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HLA配型和CERG配型可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威胁生命且相对少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是肾移植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移植肾丢失,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其发生率为0.3%~8.5%[1].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完成肾移植400例,其中3例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率为0.75%,经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1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规律血液透析1年.于2009月7月14日由母亲(43岁)为其捐肾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供受体血型均为O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补体依赖淋巴细胞(CDC)3%,供肾(左肾)动静脉均为单支.术前3d开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未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巴利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诱导,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为1 min,冷缺血时间为75 min,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20.
贺宇平  姚晓辉  贺宁 《现代保健》2011,(23):123-124
目的 探讨胸部X线结合临床血生化检查对患者移植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监测意义.方法 对21例同种移植肾功能损害患者的X线胸片和BUN、SCr等主要血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肾术后加速排斥反应(ACR)2例X线表现:心影增大、中央型肺水肿、心包及胸腔积液、血管蒂(VPW)宽径61~64 mm.急性排斥反应(AR)3例X线表现:心影略增大,弥漫性肺水肿2例、单翼状肺水肿1例、少量胸腔积液、VPW 56~60 mm.手术并发症致肾移植术失败1例X线表现:心影略大、弥漫性肺水肿、VPW 58 mm、肾周积液.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15例X线表现:心脏左室增大6例,肺淤血或肺间质水肿11例,VPW 52~56 mm 12例.21例主要血生化指标BUN 85~22 mmol/L,SCr 14382~9288 μmol/L.结论 X线结合血生化检查对移植肾功能状况可作出基本判断,对移植肾功能损害有重要的临床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