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胃泌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老年消化性溃疡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泌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及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5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血清中胃泌素及VEGF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5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周边组织及远处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为(1.65±0.32)ng/L,对照组为(1.34±0.11)ng/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周边组织中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目为(64.78±5.32)个,远处组织中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目为(19.66±1.65)个,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胃泌素水平升高,组织中VEGF表达增加,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GF)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胃癌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之间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VEGF高表达,其可能是判断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因子调节。目前,普遍认为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检测及预后判断,并可预测治疗效果及监测临床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意义重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尽管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发病率仍较高。本文就VEGF在肝癌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30例FGR孕妇(FGR组)和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肘静脉血清、羊水和脐静脉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FGR组肘静脉血清、羊水和脐静脉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VEGF水平显著下降可能是FGR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作为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它是最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不仅与胚胎发育、创伤修复、骨形成改建等生理性过程有关,而且参与心血管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等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尤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生长、浸润、转移等密切相关。乳腺癌作为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研究VEGF与乳腺癌的关系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既是主要的血管形成因子,又是骨生长因子。它作为生长因子网络中的一员,对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活性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中取得的椎间盘组织(造模组)进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并与正常组作对照分析。结果:造模组大鼠颈椎间盘中髓核和纤维环VEGF的含量为74.10%和5.72%,分别高于对照组大鼠的28.40%和4.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变椎间盘内可诱导产生VEGF,提示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火针治疗褥疮小鼠创面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SD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红外线组、普针组和火针组,建立小鼠褥疮模型,分别于第2 d及治疗后3、7、10、15 d取材病理检测,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小鼠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的数目(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可以认为火针组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目与对照组、普针组及红外线组有差别(P<0.05,P<0.01),普针组与红外组疗效无差别(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火针治疗褥疮小鼠创面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普针组、红外线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2个阶段。众所周知.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给,组织中血管生成为营养物质供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临床和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来供应营养,体外培养的肿瘤组织生长体积不超过4mm^3,而体内肿瘤不超过1~2mm^3。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当前研究最多、最受重视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早在几个世纪前,就有学者提出肿瘤可能是一个与脉管系统有密切关系的疾病。1787年,Johon Hunter就用血管生成一词描述血管新生过程。1863年,Virchow注意到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绝对数急剧增多。20世纪初,Gold-man就观察到血管围绕肿瘤生成现象。1939年,Ide等发现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新生因子。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女性生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卵巢、子宫内膜等部位有丰富的表达,对女性生殖功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从VEGF的结构与功能、VEGF等卵巢功能、VEGF与卵巢相关疾病3个方面探讨了VEGF在女性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在血府逐瘀汤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内皮祖细胞(EPC)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的影响。方法: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处理内皮祖细胞后,采用MTT,Boyden小室、黏附试验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药物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以及VEGF-VEGFR转录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含药血清对EPC增殖和黏附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药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从5%含药血清的显著抑制到10%和15%含药血清的显著促进作用,且10%和15%含药血清均可明显上调VEGF和VEGFR的转录。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具有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的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从而加速血管再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日前倍受关注,有潜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鼻咽癌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鼻咽癌组织切片以及40例正常的鼻咽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标本中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鼻咽癌组织切片中VE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TNM分期及有无复发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内。鼻咽癌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表达72例(85%),正常鼻咽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表达3例(8%),鼻咽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P0.05)。不同年龄及性别鼻咽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TNM分期及复发情况患者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EGF在鼻咽癌切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其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有无复发有明显的关系,检测VEGF表达情况能为鼻咽癌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60例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VEGF—C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P〈0.01);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的阳性表达率(P〈0.001)。不同临床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VEGF—C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癌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C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VEGF—C和PTEN蛋白的表达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二者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