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持续降温3~7天;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3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较前明显下降(P〈0.05),亚低温治疗组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影响更明显(P〈0.05)。治疗30d后,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应激性疾病,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HICH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后第5天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出血侧PI显著降低,出血侧Vm显著增高(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NDS显著降低(P〈0.05);而BI则无统计学意义(P=0.094)。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HICH微创术后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出血侧脑循环,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在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BI),并观察病死率、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治疗组血糖水平、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明显降低,BI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防止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权素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7-304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分出血组(n=25)和缺血组(n=15).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于入院时、治疗后14 d进行病灶范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病灶范围有显著差异(出血组P〈0.01,缺血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明显(出血组P〈0.01,缺血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保护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温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7d后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减轻脑损伤、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上辅助亚低温治疗3—5d。比较2组患者第1,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30d Barthel index scroes(BI)和病死率。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0d的Barthel index scroes(BI)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的病死率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迭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发病24h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谯。两组给予了长达拉奉静脉滴注14a,观察组加用32-34℃的低温治疗72h,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的,治疗了a1及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7d、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取得更佳疗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文  李丹  张国锋 《河北医学》2009,15(5):554-556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医护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入院时,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入院2周、4周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上下肢I级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能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朱亚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33-34,3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方法将5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按序贯试验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选择性头部降温72 h。进行两组患儿出生后10 d EEG分级、治疗72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并记录治疗72 h和复温48 h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结果治疗组10 d EEG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两组血清CK-MB和LD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血清CK-MB和LDH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72 h,治疗组除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5),呼吸、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治疗组患儿复温48 h后,以上各指标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降温亚低温治疗可以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疗效,并初步验证了其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平肝潜阳活血汤对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人院顺序将68例风阳上扰型中风患者分为2组。对躁组34例采取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34例加用平肝潜阳活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4例(11.76%),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5.88%),总有效率58.82%。2级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肝潜阳活血汤能改善风阳上扰型中风患者的NDS评分,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郑坤木  童绥君  马琪林 《医学综述》2009,15(13):2046-204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屠传建  宋大刚  柳建生  章月江 《浙江医学》2010,32(10):1492-149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MHT)对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在伤后第1、3、5、7、14天行予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亚低温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MHT可以显著降低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VmMCA,降低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缓解CVS的强度,认为MHT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4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局部亚低温保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1.4%和21.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出血量及水肿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出血量明显下降,而水肿带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DA含量明显下降,而SOD含量明显增加,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应激性溃疡、肺感染、高血糖、脑心综合征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脑出血与脑水肿,从而提高疗效,安全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胡勇  黄巍  李德宝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47-48,5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脊髓损伤(SCI)患者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人院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成年患者6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亚低温组3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脊髓损伤患者伤后12、24、72h外周血血清TNF—α水平。并利用Tarlow评分检测两组治疗方法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TNF一“水平呈早期水冲样动态变化,在伤后12h快速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伤后72h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后6、12、24、72h、1周、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6、12、24、72h、1周、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12、24、72h时亚低温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运动功能评分每个时间点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对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因子TNF-α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恢复运动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