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结合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垫佩戴3个月后,制作过渡性修复体,口内观察1年,然后行上下颌固定义齿最终修复,经过这一序列诊疗过程完成咬合重建.结果 患者使用最终修复体2年,美观满意,咀嚼效率良好,无咀嚼系统肌肉及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结论 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序列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的临床评价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6例患者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共制作套筒冠义齿12件,观察时间6—48个月,追踪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固位、稳定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否缓解;并通过X线片检查基牙牙周膜情况、基牙牙槽骨高度。结果: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后,患者自我感觉满意、能提高咀嚼效能,义齿固位稳定性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好,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异常,基牙牙槽骨无吸收。结论: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下降的患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患者采用(耠)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行一次性咬合重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诊,调查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颞颌关节不适.结果:患者咬合升高1.5mm-2.5mm.随访6个月,患者无不适,咀嚼功能改善明显,对义齿的美观和功能都满意.结论:对于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病例可以尝试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固定义齿修复进行咬合重建在治疗牙列重度磨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例牙列重度磨耗或伴有牙列缺损的患者,制作烤瓷或铸造固定义齿进行全牙列咬合重建修复。1年后比较修复前后美观效果、夜磨牙症状、颞下颌关节症状和咀嚼效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美观效果,夜磨牙和关节症状有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显著提高了咀嚼效率。结论固定义齿修复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咬合重建的方法。在保留息止颌间隙的前提下,临床义齿戴用3周后如无不适症状,可考虑行永久咬合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24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老年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其中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15例,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9例,并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自我感觉(美观、舒适)、临床表现、咀嚼效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均主观感觉良好、临床症状改善、咀嚼效率增加,差异显著(P<0.01)。固定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较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咬合重建组患者主观感觉更好,咀嚼效率增加更多(P<0.05)。有颞下颌关节病症状的患者咬合重建后症状均有改善,两种咬合重建方法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治疗均能一定程度恢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老年患者的口颌功能,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采用固定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更具有美观、舒适、提高咀嚼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牙列重度磨耗伴末端游离缺失的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0例牙列重度磨耗伴末端游离缺失的患者进行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诊疗特点,总结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 牙列重度磨耗临床表现、并发症多样,垫式活动义齿暂时性修复3个月后,行单颌或双颌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12个整牙列,随访2年,患者满意度高,咀嚼功能恢复好,未出现再度磨耗,颞下颌关节稳定。结论 牙列重度磨耗伴末端游离缺失的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可行,诊疗过程较长,中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牙列重度磨耗老年患者咬合重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对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的老年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疗效。方法老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65例按有无牙列缺损和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mmandihulardisorders,TMD)分为3组。A组42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不伴TMD。B组15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且有功能性TMD。C组8例,牙列重度磨耗伴有功能性TMD,但无牙列缺损。A组和B组采用胎垫式可摘义齿,C组采用可摘式验垫重建咬合。65例患者随访45d~9年,根据咀嚼功能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咀嚼功能方面,A组42例中40例达到优良,B组15例中14例达到优良,C组8例中7例达到优良。TMJ功能方面,A组仍无TMD病例,B组15例中14例TMJ功能恢复正常,C组8例中7例TMJ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的咬合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在正中耠位行验重建修复效果满意,可为其后固定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7例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诊疗特点,总结诊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由一个典型病例介绍诊疗过程。结果: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临床表现、并发症多样,[牙合]垫式活动义齿暂时性修复3个月后,单颌或双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12个整牙列,随访2~4年,患者满意度高,未出现再度磨耗,颞下颌关节稳定。结论: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可行,诊疗过程较长,中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序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36例,采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实施咬合重建,通过3年随访,观察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咬合重建后36例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有序、合理的咬合重建治疗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牙齿敏感,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10.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TMD患者牙列缺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牙列缺损、余留牙重度磨耗、低位咬合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作半年、1 年、3年追踪复查。检查项目为咀嚼功能与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8.73%、100%、93.67%,修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恢复缺失牙功能的同时,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症状,改善面容,提高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防止食物嵌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及修复方法。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牙列缺损并伴有严重磨耗,面下1/3高度变短的病例,采用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通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获得永久性咬合重建治疗。结果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病例,可通过暂时性修复进行过渡,固定义齿与简单或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联合性修复以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正中颌位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治疗及预防颞下颌关节疾病、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在伴重度磨耗的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下颌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SD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对重度磨耗的余牙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重建患者丧失的咬合功能,此前患者均经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并获得最佳咬合高度。采用过筛法进行咀嚼效率检测,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和咀嚼效率。结果 经过6个月观察,16例患者均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稳固性好,对修复效果满意,基牙未发现龋坏及松动,无颞下颌关节明显不适。统计学分析显示,各观察期球帽式附着体咀嚼效率高于传统的牙合垫式可摘义齿(P < 0.05)。结论 SD球帽式附着体用于伴磨耗的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TMD患者牙列缺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牙列缺损、余留牙重度磨耗、低位咬合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的老年患者,采用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并作半年、1年、3年追踪复查。检查项目为咀嚼功能与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8.73%、100%、93.67%,修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He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恢复缺失牙功能的同时,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症状,改善面容,提高咀嚼功能,固定松动牙,防止食物嵌塞。  相似文献   

14.
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牙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牙列缺损并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探讨(牙合)重建的有关问题.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并伴重度(牙合)面磨损患者69例,制取修复前研究模型,根据不同的缺损类型进行(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或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随访3个月~4年,观察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的咀嚼功能明显改善,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症状得到了缓解,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在咬合升高后未出现新的颞下颌关节症状.结论 对于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患者,(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均是(牙合)重建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咬合磨耗患者用固定修复方式重建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固定修复方式对12例咬合重度磨耗患者重建咬合,比较修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咀嚼功能.结果 12例患者修复后感觉舒适,咀嚼效率均增加,牙过敏和食物嵌塞均改善. 12例患者中,主观评价为美观者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改善.结论 用固定修复方试为重度咬合磨耗患者重建咬合,在美观和功能上具有较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对 3 2例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 ,其中部分出现TMD的患者采用了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一次性修复。结果 :3 2例病例随访时间 2 .5个月~ 5年 ,患者咀嚼功能明显改善 ,纠正偏侧咀嚼 ,关节的症状均得到缓解 ;无TMD者咬合关系未做变动或垂直距离 (OVD)适当升高病例戴用义齿后未出现TMD症状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老年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IPS e.max Press热压铸瓷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并总结全瓷修复体的制作经验。方法:为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制作全瓷修复体,进行咬合重建。通过3个月暂时性修复体的试戴与咬合调整,建立最适下颌位,在此位置上设计和制作全瓷修复体。用面弓将上颌平面准确转移至半可调式架上,后牙蜡型采用功能性咬合熔模成形法,精确恢复牙解剖外形和咬合关系,前牙制作中形成前牙诱导咬合关系。修复后随访24个月,进行效果和功能评价。结果:随访24个月,患者修复后对外形、咀嚼功能满意,X线检查基牙牙周膜正常,无牙槽骨吸收迹象,颞下颌关节稳定。修复体检查结果显示,边缘密合,牙龈颜色、形态自然,无牙龈炎,修复体色泽自然逼真,未出现破裂、崩瓷、脱落、基牙冠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IPS e.max Press热压铸瓷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建改善成人重度深覆修复方法的综合应用和临床体会。方法:对9例重度前牙深覆伴不同程度牙体牙列缺损的患者,综合应用固定义齿修复,通过适度增高垂直距离的重建方式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结果:重建以后全部患者牙列形态良好,咬合稳定,咀嚼功能及前牙美观均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半年至1年观察,无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不适主诉。结论:在患者已存在牙体牙列缺损需要修复时,采取适当增加垂直高度的修复性重建方法,可在修复牙体牙列缺损的同时,有效改善成年重度前牙深覆患者的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和美观,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选择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6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牙合间隙等分析,其中37例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19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    随访1年后,56例患者咀嚼功能均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面型改善。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了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过渡性牙合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牙合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牙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加剧,牙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患者日益增多,不仅影响咀嚼功能和面容,而且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和创伤。以往采用单纯的可摘局部义齿来修复,仅能恢复部分咀嚼功能。本文对37例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重建咬合,基牙烤瓷、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