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忠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13-66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醉治疗肾综高凝状态临床效果.方法 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高凝状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的改变常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 g/L时,即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以往采用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缓解高凝状态,但这种注射方法易在注射部位产生青紫、硬结现象.作者于2000年2月开始采用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DM)患者高凝滞状态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的DM合并高凝状态患者60例,分成A、B两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 mL (4250 AxaIU)、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 (4100 AxaIU),均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观察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D-Dimer降低、APTT延长,总有效率9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低分子肝素引起的局部疼痛及皮下出血也无明显不同。【结论】两种低分子肝素对改善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注意心理护理及注射操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孕足月病理性高凝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分娩D-聚体高于参考值的孕产妇160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d,7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不予抗凝治疗。同时监测7d低分子肝素应用后、术后/产后2d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值及血常规、妊娠及围产儿结局。结果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血液高凝状态,能使围生期病理性高凝状态转变为生理性高凝状态,从而降低vTE及DIC的发病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并治疗孕妇病理性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但并未完全改善凝血系统的高凝状态[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查出5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所有患儿均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100u/(kg.d),1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4周。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复查凝血指标。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及血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项指标的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仅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结论:早期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强的松治疗伴高凝状态的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诊断慢性肾衰竭,并行透析治疗9年,最初5年为腹膜透析,改成血液透析已4年。患者于8月前开始注意到其腹部出现皮下多发性结节,均在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因为高凝状态,该患者每日或隔日注射1支低分子肝素已有3年,1年来注射部位为腹部皮下几个相对固定部位),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病综合征(N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6%^[1],严重影响该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上多采用普通肝素和潘生丁治疗,但易引起严重出血和头痛等副作用,由于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故使用不便。低分子肝素来自肝素的分离降解,其半衰期长,抗凝作用强,无出血副作用,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血栓形成时间、血栓长度、再通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12例内瘘再通,5例无效。治疗成功者血栓形成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显著少于未成功者。结论: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疗效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钙对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对46例高脂血症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及凝血功能(TT、PT、APTT、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变,降低总胆固醇的总有效率达95.6%,降低甘油三酯的总有效率为84.8%,且治疗后FIB、D—D明显降低,TT、PT、APTT及PLT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钙对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副作用较少,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并高凝状态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VS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62.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除注射部位有淤斑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CVST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高黏状态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用低分子肝素干预对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149例川崎病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静滴一周,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易发生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程度与冠脉损害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静滴可明显改善川崎病患儿高凝状态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高黏状态为川崎病常出现的症状,并与冠脉损害存在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改变可帮助川崎病高黏状态的判断,早期低分子肝素干预可有效改善川崎病高黏高凝状态,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等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等联合治疗,观察血压、神志、尿量、肢体色泽、温度及有无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发现肾病综合者患儿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易合并高凝状态,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临床上一旦患儿血压升高并发头痛、头昏、嗜睡、呕吐等症状时,应尽早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便了解有无头颅静脉血栓,并常规运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抗纤溶、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综合治疗,其溶栓疗效较好。本文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早期护理观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栓弹力图(TEG)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孕产妇围生期高凝状态时对凝血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剖宫产并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监测用药前、用药后产妇的凝血功能和TEG变化.结果:4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和使用3天后...  相似文献   

15.
高凝状态是大部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的一种病理性状态,尤其随着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高凝状态进一步加重[1].本文分析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和改进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射技巧的体会。方法:根据低分子肝素注射后出现一些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对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改进注射技巧。结果:注射部位皮肤无青紫无硬结,局部无血肿。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制订的改进注射方法,能有效地防止注射部位皮下瘀青,避免局部皮下血肿,减少患者痛苦,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荣 《临床荟萃》2004,19(4):184-18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使用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20例.恶性血液病45例,分为3组:①单纯化疗组(15例);②小剂量肝素组(15例);③低分子肝素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双抗夹心法对45例恶性血液病进行了D-D测定.结果恶性血液病组D-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D-D含量较初诊时明显降低(P<0.05),且低分子肝素组较小剂量肝素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D-D含量可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低分子肝素较小剂量肝素具有更明显降低D-D含量的作用.低分子肝素改善血栓前状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注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该药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TIA患者应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4800 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后血小板及IN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B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常用抗凝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在应用该药时,一般宜选择腹部为注射部位,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药物易于吸收。2008—07/2009-07我科对280例患者应用了低分子肝素钙,发生腹部皮下血肿的共有45例,经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消除了血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封管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血透中心140例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 n =78)和普通肝素组( n =62),低分子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封管,普通肝素组用普通肝素封管,比较两组封管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结束7d内低分子肝素组的穿刺压迫点时间(5.6±1.54) min、潜血转阴时间(4.1±1.12)d和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4.7±1.43) d均短于普通肝素组[(9.6±1.49) min ,(8.6±1.71) d ,(7.9±1.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年内低分子肝素组18例发生出血倾向(23.1%),普通肝素组有36例发生出血倾向(58.1%),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肝素封管,封管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