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赵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5-2025,2059
目的探讨海南省武警部队黄金支队这一特殊场所蝇类防制方法。方法主要孳生地猪圈采用物理灭蝇法既采用纱网作成保护网将整个猪圈罩住,使得孳生地产生的蝇类不能外移。营区所有内环境采用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滞留喷洒。采用热烟雾机对外环境进行灭蝇处理,连续消杀7d,同时做好一蝇类栖息地生活垃圾点的环境改造工作。结果在部队营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制蝇类,町明显降低蝇密度从灭前的375.3只数/天蝇粘纸降低到灭后13只数厌蝇粘纸。结论在部队营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制蝇类采用多种方法,不仅可以掌握部队营区不同环境内的蝇类的滋生习性,同时也町筛选出适合该环境的蝇类防制方法,了解该企业的蝇密度及蝇种构成,为部队营区蝇类防削积累了经验。在部队营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制蝇类工作中只要采取综合性防制方法,科学合理的选择防制药械,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取得较好的灭蝇效果。  相似文献   

2.
室内灭蝇灯、室外奋斗呐滞留喷洒灭蝇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餐饮业室内外高效安全灭蝇措施,以控制蝇密度。方法:室内灭蝇灯,每晚9时许开灯,靠光源引诱苍蝇,当苍蝇接近光源时被高压电网击毙。室外以0.03%浓度奋斗呐,每20mg/m2滞留喷洒墙壁。结果:室内外同施灭措的A组,室内蝇总均密度降至0.013只/间·日,总杀灭率达99.77%;室外蝇总均密度降至0.52只/笼·日,总杀灭率达96.90%,与单一室内灭蝇灯.室内奋斗呐滞留喷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与C,P<0.01,A与B,P<0.05。结论:中小型餐饮业应加强服务人员灭蝇意识教育,做到突击与经常相结合治理、环境,清除蝇孳生地。在4~10月份用物理方法或污染环境轻、蝇类抗灭性低,灭效持久的化学药物,对室内外灭蝇,可有效的控制蝇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巩固灭蝇达标成果,不断创新发展灭蝇技术工作措施,探索和推广灭蝇新技术新方法。方法通过调查蝇种群、密度消长、孳生场所分布、抗药性等,制订和落实灭蝇措施,考核灭蝇效果。结果 2005-2009年每次达标考核自查验收时的蝇类孳生场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控制在2.50%~2.89%,均达到灭蝇先进市标准。结论通过灭蝇技术措施的实施,长沙市蝇危害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滹沱河蓄滞洪区蝇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家蝇抗性水平,为蓄滞洪区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点滴法测定家蝇抗药性。结果蓄滞洪区蝇类有4科11种,家蝇为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41. 54%,平均密度7. 48只/笼,蝇密度在5~7月和10月呈现两个高峰期,绿化带蝇密度最高,蓄滞洪区家蝇对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抗性系数分别为68. 02、52. 68、35. 87、9. 74。结论加强对蝇类密度消长和抗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杀虫剂,减缓抗性产生,重点时间段、重点场所将针对性灭蝇措施和综合治理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滕州市连续五年对蝇类监测结果。采用笼诱法和网捕法定时、定点、捕获蝇类5科32属57种,以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次为家蝇、厩腐蝇。每年3月可见蝇类活动,12月上旬消失。对照区6月份数量上升高峰,8月份再度升高;而灭蝇区则6月份高峰被压低(与对照区相比),8月份高峰被抑制未能出现。灭蝇区与对照区真住区性蝇类的构成比和密度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半住区性蝇类无差异。五年监测结果,灭蝇区比对照区的总密度下降了77.15%。  相似文献   

6.
用加强蝇必净糊状均匀涂抹线绳,在餐饮业室内悬挂,室外用0.03%奋斗呐滞留喷洒墙壁、门、窗等灭蝇,取得满意效果。A点3天及28天室内蝇密度由施药前的0.013只/m2降到 0.003只/m2、0.001只/m2下降率为76.92%、92.31%,相关密度指数为21.43及8.33。室外蝇密度由首前的11.08只/笼,降至1.17只/笼、0.83只/笼,总杀灭率为89.62%。B点3天及28天室内密度由施药前的0.014只/m2降至0.006只/m2、0.005只/m2,下降率仅为 57.14%、64.29%,相关密度指数为 39.80、38.69,效果低于 A点、与室外未施药有关。为严格控制餐饮业室内外蝇密度,必须室内外同时施药,而且经常全面彻底整治环境,是消灭和控制蝇密度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盐城市区蝇类密度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笼诱法。结果 :6年共捕获蝇 4 5 5 4只 ,分 3科 6属 8种 ,平均蝇密度 7.39只 /笼 ,家蝇为优势蝇种 ,占 5 3.6 2 %。结论 :灭蝇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 ,苍蝇的种群密度与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外 ,与气温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兰州市蝇类种群与季节消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蝇类防制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网捕法和诱蝇笼法。结果获得兰州市蝇类4科21属44种,即蝇科7属17种,花蝇科1属2种,丽蝇科7属13种,麻蝇科6属12种。生态观察点调查共捕获蝇类1 009只,家蝇为优势种群,占68.19%;平均密度为3.60只/笼,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为5.50只/笼。蝇密度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6月和8月,密度分别为6.23只/笼和5.53只/笼。结论掌握蝇类种群与季节消长规律是防制蝇类关键,今后应加强对蝇类调查研究,从而有效的控制蝇类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乡结合部常见蝇类情况。方法 选择6个不同场所,用捕蝇笼法对蝇类密度和常见蝇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蝇类密度最多的场所为厕所、屠宰场、垃圾堆,密度指数分别为25.56、18.68、18.64,蝇种以绿蝇属最多(占41.68%),其次为家蝇占31.68%。结论 提示蝇类防治应采取以控制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湄洲岛口岸蝇类种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捕蝇笼诱捕法 ,以平均每日每笼捕获蝇数计算种群密度 (只 /笼·天 )。结果 :湄洲岛共有蝇类 4属 4种 ,平均密度为 13 .8只 /笼·天 ,蝇类活动高峰期在 7~ 10月份。家蝇为当地优势种 ,占全部捕获蝇数的 65.8% ,重要蝇种家蝇于 5~ 11月为密度高峰期 :大头金蝇的高峰期则出现于 8月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热带环境下某部苍蝇防制的有效方法。方法首先用笼诱法调查苍蝇本底,然后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物理和化学防制为辅的生态防制方法防制苍蝇,最后观察效果。结果防制前五个调查点苍蝇密度(只/笼.日)分别为496、31、19、67、14,防治后为55、3、3、9、2,苍蝇的密度下降率为84.2%-90.3%。结论热带环境下某部苍蝇防制,可以采用生态防制法,它能有效地控制苍蝇孳生和苍蝇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岛部队蝇类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笼诱法调查苍蝇密度 ,优势种类。突出生态防制 ,重点抓好环境治理为主 ,化学防制为辅 ,结合物理防制手段 ,观察控制效果。结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防制措施 ,苍蝇孳生密度下降十分明显。结论 :有效地控制了蝇类孳生  相似文献   

13.
以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复配而成的“杀灭灵”灭蚊蝇喷射剂,经实验室及现场试验证明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且价格较低廉,已制成商品出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西宁地区蝇类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每个监测点设置1个配有新鲜饵料的天幕式捕蝇笼,放置8h(9:00~17:00),收集到的蝇类用乙醚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数量,并计算蝇类密度。结果西宁市2010年平均蝇类密度为13.06只/笼;优势蝇种为厩腐蝇、新陆原伏蝇;蝇类季节消长呈单峰型,9月份达最高峰。结论孳生环境和防治措施是影响蝇类密度和种群的主要因素。蝇类防制应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蝇密度、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梅州市公共场所杀虫灭鼠效果,推动城区除四害工作。方法在消杀前后各做1次密度监测,用密度下降率评估杀灭效果。结果梅州市城区此次公共场所杀虫灭鼠活动后蝇、蚊、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7%、25.7%、18.8%。结论灭蝇效果较明显,灭蚊、鼠未收到预期效果;防治病媒生物应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根据防治靶标选择药物和器械,方能取得最佳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驻汶川映秀镇部队营区的苍蝇密度及其分布规律,为有针对性杀虫以降低消化道传染病隐患提供依据.方法:以汶川映秀镇铁军、武警和红军部队营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代表性和均匀性为原则在各营区内选择检测点,以粘蝇板为材料,在不同天气及干预条件下计数白天8 h(上午8:00到下午16:00)粘蝇板上的苍蝇个数,并通过非参数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映秀镇各个部队营区苍蝇密度分布显著不同.苍蝇主要集中在厨房、临时厕所和垃圾场的附近区域.气温较高的晴天比气温较低的阴天苍蝇多.针对重点区域采用溴氰菊酯灭蝇有显著效果,短期内未发现苍蝇耐药现象.结论:救灾部队营地周围环境是导致帐篷内苍蝇密度增加的根本原因,营地厨房的卫生环境差也吸引苍蝇,针对临时厕所和垃圾处理点进行杀虫措施能显著降低帐篷内苍蝇密度,但必须注意避免过度杀虫造成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效控制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营区的蚊虫密度,降低疟疾、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室外采用灯诱法、帐篷内采用吸蚊器捕捉法采集蚊虫,评价综合灭蚊措施的防灭蚊效果。结论采集发现,伊蚊属未定种占43.3%、按蚊属未定种占17.9%。通过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营区外环境蚊密度下降58.6%-72.4%;帐篷内蚊密度控制0-2只/帐篷。结论综合防治措施能做到将帐篷内蚊密度控制在基本无蚊,但外环境孳生水体较多时,对有效控制蚊虫密度存在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环境分布及季节消长变化,为今后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灯诱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和粉块法;蟑螂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淡色库蚊密度最高,环境中公园绿地蚊密度最高,7月上旬和8月上旬出现2个峰值;麻蝇密度最高,环境中公园绿地蝇密度最高,5~7月共出现4个峰值;鼠种主要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受春秋季灭鼠影响不呈季节性分布;蜚蠊全部是德国小蠊,受统一灭蟑的影响也不呈季节性分布。结论蚊、蝇密度与2010年相比有所增加,公园绿地仍为防制重点,鼠和蟑螂受防制工作的影响密度较低,环境分布不明显。早期开展重点地区防制应为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焦作市重要病媒生物种类构成、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焦作市病媒传播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诱捕法、笼诱法、夹夜法和粘捕法对蚊、蝇、鼠、蟑的不同生境中监测。结果 2016—2020年焦作市共捕获雌蚊5 991只,各年蚊密度依次为2.52、5.40、3.59、2.89和5.69只/(灯·夜),淡色库蚊占93.84%,为优势蚊种,蚊密度最高生境为公园,密度为24.4只/灯·夜,高峰期为7月;2016—2020年共捕获蝇类3 717只,平均密度为1.63、9.59、6.26、5.56和6.86只/笼,餐饮外环境蝇密度最高,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比77.40%,高峰期在10月份;2016—2020年共捕获老鼠27只,鼠密度依次0.11、0.10、0.10、0.01和0.17只/百夹,褐家鼠占88.89%,为优势鼠种,鼠密度最高生境为农村自然村,鼠密度高峰期在4—10份; 2016—2020年共捕获蟑螂687只,蟑螂密度依次0.08、0.07、0.08、0.16和0.14只/张,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比98.84%。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最高,其次为餐饮店,蟑密度高峰期在11 月。结论 焦作市餐饮外环境与农贸市场蝇类、农村与公园蚊虫、农贸市场和餐饮店蟑螂、农村与城乡结合部老鼠的防制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应根本上消除媒介昆虫孳生地,控制媒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营区的灭鼠工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效降低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任务区鼠密度,防制鼠源性疾病在中国维和官兵的发生。方法直观法和夹夜法检测营区内灭前、灭后鼠密度观察灭效。结果直观法检测营区(160×190m2)共发现鼠洞13个、鼠粪5堆和鼠咬痕3处;夹夜法阳性率为3.5%。驻扎期内通过综合防制措施,第一次夹夜法监测鼠密度阳性率为0.3%,以后四次监测结果均为0。结论中国赴苏丹任务营内鼠密度控制在低水平,无一例鼠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