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2-2013年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2012-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对该人群进行HCV、HIV、TP等血清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1名吸毒人员共检出HCV、HIV、TP抗体阳性227、15、65例。其中男性HCV感染率(29.58%)明显高于女性(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P0.01);男女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87%、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TP感染率为7.50%,低于女性的13.58%(χ2=7.90,P0.01)。HCV抗体感染率41~岁最高(50.00%),其次是31~岁(37.80%);HIV抗体感染以21~(2.67%)和31~岁(1.22%)年龄组为主;TP抗体感染以31~(15.04%)和41~(18.75%)年龄组为主。重叠感染情况:HCV和TP、HCV和HIV、HIV和TP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3.37%、0.62%、0.12%,HCV、HIV和TP混合感染率为0。结论近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HIV、HCV和TP的感染率处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宣传健康教育和进行有效防治干预,降低吸毒人群传染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2001年-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清中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1-2013年无偿献血者为797 764人次,HBV阳性率为0.309%-0.593%,总阳性率为0.453%;HCV阳性率为0.211%-0.537%,总阳性率为0.347%;TP阳性率为0.038%-0.296%,总阳性率为0.207%。各年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30.61,P〈0.01;HCV:χ^2168.80,P〈0.01;TP:χ^2105.93,P〈0.01)。不同性别之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χ^20.17,P=0.68;HCV:χ^20.33,P=0.56;TP:χ^21.57,P=0.21);不同年龄段之间,HBV和HC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5.95,P〈0.01;HCV:χ^214.88,P=0.001),而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49)。混合感染中,以HBV+TP(47.5%)和TP+HCV(45.0%)的感染者居多,HBV+HCV混合感染最少(7.5%)。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和TP的感染处于一般水平,但采血机构仍要加强无偿献血者特别是青壮年人群献血前的HBV、HCV和TP筛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柳州市2007—2008年MSM的HIV、HCV、TP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柳州市2007~2008年度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2007年4~7月、2008年4~7月及10~12月,连续三轮累计对柳州市区790名男男性行为者进行调查,采血检测抗-HIV、抗-HCV、梅毒抗体。结果双性恋MSM的HIV、HCV、TP感染率均高于同性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均大大高于40岁以下各组,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在增加的同时,HIV阳性人数及TP阳性人数也在相应增加,而选择记不清及拒答者的情况更是严重,普遍高于其他组。结论本地区男男性接触者因多性伴、异性性行为、经济原因等因素,导致HIV、HCV、TP感染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大在MSM人群中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才能进一步遏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顺市西秀区吸毒者中HIV、梅毒、HCV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安顺市西秀区网络报告吸毒者HIV、梅毒、HCV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安顺市西秀区国家级吸毒者监测哨点HIV、梅毒、HCV感染率分别为0.94%、5.38%、53.63%;HIV合并梅毒感染者占33.33%,HIV合并HCV感染者占93.33%,梅毒合并HCV感染者占82.56%;HIV年感染率和梅毒年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CV年感染率在高水平范围(44.75%~60.50%)波动;梅毒感染率女性(10.94%)高于男性(3.98%)(χ2=24.33,P〈0.005);HCV感染率16~25岁组(20.25%)最低,26~35岁组(60.10%)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χ2=97.00,P〈0.005);梅毒感染率以同居者(13.68%)最高,不同婚姻状况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P〈0.005);HCV感染率以高中或中专(61.77%)最高,不同文化程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1);有注射吸毒史者HIV、梅毒、HCV感染率均高于无注射吸毒史者(χ2=21.07、13.00、134.83,P〈0.005);共用针具者HIV、梅毒、HCV感染率均高于未共用针具者(χ2=21.12、14.67、10.97,P〈0.005),有无商业性行为者间HIV、梅毒、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15、0.95,P〉0.05)。结论安顺市西秀区吸毒者HIV感染率水平不高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吸毒者中梅毒、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梅毒与HCV之间合并感染高发。继续保持清洁针具交换门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良好运行,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加强女性相关疾病防控,进一步遏制HIV、梅毒和HCV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郭慧玲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87-1288
目的了解青海省职业体检人群中丙型肝炎和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的方法检测6022例职业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和HIV抗体。结果青海省职业体检人群HCV、梅毒ELISA和HIV阳性率分别为0.65%、0.47%、0.02%,且HCV、ELISA和HIV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青海省职业体检人群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和降低上述疾病的在职业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为孕产妇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及2012年的4-8月确定为监测时间,监测期间就诊于广西35个孕产妇艾滋病监测哨点的所有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共调查了28078名孕产妇,回收有效问卷26883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应答率为95.74%。监测期间,采集血样28077份,HIV感染率为0.10%(29/28077)、梅毒感染率为0.81%(227/28077)、HCV感染率为0.23%(64/28077)。(2)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8.43%,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7.31%。86.44%,对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93%~97.14%。(3)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丈夫吸毒、有丈夫以外性伙伴、丈夫艾滋病/性病以及HCV阳性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其他文化程度者的4.40倍(P=0.01,95%CI=(1.37,14.12)),丈夫为艾滋病或性病患者的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丈夫为非艾滋病非性病者的152.57倍(P=0.01,95%CI=(49.06,474.47))。结论广西孕产妇HIV和HCV感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梅毒感染率略高;需重点关注丈夫吸毒、丈夫为艾滋病患者、多男性伴、HCV阳性以及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孕产妇,加强随访和HIV检测是减少垂直传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3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象,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不同,分析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279例受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03例,总检出率27.5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0.05% VS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在同一性别、同一职业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男性检出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地域、职业与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固定体检人群在2006和2011年健康体检空腹血糖(GLU)和血尿酸(UA)结果,了解体检人群近6年GLU和UA水平和分布特征变化,为更好地做好干部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06和2011年在我院体检者10741名为此次调查对象,按2011年体验时的年龄分组,比较各组不同性别之间GLU和U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006年体检人群GLU平均值为(5.48±0.95)mmol·L^-1,2011年增至(5.71±1.10)mmol·L^-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14,P=0.000)。2006年体检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检出率为23.5%,DM(糖尿病)检出率为4.5%;而2011年IFG检出率为33.6%(∥=315.4,P=0.000),DM检出率为7.3%(χ2=132.1,P=0.000)。2006年体检人群男性IFG检出率为27.2%,DM检出率为5.6%;2011年男性IFG检出率增至38.2%(χ2=262.0,P=0.ooo),DM检出率增至9.3%(χ2=133.8,P=0.000)。2006年体检人群女性IFG检出率为14.7%,DM检出率为1.8%;2011年IFG检出率增至22.6%(χ2=68.643,P=0.000),DM检出率增至2.7%(χ2=9.240,P=0.002)。2006年体检人群UA平均值为(349.91±84.86)μmol·L^-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6%;2011年体检人群UA平均值为(360.60±86.68)μmol·L^-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6.5%。2011年体检人群UA平均水平(t=12.941,P=0.000)及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χ2=87.806,P=0.000)明显高于2006年。在IFG期UA平均水平随血糖升高而升高,而当进展到DM阶段,UA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GLU正常水平的体检人群。结论:过去6年中IFG、DM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增加,且男性远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IFG及DM发病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刘玉梅  高仁 《医学动物防制》2013,(10):1163-1164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孕产妇2011、2012年艾滋病(AIDS)流行状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的感染情况,阻断和降低HIV、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1、2012年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作孕期保健检查的孕妇和准备分娩的待产妇进行HIV、梅毒的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2.6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2%。结论艾滋病在该市孕产妇人群中呈低流行状况,但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孕产妇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定期接受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检查,阻断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危险行为及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12年4-6月乌鲁木齐某区 CDC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360名吸毒人员的人口学基本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就医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 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360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97.9%,文化程度越高其艾滋病知晓率越高(χ趋势^2=4.794,P =0.029)。曾经有注射吸毒史者占76.9%,共用针具吸毒者占40.8%(113/277)。有效应答者中13.1%(47/358)承认有过性交易,其中每次性交易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7.4%。360名吸毒人员 HIV感染率为16.1%,HCV感染率为67.5%,梅毒感染率为2.2%。有注射吸毒史者感染 HIV和 HCV的危险分别是未注射吸毒者的5.5(1.8,17.1)倍和2.3(1.7,3.1)倍(P <0.01);共用注射针具者感染 HIV的危险是不共用注射针具者的2.2(1.3,3.5)倍(P <0.01)。结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高,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并未下降,“知信行脱节”是吸毒人群中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台山市所有新人所的吸毒人群进行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检测吸毒者1 386人,男性占94.4%,平均年龄(36.1±7.6)岁.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5.7%(79/1 386),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6%(35/1 38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63.3%(878/1 386).在检出的79名艾滋病感染者中,HIV+TP、HIV+HCV、HCV+TP双重感染率分别为0.3%(4/1 386)、5.5%(76/1 386)和1.9%(26/1 386),HIV+TP+HCV混合性多重感染率为0.3%(4/1 386).结论 台山市吸毒人群HIV、TP、HCV仍存在较高感染率,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降低HIV、TP、HC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江津区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为政府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6~2011年调查江津区内孕产妇一般社会人口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孕产情况、行为学特征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监测的2 067名孕产妇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9%;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0.7%,各知识知晓率中,"不能从外表看出感染HIV的人"的知晓情况上升较明显(χ2=969,P<0.05),其他知晓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在各年间出现波动;0.53%的孕产妇和0.34%的受调查者的配偶有静脉注射吸毒史;0.68%的孕产妇和0.82%的受调查者的配偶有性病史。结论孕产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该人群的HIV监测和干预力度,拓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方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项目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以期为PITC服务的广范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TC工作指南,在项目科室对就诊者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PITC)服务,并对咨询和检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共对74 076名就诊者提供了艾滋病检测和咨询(PITC)服务,提供信息率为11.2%,其中47.0%(34784/74 076)就诊者接受了HIV检测,HIV检测率为5.2%,检出阳性者11例,阳性率检出率为0.32‰;与基线相比较,提供HIV检测信息率、HIV检测率均显著提高(χ2=1456.96,P〈0.001;χ2=6.33,P〈0.05)。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不同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信息率、HIV检测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1.24,P〈0.001;χ2=1809.46,P〈0.001)。结论 PITC取得一定成效,但人群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性病门诊等重点科室进行开展此项目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适婚人群中HIV、HB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传播危险,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到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婚检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联合(HIV-Ag/Ab)检测。结果:29918名婚检人群中,HBsAg阳性居首位,占3.86%;其次是梅毒抗体阳性,占0.44%;再次是HIV.Ag/Ab阳性.占0.02%。男、女性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X^2=50.07,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X^2=9.63,P〈0.05);男、女性HIV.Ag/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X^2=5.37,P〈0.05)。2011-2013年HBsAg阳性率有逐渐下降趋势,各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P〉0.05);梅毒抗体阳性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结论:婚检人群作为特殊人群,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应引起关注,特别是妇女隐性梅毒患者的存在更是增加了胎传梅毒和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005~2008年江苏省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哨点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该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状况变化趋势,评价近年对吸毒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2005~2008年江苏省7个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阳性率为0.7%,丙肝(HCV)阳性率为34.04%。注射吸毒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χ2=156.66,P<0.01);注射吸毒且共用针具者与注射吸毒但不共用针具者艾滋病感染状况有统计学差别(χ2=18.173,P<0.01);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χ2=11.67,P<0.01)。此外,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与非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708.945,P<0.01)。结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艾滋病、HCV等血源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风险,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有利于控制诸如艾滋病、HC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血液报废原因的分析,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传染性指标趋势。方法:HBsAg、HCV、TP、抗-HIV检测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献血前HBsAg筛查用胶体金法金。结果:ALT,TP不合格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献血人群中藏族传染性指标HBsAg、HCV、TP和ALT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有显著性差别(P〈0.005),农牧区传染性指标阳性率高于城镇,有显著性差别(P〈0.005)。结论:在献血前对ALT,HCV、TP、HIV进行快速筛查,降低血液的正常报废率,减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ung抑郁量表对183例已确诊并了解病情的恶性肿瘤病人及18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不同文化程度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1.P〉0.05)。不同年龄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3,P〈0.05)。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77,P〉0.05)。肺癌病人较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病人有更明显的抑郁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结论 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会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在新会区强制戒毒的3443名吸毒人员采用统一的监测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3443名吸毒者,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63名。吸毒年龄(32.25±6.52)岁,以25~59岁年龄段为主,占65.76%,本地户籍占66.66%。吸毒方式以口吸为主,占71.54%,近几年共用注射器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吸毒人群的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有上升趋势(x^2=79.58,P〈0.05)。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x^2=16.52,P〈0.05)。结论新会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艾滋病传播的相关危险行为,新型毒品流行迅速,需引起更多关注,对此类人群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在此类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光明街道辖区医院特定科室就诊人群TPHA、HIV(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携带率,探讨在诊疗活动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现况,暴露发生概率,以及暴露处理应对情况。方法采集创伤性诊疗病例及疑似病例用ELASE方法进行血清梅毒抗体(TPHA)、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对辖区医院和下属社区康复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连续3年共8913例筛检病例,TPHA阳性115例,感染率为1.29%;HIV6例,感染率为0.07%,其中5964例孕产妇,TPHA阳性28例,感染率为0.47%,HIV2例,感染率为0.03%,医务人员创伤暴露率为医生69.2%,护士75.9%,检验人员44.4%,医务人员职业与暴露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医务人员职业与能否正确处理暴露无显著性差异(xz=4.442,P=0.108,P〉0.05),医务人员90.69%(78/86)担心暴露,会因惧怕而影响诊疗的人占91.86%(79/86),会在暴露应对方面,寻求或获得帮助的人只有68.60%(59/86),以上三个因素在不同职业的医务人员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304、2.359、3.149,P〉0.05)。结论通过血源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做好职业性暴露防护,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受感染率,进行血源感染性疾病筛查,建立基本健康档案,提供职业或意外暴露获得性疾病补偿依据。解除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和改装体检颈腰椎病症特点,为规范飞行人员颈腰椎病症的诊治和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12809名飞行人员年度体检时,对有颈腰椎病史者行查体和颈腰椎X线检查;978名飞行员改装体检时,全部行颈腰椎x线和L4、L5螺旋cT检查;统计两组颈椎病症、腰椎弓峡部裂和其他腰椎病症的检出率。结果1)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颈腰椎病总检出率为3.7%(477/12809),低于改装体检影像学普查颈腰椎病症28.3%(277/978)的总检出率(χ2=1063.53,P〈0.01)。2)飞行人员年度体检腰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0.2%(29/12809),低于改装体检腰椎弓峡部裂6.9%(67/978)的检出率(χ2=576.63,P〈0.01);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颈椎病和其他腰椎病检出率分别为2.3%(297/12809)和1.2%(151/12089),均低于改装体检颈椎病症5.2%(51/978)和其他腰椎病症16.3%(159/978)的影像学检出率(χ2=30.97vsχ2=939.95,P〈0.01)。3)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因颈腰椎病造成暂时飞行不合格比率为0.3%(34/12809),低于2.4%(23/978)的改装体检不合格比率(χ2=91.06,P〈0.01),但与0.2%(2/978)的改装体检暂时飞行不合格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飞行人员颈腰椎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征象率高,但有许多并不构成疾病诊断。年度体检时依据病史、查体和选择性x线检查可满足需求;但改装体检时,应全部行颈腰椎x线及L4、L5螺旋CT检查,才能满足诊断和医学鉴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