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展望,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简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制,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球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掌  张海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318-2321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再肆虐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危害较大。现就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全球的流行状况以及病原学、实验室诊断、监测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全球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流行态势及我国口岸监测管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蒙中秋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63-1468
目的探讨全球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态势及我国登革热口岸监测管理情况。方法收集近年来全球各地DF/DHF疫情报告信息和WHO1950—1998年接到美洲、亚洲、大洋洲国家/地区报告的病例数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0多年来世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范围迅速扩大,发病人数迅猛增多,流行态势日趋严峻,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一带尤为严重。结论严防登革热传入扩散是当前口岸传染病检疫监测的重要任务,尤以易受登革热威胁的风险地区口岸,要切实把关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2岁,籍贯柬埔寨.因发热伴腹泻4天,于2003年10月22日12时35分入院.查体:体温39.8℃,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潮红,无出血点、瘀斑,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两侧扁桃体1度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左侧上腹部外侧有局限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7.
登革出血热(DHF)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至为罕见,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1986年海南岛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时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辉钧  江丽芳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72-374,350
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shocksyndrome,DSS)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引起的一种急性的有潜在生命危险的血管渗漏综合征。DHF的临床症状为高热、出血倾向、肝肿大并常伴有循环衰竭。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即DEN-1、DEN-2、DEN-3和DEN-4,它们所致的DHF已成为亚洲、环太平洋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个有意义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反,经典的登革热(DF)为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的发热性疾病,它通常叫做“裂骨热”,早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就有认识。那么,相同的病毒怎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登革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登革病毒的传播,登革热已经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快速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和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已威胁到全球25亿人的健康。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然而,基于接种疫苗可能使个体在登革病毒感染时易于发展成严重登革热的担心放缓了登革疫苗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候选登革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嵌合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其中一些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仅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纤维胃镜检查和内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登革出血热上消化道出血50例的结果,内镜下显示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均有散在出血点,35例(70%)胃肠粘膜逐有散在点状糜烂和活动出血。对10例活动出血者内镜下喷洒凝血酶4000u/50ml 5分钟内全部止血,止血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宋晓玲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123-1124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南宁市23例输入性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56.5%)、肌肉关节痛(65.2%)、皮疹/皮下出血点(69.5%)、疲乏和食欲减退(73.9%),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91.3%和95.6%,肝功能损害(AST和ALT升高)占73.9%,心肌损害(CK和CK-MB升高)分别占21.7%和30.4%,DF-IgM抗体阳性占100%。结论本次南宁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临床症状较轻,多数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伴有肝功能损害和心肌损害,经积极治疗临床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Dengue fever is a re-emerging public health problem with two-fifths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being at risk of infection. Since there are no antiviral drugs available against the dengue virus, and vector control programmes have been largely unsuccessful in preventing outbreaks, vaccination seems to be the most viable option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 An ideal dengue vaccine should provide long lasting immunity against all four serotypes of the virus. The envelope protein of the virus plays a key role in vaccine development. The present day candidate vaccines includes a live attenuated tetravalent vaccine, intertypic chimaeric vaccines based on live attenuated dengue virus vectors, chimaeric vaccines based on the live attenuated Yellow Fever 17D vector and recombinant vaccines which include vaccines based on flavivirus and non-flavivirus vectors. Tetravalent live attenuated vaccines, intertypic chimaeric vaccines and chimaeric vaccines are being tested in human trials. Recombinant DNA vaccines based on flavivirus and non-flavivirus vectors are being tested in animal trial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etravalent formulations may elicit an unbalanced immune response. Research is continuing to find means of obtaining a balanced response to all antigens in the tetravalent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感染后会突发高热、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有时伴发登革出血热等致命并发症.食蟹猴是登革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且又是生物医学研究最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因此,探索食蟹猴在登革热病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对登革热发病机制的认识及登革热疫苗研发与治疗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食蟹猴在登革热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为登革热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小儿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小儿登革热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某三甲医院在2014年8月30日至10月31日期间,明确诊断、小于14岁的全部住院登革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31例小儿普通型登革热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男女比例为15:16,平均年龄(7.65±4.28)岁(1~13岁),平均住院时间为(5.48±2.38)d (2~15)d.临床症状发生率前5位分别为:发热(100%,31/31)、皮疹(67.74%,24/31)、咳嗽(38.71%,12/31)、淋巴结肿大(32.26%,10/31)和关节/肌肉痛(35.48%,11/31).77.42%(24/31)的病例登革IgM呈现阳性;48.39%(15/31)的病例伴有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分别有96.77%(30/31)和35.48%(11/31)的病例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分别有67.74%、12.90%和51.61%的病例分别出现AST、ALT以及肌酸激酶异常;约t/3的病例出现血钙和血钾异常.结论 小儿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特征与成人病例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生应重视小儿登革热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埃博拉病毒可以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此病于1976年始发于埃博拉河流域,并且于该区域严重流行,故而得名。人类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率可高达88%,从而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深入地了解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及其致病机理,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延迟诊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病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延迟诊断的HFRS78例发病早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全部病例的9.3%,大部分缺乏典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且合并有慢性疾病,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论要做到早诊断,临床医师面对发热病人时,关键是要想到HFRS,如果血小板少、有蛋白尿及有肝、肾功能损害要高度怀疑HFRS,反复查出血热抗体IgM确诊。  相似文献   

17.
30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苹 《医学综述》2006,12(11):F0003-F0003
流行性出血热(EHF)为一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季节分布明显,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分配,同期对照、盲法评价,进行了泼尼松治疗早期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病情各种指标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泼尼松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机体的重要器官(肝、心、肾、脑、肺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为9.7%,(10/103),而MODS的死亡率为70%(7/10);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86.4%、70.9%、64.1%、5.8%、4.9%及3.9%.以肝、心、肾功能障碍最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肝、心、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结论EHF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较普遍,但以肝、心、肾功能损害最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并发MODAS者死亡率高,而且病情愈重者,器官损害愈严重。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易出现微循环障碍,抗凝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抗凝治疗的机理及药物应用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