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盆底网片悬吊术在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35例不同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聚丙烯材质制成的网片,对阴道前后壁、子宫主韧带和膀胱宫颈韧带、骶韧带,采用全盆底网片悬吊术进行悬吊治疗.结果?35例患者阴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宫脱垂情况均得到纠正,院内未发现其它并发症和感染.术后随访12~15个月,所有患者相关症状均消失,盆底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全盆底网片悬吊术疗效稳定,适合老年女性多部位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4月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5例,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经阴道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改善。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复发,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观和客观治愈率均为100.0%。结论: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中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微创手术方法,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VSSLF)、全盆底重建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或(和)后壁修补术3种手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探讨VSSL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为Ⅲ、Ⅳ期且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分别采取VSSLF(A组,30例)、全盆底重建术(B组,30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和(或)后壁修补术(C组,30例),对3组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疗效、随访性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中均无并发症;3组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O.05);A组的手术费用与C组相近(P>0.05),但低于B组(P<0.01);A组术后6个月阴道深度大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3个月Ba、Bp、C点POP-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A组较B组和C组两组变化更大(P<0.05);A组与B组术后2年性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相当(P>0.05),高于C组(P<0.05);A组的2年复发率与B组相当(P>0.05),但低于C组(P<0.05).结论:VSSLF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量少、费用低、不改变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因子宫脱垂分别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两组手术后的效果,评价骶棘韧带悬吊术在预防因子宫脱垂而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术后解剖学恢复、主观症状的改善、性生活状况以及骶棘韧带悬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的C点距离(-7.5±0.5)、阴道长度(8.9±1.3)均明显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长(-3.1±0.2,3.4±0.8);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28.6±6.5)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显著降低(56.7±8.4),t=23.410,P<0.05;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骶棘韧带悬吊术组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97.2±8.9)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则显著升高(70.6±9.5),t=12.212,P<0.05.结论 骶棘韧带悬吊术可预防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顶端脱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28例根据POPQ分度法达Ⅲ度及Ⅲ度以上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行改良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改良TVT-O术)。结果:28例患者手术全部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2.5±10.4)min,术中平均出血(120.7±45.5)ml,平均住院时间(3.5±2.8)d,术后随访平均为8个月。根据POPQ分度法及问卷评价手术效果,28例患者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上述改良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手术方法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术(保留子宫)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15例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使用聚丙烯网片行保留子宫的全盆底网片悬吊术.14例患者存在3个部位的缺陷,1例患者存在2个部位的缺陷.结果 所有病例穿刺顺利,无膀胱或直肠损伤.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85.0±4.3)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00.0±10.1)ml.15例患者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5~9 d,平均(6.0±0.7)d.术后随访1~12个月,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5周复查时发现有网片侵蚀,经过修剪侵蚀的网片后半年随诊恢复正常.结论 经阴道全盆底网片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和研究组(32例,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安市第四医院妇科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每3个月一次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进行该术式治疗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一例复发,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主观治愈率(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客观治愈率[盆腔器管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期为0期]均为100%。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窿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固定术矫治阴道穹窿脱垂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对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近期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使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7例,其中保留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17例(保留子宫组),切除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10例(切除子宫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OP-Q分度,至少有1个区域存在Ⅱ度以上脱垂为手术指征,评估两组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保留子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3.53±27.82)ml,手术时间(87.76±21.69)min;切除子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6.00±50.38)ml,手术时间(111.20±31.03)min。两组患者均术后1月、3月、6月、1年和2年按时随访,在随访期内26例患者定期随访妇科检查POP-Q分期各位点在正常范围;保留子宫组的1例患者术后11月出现宫颈过长约9 cm,予以腹腔镜联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骶主韧带盆壁悬吊加固术,术后妇科检查POP-Q分期各位点均在正常范围。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阴道痛、下腹坠胀,妇科检查无网片侵蚀,予以理疗和对症处理,自觉症状消失;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性交痛、网片侵蚀等并发症。结论: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不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效果,但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阴道骶骨悬吊术(LSC)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4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2例)与试验组(26例).试验组采取LSC治疗,对照组采取SSLF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  相似文献   

11.
鲁菊英  梁新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81-3885
目的: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FD 58例中32例行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传统组),26例行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经及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重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疗效等情况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和临床疗效,并随访其复发率及生活满意度。结果:重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分别是(75.4±20.5)min、(69.2±17.7)ml、(27.1±6.3)h、(6.7±0.3)天、2.78%;传统组分别为(138.7±18.6)min、(145.2±44.7)ml、(44.6±4.8)h、(11.4±0.4)天、9.3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及传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和76.00%。重建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26例重建组患者手术前后POP-Q指标变化评分,阴道总长度在健康状况、盆腔器官脱垂对其角色、体力、社交、个人关系、情绪及睡眠、性生活影响,脱垂严重程度等方面,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0~0.007)。结论: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及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PFD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复发率低、技术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与阴道壁修补术对老年Ⅲ~Ⅳ度子宫脱垂患者疗效和术后性生活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23例老年Ⅲ~Ⅳ度子宫脱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61例患者采用阴道壁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采用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进行治疗(固定组),101例患者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重建组).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排尿、术后排气、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分析比较1年后复诊时各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阴道总长度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034、10.283、26.384、4.932,均P<0.05),且术后发病率也具有显著差异(χ2=8.428,均P<0.05),重建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最高.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283,P<0.05),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最高(14.75%),术后1年患者的阴道总长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384,P<0.05),对照组最短.三组患者术后性生活不适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834,P<0.05),固定组最低(1.64%),而新发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62,P>0.05).结论 骶棘韧带固定术在治疗老年Ⅲ~Ⅳ度子宫脱垂患者方面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8年8月~2010年7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采用聚丙烯网片完成盆底重建手术共119例。术前按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其中Ⅲ度以上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分别为84例(70.6%)、64例(53.8%)、19例(16.0%),阴道穹窿膨出4例(3.4%),同时存在2个以上部位缺陷91例(76.5%)。结果:前、后盆底重建及全盆底重建术各54例、13例及52例,其中保留子宫55例(46.2%),同时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65例(54.6%)。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8个月,网片外露6例(5.0%),新发膀胱过度活动症6例(5.0%),压力性尿失禁4例(3.4%),无症状膀胱Ⅱ度膨出3例(2.5%)。术后6月前盆底重建组Aa及C点值,后盆底重建组Ap及C点值,全盆底重建组Aa、Ap及C点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是一种安全又经济的术式,可以同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保留脱垂的子宫,手术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激素及其相关受体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19例PO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无POP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62例患者在入院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雌激素)、睾酮(雄激素)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两组盆底...  相似文献   

15.
邱琳琳  宋岩峰  马明  钟群  周全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57-3161
目的:比较盆腔器官顶端脱垂宫颈正常和宫颈延长患者MRI上的骨盆标示角及标示线来评估两种状态下盆底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以84例子宫Ⅱ度及以上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盆腔器官脱垂量化评估(POP-Q)和盆腔磁共振检查;采集图像,测量宫颈长度,将其分为宫颈正常组和宫颈延长组,并比较两组H角、G角、H线、M线的差异。结果:静息和动态下G角、静息下的H角、H线和M线以及动态下的H线及M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l-salva下H角、两组的H角差值、G角差值、两组C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宫颈延长患者,盆腔器官顶端脱垂宫颈正常患者的盆底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P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组(研究组,30例)、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组(P-IVS组,15例)、骶棘韧带固定术组(SSLF组,15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30.5±5.3)min]较SSLF组[(43.5±10.6)min]缩短(P<0.05),术后下床时间[(1.5±0.6)d]明显早于SSLF组[(3.1±0.7)d]和P-IVS组[(3.3±0.8)d](P<0.05).三组患者出院时POP-Q分类法均为0度或Ⅰ度,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1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率[0和3.3%(1/30)]均明显低于P-IVS组[20.0%(3/15)和13.3%(2/15)]和SSLF组[6.7%(1/15)和26.7%(4/15)](P<0.05).结论 吊带法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坚固性强、术后阴道位置没有轴性改变,更符合解剖结构的术式,在治疗POP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later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 by Pavlik harnes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OP received operation were divided into bilater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 by Pavlik harness method group (study group,30 cases),posterior intravaginal sling plasty group (P-IVS group, 15 cases) and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 group (SSLF group, 15 case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The data of the three groups, such as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time, duration out of bed after operation, cure rate, recurrence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 study group [( 30.5 ± 5.3 ) mi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SSLF group [(43.5 ± 10.6) min](P < 0.05 ), and the duration out of bed in study group [( 1.5 ± 0.6) d]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SSLF group [(3.1 ±0.7) d] and P-IVS group [(3.3 ±0.8) d](P<0.05). The POP-Q stage of all the patients being hospital was 0 or Ⅰ , approached the cure standar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1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quality of sexual life in study group [0,3.3%(1/30)]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P-IVS group [20.0%(3/15),13.3%(2/15)] and SSLF group[6.7%(1/15),26.7%(4/15)] (P < 0.05). Conclusion Bilater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 by Pavlik harness method is a simple, firm opera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vagina does not axialitily change and suits the anatomy, so it is effective and worth spreading clinically to treat the PO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肌力、肌电值及疲劳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中老年POP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其他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收缩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和电生理指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电值和疲劳度)。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和阴道横截面肌力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和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POP患者盆底支持力明显低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这不仅表现在盆底肌力方面,即便在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电生理指标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和阴道壁桥式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5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5,接受改良盆底重建术)和对照组(n=25,接受阴道壁桥式修补术),两组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保留或不保留子宫。评价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研究组随访(6~30个月)未发现复发患者,对照组中2例复发;⑥研究组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后对性生活影响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是治疗POP的有效术式,手术简单、安全且微创。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针对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手术治疗,已从20世纪初期的阴道折叠术,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的各类改良术式,并不断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治疗POP应用较多的为经阴道植入网片(TVM)全盆底重建术,又称为全盆底悬吊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尽管对POP施行全盆底悬吊术时,TVM的应用已经被列入成品化时代,但由于全盆底悬吊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较多,因此TVM开始被临床限制使用。2008及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TVM引发的并发症进行了2次安全警示。笔者拟就目前对全盆底悬吊术治疗POP的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对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术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按(POP-Q)分度为Ⅲ~Ⅳ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重建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阴道长度、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率进行比较。术后3、6、9、12个月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保留尿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阴道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治愈率和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患者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用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损伤相对较小,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在临床中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