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75例,复发组35例。收集临床资料、病理信息等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内膜异位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肿瘤标志物糖类蛋白CA125、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合并子宫腺肌、既往妇科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复发组,术前r-AFS分期Ⅲ、IV期占比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两组双侧病变率未见差异(P>0.05);复发组术后妊娠、术后药物治疗率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r-AFS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术前合并症、既往妇科手术史是术后内膜异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妊娠及术后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后,多项因素均会诱发疾病复发,临床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做好术前预防及治疗工作,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48例EM手术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调查,依据是否发生EM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可能影响因素分布,筛选EM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EM患者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为16.7%(58/348);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史(OR=3.080)、既往宫腔操作史(OR=4.183)、后穹窿有触痛结节(OR=3.557)、手术分期(OR=2.096)、术后未用药物(OR=4.518)、术后未妊娠(OR=1.931)等因素为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其EM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痛经史、既往宫腔操作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高手术分期、术后无药物治疗、术后未妊娠等,应采取早期预防措施,降低EM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EMS患者,术后对其随访2年,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84例患者术后复发26例(30.9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年病程、年龄、盆腔病变情况、术后r-AFS分期、术后孕激素应用、后穹窿触痛结节,而与孕次及EMS类型无关系。经Logistic分析可知,病程、盆腔病变情况、术后r-AFS分期是影响EMS患者腹腔手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EMS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达到合理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科室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2年内复发的患者200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手术分期、盆腔炎等7个临床指标都与术后复发相关.结论: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复发的相关因素,运用各种方法防止其复发,争取彻底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德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139例E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139例EM患者术后情况,分析EM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就诊的139例EM患者,在3年的随访中22例患者失访,剩下117例患者中第1年复发16例(13.68%),2年复发25例(21.37%),3年复发36例(30.77%)。对可能影响EM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14个可能与EM复发有关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子宫腺肌病、既往有EM手术史、后穹窿有触痛结节、术后美国生育学会评分高是危险因素,而年龄大、术后妊娠及术后用药是保护因素。结论 EM术后极易复发,其影响因素众多,术后要注意密切关注可能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也需要关注影响复发的保护因素,从而降低EM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瘤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结局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子宫腺肌瘤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实施腺肌瘤病灶挖除保守手术治疗43例和实施子宫切除术根治手术治疗40例),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腺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灶切除组的年龄、孕次、产次、月经量过多比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子宫切除组,术后血糖类抗原125(CA125)值、复发率均高于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2.429~27.846之间,P<0.05);在83例手术中,术后复发22例,均发生于病灶切除组;复发组的孕次、产次、术后CA125值、腺肌瘤直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1.991~4.982之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孕次、产次、术后CA125值、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是复发的危险因素,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U"形切除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其中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25例(观察组),经腹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24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结果:49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痛经程度减轻、CA125水平降低,月经期缩短,月经量降低,血红蛋白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子宫浆膜和内膜层血肿,自行吸收,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子宫腺肌病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结论: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且可保留子宫结构和功能,适合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率及复发相关因素,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对240例经术后病检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5年随访,将其中复发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病理类型和分期,分析复发与病理类型、分期、术式、术后是否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行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病理类型中,深部结节型、混合型(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病理类型)患者的复发率与卵巢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加,复发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用药物治疗与未用药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进行性疾病,其治疗应尽可能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病理类型等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孙越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23-4825
目的:确定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2例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内异症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术前孕次、术前产次、后穹窿触痛结节、子宫活动度、血清CA125、既往内异症手术史、腹腔镜手术史、内异症病变侧别、术中和术后r-AFS评分、术后孕激素或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术后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术后孕次、术后产次等29项指标,随访中记录病变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应用SPSS软件行COX回归风险分析筛查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58例(30.2%)复发,每年复发例数、复发率和累积复发率为:第1年28例、14.6%和14.6%;第2年20例、10.4%和25.0%;第3年10例、5.8%和30.2%。经单变量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应用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双侧盆腔病变和术后r-AFS评分高;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术后应用孕激素或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有腹腔镜手术史、术前产次、术前孕次、发病年龄和年龄。多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双侧盆腔病变、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应用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和术后r-AFS评分高;保护性相关因素为术后孕次、术后应用孕激素或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年龄。结论:术后应用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双侧盆腔病变、后穹窿触痛结节、术后r-AFS评分高为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危险性相关因素,术后孕次、术后应用孕激素或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术前孕产次和年龄则为保护性相关因素。既往有内异症手术史、术前孕次和术后孕次可能为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不易复发的提示性因素,而非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4例术后给予12~24个月随访,统计一般资料、手术及妊娠情况,并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发现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91例,自然妊娠率73.39%。单因素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与年龄、月经来潮持续时间、临床病理类型、r-AFS分期、术后应用GnRH-a、合并妇科炎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35岁、月经来潮持续时间3d、临床病理类型、r-AFS分期、术后应用GnRH-a、合并妇科炎症为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月经不规律、术后未辅以药物治疗及合并妇科炎症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自然妊娠率的重要因素,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治疗,以改善术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诊断及误诊原因、保守性手术治疗与术后复发等。方法:对塘沽医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妇科住院8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渐进性痛经、腹坠痛、肛门坠痛、性交痛、月经改变、不孕等,多伴盆腔粘连,易破裂导致急腹症,并多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结论: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病史及其临床特征,借助B超及血清CA125测定,可减少误诊。手术治疗是有效、快速、较彻底的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既往治疗史、患者个人意愿、对月经及女性生殖器官重视程度等综合分析,达到个体化治疗前提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juvenile cystic adenomyosis)是子宫腺肌病的罕见分型,主要表现为初潮5年内出现严重盆腔疼痛及痛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盆腔磁共振成像是最敏感的检查,术前与梗阻性生殖道畸形难以鉴别。腹腔镜切除病灶是本病最确切的治疗方式,术后复发率低。报告1例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病例,患者初潮后2年痛经剧烈,术前被误诊为梗阻性生殖道畸形,腹腔镜探查术中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完整切除病灶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加深对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行妇科手术证实为非内异症的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选择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病例组,对两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对1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次、产次、人流次数、体重指数、职业、血型、避孕措施及原发性痛经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的单因素(P<0.05),最终职业(OR=2.52,95%CI:1.28~4.94)、血型(OR=2.46,95%CI:1.13~5.36)、妊娠次数(OR=0.78,95%CI:0.65~0.93)、剖宫产史(OR=2.39,95%CI:1.07~5.38)、原发性痛经(OR=3.49,95%CI:1.81~6.73)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P<0.05)。结论:从事脑力劳动、A型血、剖宫产史及原发性痛经为经手术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妊娠次数多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症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效果.方法 对3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聚乙烯醇微粒和明胶海绵碎粒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2年,观察月经及子宫体积等变化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成功.31例术后3月痛经完全消失,8例痛经减轻,较介入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所有患者月经量平均减少42%(P〈0.01);超声见子宫病灶消失34例(87.2%),明显缩小5例(12.8%).随访2年,痊愈31例(79.5%),好转8例(20.5%).随访期间2例于术后9、11个月因人工流产后复发.1例术后10个月出现痛经加重,腹腔镜手术证实为盆腔炎性包块,术后随访至12个月,无异常.复发率为7.7%;妊娠8例(20.5%).结论 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在保留了子宫和生育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创伤小、症状缓解迅速,不易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保守性手术后病变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行EMs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89例)和复发组(37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病变复发情况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126例患者术后第1年复发19例(15.08%),第2年复发14例(11.11%),累计33例(26.19%);第3年复发4例(3.17%),累计37例(29.37%)。以复发例数对时间做趋势卡方分析有统计学意义(χ2=8.375,P=0.015)。除既往EMs手术史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证实,EMs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EMs手术史、盆腔病变、术后r-AFS评分、后穹窿痛性结节,保护性因素包括术后孕次、米非司酮治疗。结论:临床治疗中应注意EMs保守性手术后病变复发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而预测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根据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64例)和子宫托治疗组(36例)。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既往有无手术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中盆腔器官POP-Q分度、病程、合并心脏疾病及合并肺部疾病均为影响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发病年龄较大、POP-Q分度较重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合并心肺部疾病的患者多选择子宫托治疗。结论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或子宫托治疗与患者的发病年龄、POP-Q分度、病程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因素有关,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重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病程较长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倾向于子宫托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8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90例良性附件包块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对15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月经周期、原发性痛经、结婚年龄、产次、血型5个因素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结论:月经周期长和产次多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原发性痛经、结婚年龄晚和血型A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