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宫颈病变具有癌变倾向,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长期存在可转变为宫颈癌.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病理技术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宫颈巴氏涂片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结果,探讨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8-03-30-2019-03-30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收诊的75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巴氏涂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技术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检测中的差异。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及传统细胞学涂片对1 880名妇女进行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病例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作为阳性对照,评估液基细胞学技术对宫颈不同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筛查出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 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28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出巴氏ⅡB级及以上病例84例,阳性检出率为4.5%。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液基细胞学筛查符合率为73.40%,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符合率为53.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明显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技术与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的差异。方法:比较同地区、同期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病例及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病例,同时收集液基细胞组中289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及传统细胞组中62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病变的假阳性率。结果:液基细胞组标本不满意率(2.71%)明显低于传统细胞组标本(3.96%)(P<0.01)。液基细胞组对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更高级别的病变检出率(2.25%)明显高于传统细胞组(0.74%)(P<0.01)。液基细胞组ASC-US占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度病变(ASC-H)、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癌(SCC)总数的比例(0.82%)明显低于传统细胞组(2.11%)(P<0.01)。传统细胞组与液基细胞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细胞组ASC-US、ASC-H和SCC中假阳性率与液基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活检与细胞学结果比较,年龄≥35岁液基细胞组ASC-US阳性预测值与传统细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5岁液基细胞组ASC-US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传统细胞组(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明显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高质量的宫颈细胞标本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选择不同方法筛查宫颈病变时,目标人群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传统涂片与液基涂片宫颈癌筛查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艳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5):556-557,569
目的 通过时比传统宫颈涂片与薄层液基细胞涂片在宫颈癌筛查效果方面的差异,探讨更适宜本地区群体性筛查的方法.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和妇产科门诊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涂片和薄层液基细胞涂片进行细胞学筛查,两组结果均采用TBS报告系统报告,对两组筛查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传统涂片阳性率2.60%(124/4 771).不满意涂片率2.97%(142/4 771);薄层液基细胞涂片阳性率3.80%(116/3 050),不满意涂片率1.57%(48/3 050),传统涂片与薄层液基细胞涂片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07,P<0.05).两种方法涂片阳性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传统涂片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47.22%(34/72),病理诊断:低级别病变8例,高级别病变9例;薄层液基细胞涂片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54.64%(53/97),病理诊断:低级别病变16例,高级别病变10例,两种涂片方法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传统涂片采用TBS报告系统能够发现宫颈病变,尤其是高级别病变,费用低廉,适合用于群体性筛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可以筛出高风险人群,重点管理,提高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和常规巴氏涂片预测早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同时进行TCT检测和常规巴氏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对细胞学结果异常的168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行LEEP术组织病检。结果常规巴氏涂片细胞学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0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8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TCT检测细胞学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9例,鳞状细胞癌(SCC)5例;病检结果为:炎症或鳞状上皮化生25例,CINⅠ73例,CINII~III65例,SCC5例。TCT检测和常规巴氏涂片细胞学结果与组织病理比较,CINII-II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75%、74.13%;鳞状细胞癌的漏检率分别为0、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检测技术对早期宫颈癌的预测价值优于常规巴氏涂片。 相似文献
6.
杨堃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6):487-489
目的:分析比较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及传统巴氏涂片(conventional smears,CS)在普查人群中对宫颈病变筛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 039例TCT普查人群及同时期4 453例CS普查人群的宫颈涂片结果。对两种方法的标本满意率及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方法与组织学的符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TCT组标本满意率明显高于CS组(P〈0.01);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及其以上病变的检出率TCT组亦明显高于CS组(P〈0.05)。以阴道镜下组织学活检结果对比,TCT组与CS组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85%(28/33)、93.33%(14/15)、100%(3/3)及77.27%(17/22)、87.50%(7/8)、100%(1/1)。结论:与CS相比,TCT技术明显提高了标本满意率及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是妇女病普查中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LCT)与传统巴氏涂片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LCT和传统巴氏涂片两种方法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应用TBS细胞分类法进行评价。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并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法与巴氏涂片法比较,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巴氏涂片组(P<0.05)。结论:LCT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筛查,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度和诊断的准确性。LCT检查异常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最后诊断,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CT)在宫颈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2 785例健康体检者的TCT 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宫颈细胞学涂片采用TCT 技术制作,按照国际癌症协会推出的Bethesda系统(TBS)标准进行诊断.资料进行非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 2 785例涂片中,标本满意度为99.9 %.异常涂片检出率为6.4 %,其中微生物感染比例、萎缩反应性细胞改变比例、TCT异常比例分别占2.4 %,1.7 %和2.3 %.萎缩反应性细胞改变全部发生于46~70岁组,并且其发生率高于本年龄段微生物感染率和TCT异常率.宫颈炎性状态与TCT检查异常结果 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20~、31~和41~岁组念珠菌感染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TCT检查技术结合TBS分类标准,可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对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与准确性,有利于宫颈病变的筛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TCT)法与宫颈刮片法在检测宫颈病变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接受体检的女工2 450例,研究不同方法检测宫颈病变尤其是细胞学检查的优劣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结果:TCT组宫颈病变检出率为20.74%,宫颈刮片组为1.41%;TCT组炎症检出率为36.79%、宫颈刮片组为0;TCT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95.56%、宫颈刮片组为78.26%;TCT组与活检及复查结果的符合率为62.79%,宫颈刮片组为50.00%;TCT组标本满意度为100.00%,宫颈刮片组为40.00%。以上指标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宫颈刮片相比,TCT检测技术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减少了漏诊率,与宫颈活检的符合率高,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155例阳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具体情况。方法对2.008年4月到2010年4月收治的255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其中153采用例宫颈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另外100例进行传统的巴氏涂片筛查方法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在155例阳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结果中表现为,ASC-US以上患者有11例,阳性检出率为11ASC-US%。在细胞学检查阳性11例中,ASCUS占40%,ASCU-H1占54%,LSIL占18%,HSIL占8%.在对11例患者进行组织活血检查中,检测出炎症的患者占60%,检测出C1NI的患者占55%,CINIII占2%,鳞癌占5%.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对153例进行阳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为:CINI患者有55例,CINII患者有68例CINIII患者有22例,鳞癌患者有28例;另外使用传统的巴氏涂片筛查方法进行检查的100例患者结果为:CINI患者有58例,CINII患者有22例CINIII患者有10例,鳞癌患者有10例。结论阳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对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在进行筛查的过程中也存检查在着假阴性以及假阳性的问题,所以这种检查方法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通过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巴氏涂片检测法相比较,就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来说,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比传统巴氏涂片要高,特别是对于宫颈癌前期的病变以及早期的宫颈癌筛查检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增高、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使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形势更为严峻.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病变得到早诊断,传统巴氏涂片已满足不了临床诊断的需要,而液基薄层细胞学(autocyte prep ligviel based cytology test,LC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诊断率.本院自2006年2月开始开展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并按2001年修改版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类法分类,极大地克服了传统巴氏涂片检测中的不足,明显提高了标本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于丽端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9)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HQ TCT)在宫颈病变筛选临床实践中的优越性与实用性。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例行宫颈检查的600例女性患者临床报告为基础,采用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和传统巴氏染色涂片(PAP)检查分级诊断,并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证实,比较二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相比巴氏涂片检查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结果方面提高70%,在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检查结果方面提高150%,在癌(Ca)的检出率方面提高200%。结论: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在宫颈病变筛选中具有极好的优越性,对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技术(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5月妇科接诊的宫颈存在病变的患者2124例,进行TCT检查。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进行检查。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经过电子阴道镜检查及醋酸白碘试验,在异常图像处取组织,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标本质量满意(细胞量〉40%)1947例,占91.67%;基本满意(细胞量〈40%)138例,占6.50%;不满意重新取材例39例,占1.84%。在2124例TCT检查结果中,发现异常涂片517例(不含鳞状上皮细胞萎缩及良性反应性病变),占24.34%。其中,滴虫性阴道炎36例,占1.69%;念珠菌性阴道炎41例,占1.93%;细菌性阴道病157例,占7.39%;疱疹病毒感染9例,占0.42%;炎性标本中有少量ASCUS129例,占6.0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07例,占5.0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例,占1.51%;鳞状细胞癌4例,占0.19%;子宫内膜腺癌2例,占0.09%。HPV感染127例,发病率为5.98%,其中HPV感染在ASCUS、LSIL、HSIL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2.48%(29/129)、68.22%(73/107)、78.13%(25/32)。结论TCT技术是筛查和诊断子宫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对4000例宫颈病变患者做了宫颈刮片TCT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4000例患者宫颈刮片标本,TCT检测阳性312例,阳性率7.8%,其中鳞状细胞癌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0例,不典型鳞状细胞140例。宫颈光滑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7%,轻度糜烂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0%,中度糜烂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0%,重度糜烂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2.5%。结论: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癌变和癌前病变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工液基薄层细胞学(H-T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16例宫颈病变患者做了宫颈刮片H-TCT细胞病理学检查,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2316例患者宫颈刮片标本,H-TCT检测阳性79例,阳性率3.4%,其中鳞状细胞癌2例(0.0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例(0.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2例(1.4%),不典型鳞状细胞40例(1.7%)。按病例分组:宫颈光滑组阳性检出率为3.2%,轻度糜烂组3.2%,中度糜烂组3.5%,重度糜烂组3.7%。结论H-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癌变和癌前病变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手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更适合在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液基超薄细胞技术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hinp rep cytologic test,TCT)和Bethesda系统(TBS)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 000例患者进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TCT的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9 000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452例(5.02%),其中典型鳞状细胞(ASC)187例(2.08%),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0例(2.2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1例(0.46%),鳞状细胞癌(SCC)3例(0.03%)。30~39岁年龄段,异常涂片最高178例(39.38%),其次是40~49岁年龄段126例(27.88%),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LSIL71.00%、HSIL94.00%、SCC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T技术结合TBS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配合阴道镜活检,是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在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方面起重要作用,为宫颈癌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巴氏涂片及TCT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10年9月在门诊部行妇科体检和就诊的女性共1 278例,其中608人采用巴氏涂片法、670人采用TCT法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结果:TCT标本的不满意率明显低于巴氏涂片;TCT方法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尤其是HPV感染阳性率;TCT技术明显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结论:TCT方法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更有利于宫颈阳性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液基超薄涂片法及传统宫颈涂片法在官颈癌筛查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受检对象10 0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 000人,行液基超薄涂片,对照组5 000人,行传统宫颈涂片,细胞学诊断采用巴氏分级系统,分别从两组细胞学诊断结果,巴氏Ⅲ~Ⅴ级者交换涂片方法后再次细胞学诊断结果,细胞学诊断与活检结果符合性,人群顺应性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液基超薄涂片筛出9.20%巴氏Ⅲ~Ⅴ级者,而传统涂片筛查出6.00%巴氏Ⅲ~Ⅴ级者;两组Ⅲ~Ⅴ级者交换涂片方法后,传统涂片法筛出的巴氏Ⅲ~Ⅴ级数与液基涂片法比较仅有66.09%;观察组筛查出的巴氏Ⅲ~Ⅴ级者与活检结果符合率为78.04%,对照组为78.00%;两组人群顺应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MEDIL INE数据库全面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得出结论,液基超薄涂片法对巴氏Ⅲ~Ⅴ级检查敏感性高于传统涂片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hinperp cytologictest,TCT)和Bethesda系统(TBS)在宫颈病变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2008年1月~2010年5月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713例患者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TCT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取材病理学检查。结果1713例涂片中检查出异常涂片180例(10.51%),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8例(5.4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8例(3.7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1.17%),鳞状细胞癌(SCC)3例(1.6%),子宫内膜腺癌1例(0.55%)。30~39岁年龄段,异常涂片最高69例(38.36%),其次是40~49岁年龄段54例(29.83%),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与阴道镜病理学检查符合率分别为LSIL71.42%、HSIL93.33%、SCC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T技术结合TBS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配合阴道镜活检,是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女宫颈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年龄分布。方法采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2月共2465例T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阳性182例,阳性率7.4%其中鳞状细胞癌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116例。按病例分组:宫颈光滑组阳性检出率6.3%,轻度糜烂组6.6%,中度糜烂组9.2%,重度糜烂组9.8%。结论宫颈上皮内病变30~39 y为高发病年龄段,有年轻化趋向,跟宫颈糜烂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