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胚胎卵裂球损伤是否作为独立的因素影响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8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FET的患者病历,根据复苏后移植胚胎的卵裂球的完整与否分为两组:复苏后移植胚胎的卵裂球均完整组287例,移植胚胎的卵裂球均有部分损伤组51例。应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后胚胎卵裂球损伤及胚胎质量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FET胚胎卵裂球完整组与卵裂球损伤组在女性年龄,平均每周期移植胚胎个数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裂球完整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高于卵裂球损伤组(36.2%vs 21.6%,22.3%vs 1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卵裂球完整组移植的胚胎中含有优质胚胎的周期比例数要多于卵裂球损伤组(74.9%vs 58.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平衡了优质胚胎的影响后,卵裂球损伤与临床妊娠率之间无显著性关系(P>0.01)。结论:冻融胚胎卵裂球损伤与临床妊娠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胚胎质量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部分卵裂球损伤对冻融后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分卵裂球损伤对冻融后优质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为解冻周期移植胚胎的挑选提供依据。方法对502例解冻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移植胚胎分为两类,胚胎冻融后所有卵裂球均无损伤,卵裂球数〉6,碎片〈10%(A型);冻融后胚胎有1~2个卵裂球损伤,但仍有至少6个完整无损伤卵裂球,碎片〈10%(B型)。无损伤组移植的所有胚胎均为A型(n=294周期),部分损伤组移植胚胎中至少包含1个B型胚胎(n=208周期)。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无损伤组临床妊娠率为36.73%(108/294),着床率19.42%(153/788),部分损伤组为38.46%(80/208)和19.43%(110/566),2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含1枚B型胚胎组(163周期)和2枚B型胚胎组(42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量卵裂球损伤的冻融后优质胚胎,其发育潜能与无损伤优质胚胎相同。  相似文献   

3.
龚绍琼 《现代医院》2012,12(7):11-13
目的探讨复苏后胚胎进一步卵裂情况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间我院生殖中心行的191例F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于移植前一天下午解冻胚胎,过夜培养,观察卵裂球进一步卵裂情况,然后按每一例FET所移植胚胎的进一步最多卵裂个数(nmax,即该患者所移植胚胎中进一步卵裂胚胎数为该数目)分为A组(nmax=0,n=31)、B组(nmax=1,n=58),C组(nmax=2,n=69),D组(nmax=3,n=33),观察不同卵裂球进一步卵裂情况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各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A组29.0%(9/31),B组35.6%(21/58),C组40.6%(28/69),D组45.5%(15/33),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提前解冻培养、选择进一步卵裂的胚胎进行移植有助于提高FET周期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序贯胚胎移植法对改善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 其中符合RIF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2例, 按胚胎移植方案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组(n=316)、双囊胚移植组(n=212)、序贯胚胎移植组(n=236)和单囊胚移植组(n=78), 比较四组的临床基础信息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39.6%(125/316)]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组[61.8%(131/212), P<0.001]和序贯胚胎移植组[53.0%(125/236), P<0.001], 与单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37.2%(29/78)]相近, 双囊胚移植组和序贯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种植率[23.9%(151/632)]显著低于双囊胚移植组[43.4%(184/424), P<0.001]、序贯胚胎移植组[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化冻融对胞浆中央颗粒化人卵母细胞(CLGC)来源的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治疗且获卵均为 CLGC 卵的106周期。其中研究组58周期,D3胚胎行玻璃化全胚冷冻,三个月后行玻璃化解冻胚胎移植。对照组48周期,D3胚胎行新鲜胚胎移植。计算研究组胚胎复苏存活率、完整胚胎率、卵裂球部分退化率,并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基础 FSH、促排方案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玻璃化冷冻复苏58个周期,胚胎复苏存活率为80.3%,完整胚胎率为61.8%,卵裂球部分退化率为18.5%;研究组移植54周期,临床妊娠率29.6%,种植率18.3%,流产率25.0%。对照组移植48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5.4%,种植率29.4%,流产率11.8%。研究组的种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LGC 胚胎经玻璃化冻融后发育潜能明显下降,对 CLGC 胚胎的移植应尽可能地采取新鲜胚胎移植策略或探索损伤更小更合适的冻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冻融胚胎移植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期间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玻璃化冷冻技术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等特性,是目前胚囊及卵裂期胚胎的首选冷冻手段。为提高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率,本研究分析玻璃化冷冻胚胎解冻后卵裂球损伤与增殖对移植结局影响。方法收集2016-01-20-2019-01-20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玻璃化冷冻胚胎解冻1 700个,按照复苏后卵裂球损伤情况的不同分为两组,存在损伤情况的作为观察组(1 401个),无损伤情况的作为对照组(299个),对各组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和移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移植成功率为49.18%,低于对照组的5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8,P=0.001;妊娠率为57.18%,低于对照组的6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3,P=0.016。1 401个复苏后卵裂球中,有胚胎卵裂球生长占比最高,为48.11%;无胚胎卵裂球生长占比最低,为6.00%;有胚胎卵裂球融合占21.48%;无胚胎卵裂球融合占24.41%。结论玻璃化冷冻胚胎解冻后,其妊娠率和移植率会受到卵裂球损伤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卵裂球损伤对移植结局及子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 447例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按移植胚胎卵裂球是否完整分为完整组1 231例(移植胚胎卵裂球均完整)和损伤组216例(移植胚胎中至少1枚有卵裂球损伤),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移植结局及子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完整组和损伤组的移植结局相似,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53.7%、34.9%、29.7%、6.4%、17.1%和54.6%、34.0%、28.8%、5.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孕周、出生体重、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低体重儿发生率(21.6%)高于完整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子代的男女性别比(140∶100)高于完整组子代的男女性别比(107∶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裂球损伤不会改变移植结局,但对子代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玻璃化冷冻人卵裂期胚胎解冻后卵裂球损伤和继续发育对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辅助生殖中心行181个卵裂期的FET周期进行研究。试验一根据复苏胚胎有无损伤和继续发育分为:A有损伤无发育,B无损伤有发育,C无损伤无发育,D有损伤有发育4组;试验二以B组无损伤有发育为基础,据移植继续发育胚胎数目分为:B1组1个胚胎继续发育,B2组2个胚胎继续发育,B3组3个胚胎继续发育,比较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B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组妊娠率高于B1、B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冻复苏胚胎继续培养后是否有进一步发育对预测临床妊娠较卵裂球是否损伤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对高龄不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个高龄不育女性(≥35岁)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其中行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后移植107个周期(孵化组),常规冻融胚胎移植215个周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孵化组临床妊娠率为26.17%,胚胎种植率为13.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14.88%和胚胎种植率8.28%(P<0.05),而流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可以显著提高高龄不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冻融后部分损伤胚胎发育潜能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310个出现部分损伤的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过夜培养后胚胎继续发育情况分为两组,胚胎解冻第二天未继续发育的41个周期为A组,解冻第二天至少有1枚胚胎继续发育的269个周期为B组。比较两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B组的种植率及妊娠率[17.83%(110/617)、32.34%(87/269)]均高于A组[7.69%(7/91)、14.63%(6/41)](P0.05)。结论冻融后部分损伤胚胎,过夜培养后未继续发育者种植率及妊娠率低,发育潜能是影响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胚胎冻融法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旧法冻融胚胎86个周期与改良法冻融胚胎95个周期胚胎的复苏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周期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改良法冻融胚胎95个周期解冻胚胎248个,复苏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周期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分别为93.1%、76.6%、38.9%和19.5%,均显著高于旧法冻融胚胎组(86个周期,解冻胚胎367个)的复苏存活率(53.4%)、胚胎完好率(12.8%)、周期妊娠率(20.9%)与胚胎种植率(9.7%),P<0.005。两种方法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法冻融胚胎较旧法取得了更高的复苏胚胎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周期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达到国内较好中心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用于FET子宫内膜准备的两种临床用药方案130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对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种用药方案在不孕年龄、不孕年限、妊娠率、种植率、移植胚胎质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子宫内膜厚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T130个周期中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用药方案用于FET的子宫内膜准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局,优质胚胎是移植后获得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胚胎卵裂球数及取卵后2天(D2)和3天(D3)冷冻对胚胎的复苏效果以及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FET的41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别按胚胎冷冻的时间(D2/D3)、卵裂球数、移植优质胚胎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胚胎复苏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D2≥4-细胞组的胚胎复苏率和卵裂球全存活率显著高于D2<4-细胞组(89.35% vs. 79.11%,42.01% vs. 30.22%,P<0.05);D3≥6-细胞组的胚胎复苏率和卵裂球全存活率显著高于D3<6-细胞组(86.52% vs. 72.43%,41.13% vs. 31.07%,P<0.01)。D2组冷冻胚胎复苏后的优质胚胎率(56.84%)高于D3组(48.82%),但D3组FET临床妊娠率(38.52%)高于D2组(2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胚胎复苏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50% vs. 79.44%,10.81% vs. 10.09%,P>0.05)。随着移植优质胚胎数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2≥4-细胞和D3≥6-细胞的胚胎冻融效果较好,D3冷冻胚胎的FET临床结局优于D2冷冻胚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优质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复苏后优质胚胎为研究对象,对416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8例复苏后2~3 h移植(D3-ET)为对照组,228例复苏后24 h移植(D4-ET)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49.56%,113/22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9.89%,7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着床率(30.92%,141/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着床率(23.94%,90/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流产率(3.95%,9/228)低于对照组(5.32%,10/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后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胚胎的发育潜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增加临床妊娠率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将2015年3~7月在本生殖中心接受IVF-ET≤35岁282人随机分为2组,间苯三酚组IVF-ET前3min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对照组术前不使用间苯三酚。助孕指征包括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复合因素,不明原因不孕等。剔除子宫内膜7mm或反复种植失败,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两组年龄、BMI、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子宫内膜厚度等均无差异。按移植优胚数分层,移植1个优胚时间苯三酚组的种植率高于对照组(33.6%比14.5%,P0.01),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49.1%比26.9%,P0.05)。移植2个优胚时间苯三酚组和对照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46.4%比38.7%,68.9%比5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移植1个胚胎情况下,IVF-ET前静脉推注间苯三酚有助于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非优质胚胎的最佳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2015年首次移植胚胎全部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资料共550例,其中冻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157例,新鲜非优质胚胎移植组39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43.31%)比新鲜周期(34.86%)更高(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碎片原因形成的非优质胚胎在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发育速度异常的非优质胚胎(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可改善非优质胚胎患者的临床结局,特别是以胚胎碎片原因形成的非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A、B、C 3组:即<1 cm组、1~1.5 cm组、>1.5 cm组,比较各组IVF-ET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结局。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血FSH、体重指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C组胚胎种植率(33.6%)高于B组(23.5%)(P<0.05);A、B、C 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最低,C组最高;B组流产率高于C组(P<0.05);各组之间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时,移植内管距宫底>1.5 cm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胚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过程中为防止中、重度OHSS而行FET的124例患者和常规长方案IVF-ET9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2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胚胎个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移植后有25例患者因重度OHSS发生而住院治疗,冷冻组无一例住院治疗。结论:全胚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是一项安全的预防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