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与甘草均是<伤寒论>中应用较多的药,二者单独使用时用途各异,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现就二者相伍在<伤寒论>中的临床应用,并适当联系<金匮要略>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鉴古酌今论桂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桂枝本为辛温解表药,但医圣张仲景对桂枝的临床应用不仅限于其辛温解表而治外感伤寒,而是借其温通之性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围绕<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方荆对桂枝助阳气,平冲降逆,温经通络,消瘀血,破瘕瘕等作用的运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平东 《光明中医》2006,21(2):9-11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运用桂枝较多,且在不同方中其效亦异.笔者在阅读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宗群  解建国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142-1142
桂枝茯苓丸方出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5味药组成,主治妊娠宿有症病.以其化瘀消症之功,后人广泛应用于由血瘀引起的多种疾病,尤其在妇科临床应用甚广.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桂枝的应用功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枝"--药名,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书中所用"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干及粗枝之皮,即今所用之肉桂.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新用     
樊建平 《河南中医》2008,28(10):16-17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用以治疗蛔厥证.方由乌梅、附子、黄柏、人参、桂枝、细辛、黄连、当归、川椒、干姜组成,临床用于寒热错杂,气机不利之证,兹列数例,以求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等五味药组成.是张仲景为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而设.在临床中,许多学者改丸为汤,随症加减,以此方泛用于血瘀引起的诸多妇科疾患,收效颇佳.笔者将近10年来桂枝茯苓丸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活血化瘀,消瘀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瘀血症侯明显时,应用桂枝茯苓丸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并发血栓栓塞事件在临床较常发生,抗凝治疗对此类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首选用药是香豆素类的华法林.然而因其使用剂量的不确定性,使治疗窗口狭窄,并有较高出血风险.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的桂枝茯苓丸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我们将其与华法林合用,观察用药后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其病机为卫强营弱.方剂组成:桂枝3两、芍药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伤寒论>中有20条原文运用了桂枝汤,113方中使用桂枝的就有43方,属桂枝汤变化而成的有29方,可见应用范围之广.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下列诸证,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小青龙汤的临证应用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伤寒论>,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制半夏、白芍、五味子、甘草八味药物组成.原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设,以"干呕、发热而咳"为主证.近年来,临床逐渐扩大其使用范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在儿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为治"蛔厥""久痢"证之良方.由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细辛、川椒、桂枝、干姜、附子、苦酒组成.临床几十年来,常以本方化裁改作汤剂,用于治疗多种儿科疾病,屡屡收功.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作用,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柯韵伯"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血,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相似文献   

14.
六味地黄丸抗衰老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英  顿耿 《光明中医》2008,23(10):1630-1631
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以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枝,附子,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名六味者,其一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其二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之名以此,日地黄者.重补肾也"(<王旭高医书六种>).六味地黄丸历经了数百年医家的运用,其组方严谨合理.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伤寒论>112方,素称方书之祖,其方组织配伍严密,煎服法亦甚讲究,临床运用如能遵其法度,多收速效.  相似文献   

16.
经方历经千年,临床疗效显著,故一向为中医临床所重视.调和阴阳是仲景立法用药的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但<内经>中只论述了有关甘酸、辛甘药性,未明确说明其合化作用.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甘酸化阴,辛甘化阳"的概念.在张仲景方中,酸、甘、辛味药配伍的方剂比比皆是,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匮肾气丸防治老年病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丸为补肾名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组成.本方在<金匮要略>中共出现5次,分别用于治疗虚劳、脚气、消渴、痰饮、转胞等病证.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应用该方防治老年病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由汉代张仲景所著,此书长期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全书共有112方,每方药物组成简单却不失严谨,应用于临床每每获效,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笔者现就"大柴胡汤"在临床运用作一简单归纳.  相似文献   

19.
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组成。笔者结合桂枝茯苓丸方证研究体会和临床运用心得及历代文献研究,通过对桂枝茯苓丸方剂药证分析、方证考证及体质特征3方面研究,认为此方是张仲景为治妇人癥瘕所设之方,立方之意为活血化瘀,缓消癥瘕。冀望通过我们对桂枝茯苓丸方证的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完善既有的方证诊断依据,为临床运用得出科学严谨的方证诊断标准,以及为推广并扩大桂枝茯苓丸临床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症.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1].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