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大中学生(高发人群)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情况,分析其对学生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03-11-03/14期间以成都市10区10县的大中学生为目标总体,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的2279名学生为调查样本,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问诊,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愿合作的患者149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完成共病情况调查;患者156名及其配比者(正常人)156名完成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估。结果:本调查共询问2279名学生,调查出并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共有179名,其中149名患者愿意参加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调查,占全部患者的83.24%。179名患者中的156名患者愿意参加病情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调查,但在调查相应配比者精神障碍情况时发现有1名患有广泛性焦虑症,1名患有既往轻躁狂发作,故将这两名配比者及对应的患者排除,剩余者配成154对。占全部患者的86.03%。①149名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者为46人,共病率为30.87%,共病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心境障碍(73.91%),焦虑障碍(58.70%),物质使用障碍(10.87%)。②严重程度分级按《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Ⅰ/P)》社交焦虑障碍诊断分级而分为:轻度59名(37.82%)、中度57名(36.54%)、重度36名(23.08%)、部分缓解4名(2.56%)。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总分中位数社交焦虑障碍重度组为6分,中度组为5分,轻度组为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分(P<0.001)。结论: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30.87%。社交焦虑障碍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会加重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共病率及社会功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大中学生(高发人群)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情况,分析其对学生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03-11-03/14期间以成都市10区10县的大中学生为目标总体,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的2279名学生为调查样本,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问诊,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愿合作的患者149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完成共病情况调查;患者156名及其配比者(正常人)156名完成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估。结果:本调查共询问2279名学生,调查出并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共有179名,其中149名患者愿意参加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调查,占全部患者的83.24%。179名患者中的156名患者愿意参加病情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调查,但在调查相应配比者精神障碍情况时发现有1名患有广泛性焦虑症,1名患有既往轻躁狂发作,故将这两名配比者及对应的患者排除,剩余者配成154对。占全部患者的86.03%。①149名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者为46人,共病率为30.87%,共病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心境障碍(73.91%),焦虑障碍(58.70%),物质使用障碍(10.87%)。②严重程度分级按《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Ⅰ/P)》社交焦虑障碍诊断分级而分为:轻度59名(37.82%)、中度57名(36.54%)、重度36名(23.08%)、部分缓解4名(2.56%)。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总分中位数社交焦虑障碍重度组为6分,中度组为5分,轻度组为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分(P〈0.001)。结论: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30.87%。社交焦虑障碍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会加重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与人格障碍共病状况.方法 将91例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47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研究组临床特征,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轴Ⅱ诊断用临床定式测查量表评定两组人格障碍状况.结果 71.4%的强迫症患者存在人格障碍,强迫症患者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发病年龄显著早于女性(P<0.05),75.0%的患者为连续病程;研究组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测查量表评定,伴人格障碍和回避型、强迫型、消极型、抑郁型人格障碍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不同性别和家族史的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有较高的共病率,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孟令超  邵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55-3056
目的:观察与分析60例耐多药肺结核个体化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三组,HR耐药组(Ⅰ)、HR+1药耐药组(Ⅱ)和≥HR+2药耐药组(Ⅲ)制定个体化方案,观察各组患者痰菌阴转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三组6、12及24月的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各为Ⅰ组71.4%、92.9%、92.9%、92.9%;Ⅱ组56.3%、62.5%、68.8%、81.3%;Ⅲ组40%、43.3%、40%、50%。Ⅰ组与Ⅲ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治疗的疗效与患者耐多药、肺部空洞及病变广泛有关。尽早采取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胎盘泌乳素(HPL)标记中间滋养细胞的诊断价值,藉以协助诊断宫内、外孕及进一步确定超常胎盘部位病变(EPS)、胎盘部位结节(PSN)、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方法 Ⅰ组:选择蜕膜中疑似中间滋养细胞植入标本15例;Ⅱ组:宫内膜间质细胞肥硕呈蜕膜样变和/或宫内膜腺上皮呈A-S现象标本10例;Ⅲ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EPS2例、PSN1例、PSTT4例、ETT1例,共8例;对照组:宫内孕标本15例;对观察的3组测定免疫组化HPL(SP法)。结果 对照组15例宫内孕具备蜕膜及绒毛,11例HPL(+),4例(-)。Ⅰ组15例蜕膜组织疑似中间滋养细胞(IT)植入,12例HPL(+),证实为宫内孕;3例(-),其中1例为宫内孕,2例为宫外孕。Ⅱ组10例蜕膜样组织伴,不伴A-S现象,其中5例HPL(+)均为宫内孕;5例(-),其中4例为宫外孕,1例为宫内孕。Ⅲ组EPS2例、PSN1例、PSTT4例及肿1例,其中间滋养细胞肿瘤HPL均呈(+)。结论 Ⅰ组和Ⅱ组唧。(+)测定种植型中间滋养细胞对诊断宫内孕发生率高达76%。宫外孕24%。Ⅰ组和Ⅱ组HPL阳性100%为宫内孕,HPL阴性75%为宫外孕,25%为宫内孕。妊娠滋养疾病共8例,HPL阳性表达率达100%,故均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cadherin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2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肺组织E-cadherin表达;4例C-erbB2+表达,无C-erbB2过表达。NSCLC中E-cadherin表达率为(49%),低分化组NSCLCE-cadherin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组表达率60%(P=0.010);中晚期(Ⅲ+Ⅳ)NSCLC表达率为31%,明显低于早期(Ⅰ+Ⅱ)NSCLC表达率62%(P=0.007);淋巴结转移组NSCLC表达率为3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65%(0.026),均有统计学意义。肺腺癌C-erbB2表达率为45%,高于鳞癌过表达率17%(P=0.017);中晚期NSCLC(Ⅲ+Ⅳ)过表达率为51%,高于早期(Ⅰ+Ⅱ)过表达率21%(P=0.004);淋巴转移组过表达率为41%,高于无淋巴转移组过表达率23%(P=0.028)。E-cadherin的低表达和C-erbB2过表达无相关性。结论:E-cadherin低表达和C-erbB2过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对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有病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HCHF)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4例患者,将心功能Ⅰ,Ⅱ级者分为A组,Ⅲ,Ⅳ级者分为B组;将EF值≥40%者划为Ⅰ组,〈40%者划为Ⅱ组。检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血清T3浓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Ⅱ组T3浓度亦明显低于Ⅰ组(P〈0.05)。所有患者T3,T4,TSH与GPT,BUN,Cr,TNF,TG,Ch,BS,WBC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CHF患者T3降低,T4及TSH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衰并肺大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9例COPD伴呼衰并肺大泡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Ⅰ)24例和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组(Ⅱ)25例,比较两组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Ⅱ组气压伤发生率、通气时间显著低于Ⅰ组,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衰并肺大泡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B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宫颈炎(32)和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标本(52)共84例,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3.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混合感染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分化程度:低分化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临床分型:浸润型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型患者(P<0.05);淋巴转移:淋巴转移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且HPV(+)+EBV(+)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HPV(+)组患者和EBV(+)组患者(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EBV及HPV有较高的感染率,且HPV+EBV+感染与宫颈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型、淋巴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不同胃部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36例非萎缩性胃炎、39例胃溃疡、31例萎缩性胃炎及42例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逐渐降低,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以PGⅠ〈70μg/L+PGⅠ/PGⅡ(PGR)〈3.0为判断界值,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5.8%。结论:血清PG水平变化可较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和组织学状况,对各种胃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并可作为监测胃部疾病发生恶变初筛指标,对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