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震颤(E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ET患者中有阳性家族史者11例。首发症状为头部震颤者10例,仅有手部震颤者18例,二者均有者8例。误诊为帕金森病者4例,精神心理性震颤3例。13例行饮酒试验,其中10例有酒精反应,16例行普萘洛尔试验,其中13例震颤减轻。结论原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以手及头部受累明显,主要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多数男性患者对酒精有反应,普萘洛尔或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震颤性疾患多见于老年人,生理性震颤可存在于所有人群,药物和许多状态可加重生理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由姿势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组成,运动性震颤可累及双手、头和声音。约50%的病例有遗传性。可出现明显劳动力丧失。一些患者采用心得安和扑癎酮治疗有效。帕金森氏病的震颤可出现在静止状态和姿势状态。左旋多巴常可减轻震颤,抗胆碱能药物也可减轻老年性震颤,但常引起精神方面的副作用。小脑疾患可引起四肢运动性震颤或躯干摇摆,精神疾病也可引起震颤。震颤性疾病的适当分类对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痉挛性斜颈(CD)患者中存在头部震颤组[HT(+)组],无头部震颤组[HT(-)组]和特发性头部震颤组(ET组)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观察自1982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188例CD患者,其中HT(+)组57例,HT(-)组59例和72例ET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程发展过程和家族史。分组和诊断标准依据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使用χ2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其中HT(+)组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HT(-)组(χ2=5.872,P=0.019),HT(+)组颈痛率24.6%高于仅由震颤引起的颈痛率11.3%(χ2=4.060,P=0.041),HT(+)组56.1%患者以HT作为首发症状,HT发生后4.89年出现斜颈。26.7%CD患者同时存在手部震颤,HT(+)组显著性高于HT(-)组(χ2=16.800,P=0.000),ET组69%的患者存在手颤,显著性高于HT(+)组(χ2=7.651,P=0.005)。HT(-),HT(+)和ET三组患者中,HT(-)组具有家族史阳性率最低(10.2%),与H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9.201,P=0.002),而ET组具有震颤的家族史阳性率最高(37.5%)。结论 HT和斜颈是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两个重要体征,两者可先后出现,并相互转化,而HT有时是其早期唯一的表现,不易与ET区别,在与手颤和具有震颤或其他运动障碍的家族史的患者中更易发生,支持CD与特发性震颤在发病机制上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核心表现为上臂、手、头部和躯干等部位、频率为4~12Hz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既往认为ET对生活和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因此称为良性ET。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已发现除了震颤外,ET患者还有认知功能障碍。因为高血压与认知障碍有明显的关联,加之有研究表明,ET可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此,高血压、ET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成  相似文献   

5.
概述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由于身体骨骼肌的促动肌和拮抗肌的不随意,间歇持续重复收缩致扭转性运动或姿势性障碍为特征的神经综合征.本病由多种病因所致,可累及躯体任何部位,以颈、胸、腰、脚跟部多见,主要影响受累肢体的正常运动幅度、范围、速度和肌肉硬度等.肌张力障碍症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明显,休息或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肌张力障碍常不引起人们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体位姿势和不自主变换动作.另外,肌张力障碍的持续运动类型不同于舞蹈症、抽搐或震颤等运动障碍.舞蹈症是多变、不随意、非持续性的快速运动,常累及肢体远端及面部.抽搐是刻板的快速抽动如眨眼,也可以是较慢、较持续的运动.震颤是促动肌和拮抗肌有节律收缩所致的有节律性抖动,分为姿位性震颤和原发性震颤,其与肌张力障碍有一定联系.姿位性震颤可能是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常伴有姿位性震颤,而原发性震颤患者则是发生肌张力障碍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震颤是一种不自主运动,其特征为身体的一部分呈节律性震动。震颤的分类震颤的类型很多,恰当的治疗有赖于正确的诊断。首先依据其出现在静止期或运动期而分为静止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又可分为:①姿位性或静姿性震颤:是维持姿势的震颤;②运动性或意向性震颤:运动从一点到另一点;③作业-特殊震颤:仅在进行特殊运动时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体位性心律失常从1985年1月至1986年4月,作者对50例阵发性心悸、头晕的患者,依次描记Ⅱ导联卧、坐、立位心电图(变换体位安静后30秒记录)。发现其中10例心律失常均在一定体位发生,变换体位随之消失,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判为体位性心律失常(附表)。  相似文献   

8.
治疗特发性震颤(ET)最常用普萘洛尔,但一些患者对之无效或有显著副反应,此外,常有效的扑米酮在一些患者因嗜眠或“摇晃不稳”而不能耐受,作者检查苯二氮(艹卓)类三唑类似物阿普唑仑是否对ET有治疗作用. 病人和方法 24例(男12,女12)平均年龄60.16岁,16例(67%)有震颤家族史,11例(46%)震颤在手,7例(29%)在头,6例(25%)手,头均有,估价震颤时以较重处为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各12例,在基线估价前停药1周,对12例作儿茶酚胺测定后开始用阿普唑仑,起始0.25mg每天3次,可每3天增加0.25mg/d,达到3mg/d共2周。在基线和2周末作以下估价:①震颤严重度(0=缺如,1=最小,2=轻度,3=中度,4=严重)。②患者和检查者对震颤改变的综合印象(1=极度进度,2=更进步,3=稍好,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氨肽苷对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 HF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浆CGRP、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ET浓度、ET/CGR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均<0.05);治疗组血浆ET浓度下降、LVEF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肌氨肽苷能纠正HF患者CGRP与ET的失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肌电图进行震颤记录对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的震颤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6-2007年收治的38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和42例帕金森综合征(包含帕金森病和狡义帕金森综合征)应用肌电图表面电极记录方法,在静止时与姿势时记录震颤,对震颤形式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对肌电图记录的震颤进行评价,发现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均含有静止时震颤和姿势时震颤两种形式.在静止时和姿势时共包括4种节律形式:无震颤,交替性震颤节律,同步性震颤节律,交替同步节律.静止时交替性震颤节律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止时无震颤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止时交替同步性震颤节律与交替同步性震颤节律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姿势时同步性震颤节律与交替性震颤节律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姿势时交替同步性震颤节律与无震颤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综合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在应用静止时和姿势时同时评价的方法发现帕金森综合征震颤表现为12种形式,特发性震颤表现为9种形式.结论 通过震颤类型分析可以看出,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震颤类型分布不同.可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瓣膜病心房颤动 (Af)患者心房肌组织内皮素 1(ET 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 ,探讨Af与内皮素系统的联系。方法 :30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中取右心耳组织 ,共分 3组 ,持续性Af组 (6例 ) ,永久性Af组(12例 ) ,窦性心律组 (12例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的方法测定ET 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 ,持续性Af组ET 1mRNA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永久性Af组显著升高 (P <0 .0 1) ;永久性Af组ETA R、ETB RmRNA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Af患者心房肌中ET 1mRNA表达升高 ,可能与心房电重构有关。在ET 1长期高浓度刺激下 ,心房肌组织产生代偿性保护机制 ,使其受体蛋白mRNA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2.
陈慧君 《山东医药》2004,44(17):37-37
帕金森病病因不明确,其病理基础是大脑黑质和纹状体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减退}临床多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步态不稳,以及出现吞咽和发音困难、焦虑、抑郁、体位性低血压、轻度痴呆等。2000年4月~2003年10月,我院神经科共收治此类患者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癫痫(FCMTE)是以皮质震颤、肌阵挛和双侧强直阵挛发作(BTCS)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为探讨FCMTE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作者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脑电监测中心收治的3例FCMTE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研究并随访。3例患者均为女性,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震颤、肌阵挛,BTCS,癫痫性肌阵挛发作(包括眼睑肌阵挛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为各导多棘波或(多)棘慢综合波,2例存在合眼敏感。给予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1例,丙戊酸钠1例,丙戊酸钠+氯硝西泮1例)治疗。随访1年以上,3例均无临床发作。说明需要关注FCMTE的癫痫性肌阵挛发作(包括眼睑肌阵挛发作)及合眼敏感,其在FCMTE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个家族性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全基因测序检测结果。方法采集1个ET家系(共3代,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先证者、先证者父亲和其儿子提取全基因组DNA,根据与ET相关遗传病基因(共7种)的基因组外显子区域定制罗氏NimbleGen捕获探针,进行目标基因全外显子捕获分析。结果家族性ET可能合并脑萎缩表型。该家系3例患者的基因测序,均未发现疾病相关性较高的变异。结论家族性ET的临床表型可能存在合并脑萎缩表型,其遗传学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认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良性病程,表现为震颤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疾病.但是目前研究表明,ET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异质性疾病,可能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为此对我院62例ET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认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良性病程,表现为震颤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疾病.但是目前研究表明,ET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异质性疾病,可能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为此对我院62例ET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认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良性病程,表现为震颤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疾病.但是目前研究表明,ET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异质性疾病,可能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为此对我院62例ET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8例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和6例健康志愿者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的研究,发现心痛定有致震颤副作用。方法 ET 组8例,平均38±5(27~57)岁.震颤病程平均8年,无其它神经系统异常。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均无心脏疾患、气喘、糖尿病及过敏性疾病.试验前两周停服一切药物。健康对照组6人,平均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与MRI的特点。方法对41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史。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MRI以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结论VP的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MRI主要为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