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检查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分析其表现和诊断价值;全部患者均采用MSCT扫描方式,并对病变区域行图像行三维处理,如MRP、MIP、MinIP、CPR等。结果60例患者中其中柱状支气管扩张40例,囊状支气管扩张6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14例,可显示双轨征和印戒征等。结论MS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特异性高,可以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程度和部位,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CT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CT资料,并进行CT分期,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总结食管癌的术前CT诊断和分期经验。结果本组36例螺旋CT扫描病灶的检出率100%,CT分期准确率88·9%。结论螺旋CT扫描对于食管癌的病灶发现和肿块侵润范围、侵犯周围脏器情况、术前分期的评估等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和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食管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米志奎  方康晓  张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49-1550
目的 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40例资料齐全的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及CT表现。结果 (1)肺结核病变主要分布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其次为上叶前段和下叶各段。(2)胸部CT对肺内隐蔽部位的结核病变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3)胸部CT对病灶内的钙化、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以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检查。结论 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8例经CTPA确诊的PT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T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 CT(DSCT)在法洛四联症中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法洛四联症(TOF)患者36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 DSCT 检查及超声心动图(Echo),DSCT 检查结果与 Echo 及手术所见对比,分析畸形检出的情况。结果36例患者 DSCT 心脏造影检查均能够作出准确诊断。对于 TOF 中4种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OF 合并其他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5.5%,高于 Echo。DSCT 在心内外的解剖畸形、双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体肺侧支循环方面比 Echo 有明显优势。结论探讨 DSCT 最佳重建显示方法;DSCT 能准确清晰地显示 TOF 的解剖形态以及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术前诊断价值,增进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3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评价CT检查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价值。结果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全组鼻窦者28例,累及半组鼻窦者5例;CT扫描33例表现为窦腔内充满软组织影,有的伴有多发条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有的伴有云雾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受累鼻窦膨胀27例,窦壁骨质变薄26例,窦壁骨质侵蚀5例,5例病变延伸到临近结构。结论 CT是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楚地显示病灶以及受累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邱勇  江毅平 《江西医药》2009,44(3):265-267
目的探讨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2例,肠腔内肿块34例,浆膜面模糊20例,肠系膜索条状影2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1例(直径≥10mm),病理证实28例。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2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75%,准确率为88.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5例分期正确,7例分期错误。CT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叶建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86-1687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买的12例甲状腺癌的术前螺旋CT表现.结果 12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匀,7例边缘不规则,5例原发肿瘤内有细颗粒状钙化,3例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内有囊性变伴囊壁高密度乳头状结节 手术证实气管受侵3例,CT示气管内壁不规则和肿物突入腔内而明确诊断.食管受侵2例,颈动脉受侵2例 以肿物包绕食管、颈动脉1/3周以上为侵犯的诊断指标,敏感性为100%,特异性75%.同时加上在1.5mm层厚的螺旋CT增强扫描MPR重建图像上肿物与管壁不可分作为侵犯的诊断指标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100%.结论 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内细颗粒状钙化及囊性变伴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密度变化 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发现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癌的薄层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的薄层CT表现,判断肿瘤侵犯喉部结构的情况。结果病变部位位于声门31例,声门上15例,声门下部2例,跨声门2例。会咽前间隙受侵17例,声门旁间隙受侵26例,前联合受累24例,喉软骨侵犯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薄层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位置、侵犯的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能对喉癌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以及怎样合理选用CT检查。方法 :回顾分析非创伤性急腹症 ,首选腹部CT扫描检查者 319例的诊断情况及相关的CT征象。结果 :CT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 ,其诊断价值对于性别及部位无显著差异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疾病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随着CT技术的日趋完善 ,CT能广泛用于确定非创伤性急腹症的病因 ,将成为当今非创伤性急腹症影像学诊断中迅速、敏感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CT平扫在小儿结节性硬化症中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颅脑CT表现,并经临床共同确诊.结果 41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CT平扫表现为颅内钙化和/(或)非钙化结节.结节发生于室管膜下40例(97.5%),在首次扫描或复诊扫描中,结节钙化发现率100%;结节发生于皮质或皮质下11例(26.8%);脑实质内可见孤立的斑片状钙化10例(24.3%);双侧侧脑室扩大20例(48.8%).结论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内结节多为室管膜下钙化或高密度结节.CT平扫对颅内高密度或钙化结节具有高度特异性,是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晓乾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32-1133
目的 对甲状腺癌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根据其强化改变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22例甲状腺癌均行CT检查,对病灶行薄层(2~5 mm)增强扫描,动态分析增强扫描变化,评价CT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 甲状腺癌各型CT影像强化密度不同,有助于对病变的定性诊断.结论 甲状腺癌CT增强扫描可反映病变的血液供应变化过程及强化特征,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CT静态强化扫描对鉴别肢体软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例肢体软组织病变的CT表现,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为26例,全部病例均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对肢体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为100%,本组结果显示,良性病变强化相对均匀,恶性病变强化不均,呈边缘强化明显,中间强化较差的表现。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测量肢体软组织病变边缘及中心部位的CT值变化程度对鉴别肢体软组织良恶性病变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与64层螺旋CT(64SCT)对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并以CAG为金标准检验64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4SCT扫描能清晰辨认并满足诊断要求的节段数(458)显著少于CAG(504)(x2=20.1318,P<0.01);CAG确诊冠心病38例,64SCT诊断为冠心病者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对各节段血管病变的检出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 与CAG有创检查相比,64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仍具有较高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值得用于该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直肠水囊法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内植入水囊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直肠癌患者直肠内注入水囊后行CT扫描,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重点分析直肠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并进行术前T分期。结果直肠水囊法CT扫描可显示直肠癌肿所致肠壁增厚,术前原发病灶显示率为95%,T分期准确率为82.5%。结论直肠水囊法CT扫描技术操作简单且方便安全,可明确显示直肠癌的浸润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盛军  陈宏山  杨奕  马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82-228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6层螺旋CT对28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做脑血管增强扫描,采用VR、MIP和MPR后处理技术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 正常11例,异常17例,其中血管变异8例,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脉狭窄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的CTA检查它较普通螺旋CT快捷、更安全;对怀疑脑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各类型闭合性肾损伤在螺旋CT扫描中的表现,探讨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55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肾挫伤11例,单纯肾包膜下血肿14例,肾挫裂伤22例,肾撕裂伤和尿外渗5例,肾粉碎伤1例,肾蒂伤2例,合并肾外损伤有肝脾损伤、肺挫伤、血气胸、肠破裂、骨折等。手术探查16例,其中肾切除4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能迅速、准确地判断闭合性肾损伤范围、程度、有无合并肾外损伤等,对伤情分类作出正确评估,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副鼻窦CT扫描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DSCT双源模式双能量成像扫描,50例行单源模式常规剂量扫描。记录扫描窗口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评价OMC区域内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开口、筛漏斗、额隐窝、筛板6个重要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的显示情况。比较2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及不同扫描条件下所得图像质量显示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获得的图像及融合图像均能清楚显示OMC区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比较,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18.26mGy,双能量成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7.54mGy,较常规剂量扫描下降58.71%,两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金跃兵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92-93,96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的完整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7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平扫,所有图像均行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后分析。结果13例SM病变均起自肠系膜根部,且包绕肠系膜血管,有明显占位效应,平均大小约45mm×113mm,平扫呈雾状系膜,增强后强化不明显,9例有假包膜,6例肿块内可见血管周围脂肪环征。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硬化性肠系膜炎的首选工具之一,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