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正常组织和腺癌组织的显策自体荧光图像差民肠壁不同结构层次的荧光强度差异。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结脾性正常和吕组织的自体荧光图像。结果:结肠正常组织自体图像清楚显示肠壁的三层结构,自体荧光主要来自于自于细胞间擀和粘膜下层。上皮细胞的荧光强度很弱;腺癌组织的肠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荧光强度主要来自于粘膜下层;腺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  相似文献   

2.
正常结肠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 ,二者有各自的特征峰 ,这是自体荧光光谱分析用于早期诊断的前提。现主要从两个方面解释产生这种荧光差异的原因。一是癌变后组织的生化环境发生了改变 ,如癌组织能特异性聚集血卟啉 ,所以癌组织的荧光谱在 6 90nm处存在特征峰和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其二是肠壁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态结构的改变 ,由于粘膜下胶原组织被癌组织代替和粘膜增厚的滤网效应 ,使从组织粘膜表面所能采集的荧光减少。到目前为止结肠组织内荧光分子和他们的空间分布尚未完全清楚 ,所以产生这种荧光差异的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后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病例1:大体:近端肠管扩张,肠壁变薄;远端肠腔狭窄,肠壁增厚。镜下:肠壁狭窄处粘膜下层神经节细胞正常,固有层平滑肌组织增生,其间神经节细胞存在。病例2:大体:近端肠管扩张,肠壁变薄。镜下:全部肠壁粘膜下层及肌间神经节细胞均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节细胞CR、S-100、Syn、NSE(+)阳性;CD34、CD117(-)。结论后天性巨结肠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发病率低,所以误诊漏诊的几率较大。应引起病理医师的重视,以便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采用氙灯作为激发光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扫描法对离体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固体样品进行自体荧光扫描分析,样品来自于37例大肠癌手术后标本。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其荧光光谱存在差异,表现在470±1.1nm及644.3±5.7nm处荧光波峰强度差异,前者癌组织荧光强度低于正常大肠组织,而后者癌组织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另外470±1.1nm处为荧光波形变异,正常大肠组织表现为2种波形变化(即波型Ⅰ、波型Ⅱ、而大肠癌却只表现为波型Ⅰ)。用二值回归法在SAS软件包中建模,确立判别函数,并对新样品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5.7%、79.3%、78.6%。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大肠癌组织其荧光光谱分析能从正常大肠组织中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CD74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9000法对53例结肠腺癌进行CD74免疫染色,同时选取结肠腺瘤38例、结肠炎11例及正常结肠黏膜26例作为对照,分析结肠腺癌中CD74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结肠腺癌CD74的阳性率(79%)高于各对照组,与正常黏膜组(12%)和结肠炎组(31%)比较差异显著,与结肠腺瘤组(68%)比较差异不显著.CD74在结肠腺癌中的阳性强度高于正常组、结肠炎组和结肠腺瘤组,且差异显著.结肠腺癌中CD74阳性检出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CD74阳性强度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CD74阳性的结肠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57.1%)明显低于CD74阴性患者(81.8%),其中CD74阳性强度高的患者生存期比CD74阳性强度低的患者生存期短,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显著.COX回归表明,CD74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为影响结肠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CD74表达增高可能在结肠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D74阳性的结肠腺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结肠腺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各2例,抽提、纯化mRNA,制戍荧光标记cDNA探针,与含有17 101个cDNA的SBC人16K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计算机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共筛选出1 71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有992条(57.88%),下调有722条(42.12%),差异表达最多的基因为与蛋白结合相关的基因,约占27.13%,其余还与代谢(18.49%)、细胞凋亡(16.74%)、细胞周期(9.92%)、信号特导(7.88%)及物质运输(4.96%)等多种作用有关.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可应用于结肠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小动物成像系统与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在生物组织切片样本荧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小动物成像系统与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别对蒿草组织切片样本进行明场白光及荧光成像,同时获得不同倍数的荧光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动物成像系统可获得蒿草组织切片样本明场白光及荧光图像,但是放大倍数较小,适合样本整体的观察.而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不但可获得成像清晰的蒿草组织切片样本明场白光及荧光图像,还可进一步获得放大倍数较高的清晰的局部荧光图像.结论:小动物成像系统适合样本整体的观察;与小动物成像系统比较,荧光显微成像系统更有适合对样本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腺癌组织中Bmi-1和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7例结肠癌、4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2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Bmi-1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mi-1蛋白在结肠腺癌、不典型增生及结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1%、52.5%和20%;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5%、47.5%和16%,两者在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者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9,P<0.05)。结论:Bmi-1和MMP-9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结肠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两者对结肠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卟啉为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自体荧光物质,它在诱导组织自体荧光法诊断肿瘤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36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与远癌组织中血卟啉含量采用化学抽提与荧光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血卟啉含量(ng/g组织)大肠癌组织(39.01±14.49)>癌旁组织(29.16±9.78)>远癌组织(23.16±9.04);而对于癌组织之间比较:大肠癌各病理类型之间血卟啉含量无明显差异,直肠癌与结肠癌组织之间也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大肠癌组织能特异积聚内源性血卟啉,为自体荧光诊断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和目的:探讨(1)组织芯片运用的可行性;(2)Fas、FasL与结肠癌的免疫逃避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双重标记法。选取结肠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组织125例,分为5组:正常结肠粘膜上皮7例;结肠良性增生性息肉8例;结肠腺瘤46例;结肠腺癌(高、中、低分化)48例;粘液腺癌16例。结果:(1)组织芯片蜡块中的组织芯排列整齐,无碎裂,无移位。组织芯片有2个组织芯脱片,少量组织芯部分缺失;(2)Fas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结肠腺癌中表达最低,其次是结肠腺瘤,表达水平最高的是正常结肠组织;FasL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Fas正好相反。(3)Fas、FasL的表达与结肠腺癌患者的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4)在同一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FasL表达不均匀:FasL表达阳性区肿瘤细胞的凋亡率(7.09±0.18%)比FasL阴性区(4.75±0.64%)高(P<0.05)。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①组织芯片是一种制作简单、技术可靠、费用低、易推广的新技术。②Fas/FasL系统在结肠腺癌发生和免疫逃避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直肠癌Miles术后用自体平滑肌移植以建造节制性结肠造口。方法:1981-06~1997-06,82例直肠癌行自体平滑肌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用Schmidt手术,取一段正常的乙状结肠去除系膜脂肪和粘膜,行节制性腹壁结肠造口。结果:粪便节制率78.1%(64/82),患者不需要长时间使用造口用具;3例移植物感染,坏死后去除;无手术死亡率;无功能丧失。结论:该方法术后功能良好,并发症很少;推荐使用自体平滑肌括约肌成形用于直肠癌节制性结肠造口,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直肠癌Miles术后用自体平滑肌移植以建造节制性结肠造口。方法:1981-06~1997-06,82例直肠癌行自体平滑肌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用Schmidt手术.取一段正常的乙状结肠去除系膜脂肪和粘膜,行节制性腹壁结肠造口。结果:粪便节制率78.1%(64/82)。患不需要长时间使用造口用具;3例移植物感染,坏死后去除;无手术死亡率;无功能丧失。结论:该方法术后功能良好.并发症很少;推荐使用自体平滑肌括约肌成形用于直肠癌节制性结肠造口,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结肠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odoplanin检测结肠腺癌边缘区、中心区及正常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高于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结肠癌主要是边缘区存在淋巴管生成,检测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自体荧光差异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胶原Ⅰ、Ⅲ、Ⅳ型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分布差异,分析组织癌变后胶原的改变对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Ⅰ、Ⅲ、Ⅳ型胶原亚型在26例病人正常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Ⅰ型和Ⅲ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细胞外基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紧贴基底膜,间质中染色较基底膜稍深。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Ⅰ型和Ⅲ型胶原在癌巢周边的反应呈阴性或不连续性的阳性,但癌间质的阳性反应较正常间质内明显。癌细胞浸润深肌层后癌巢周边间质内三种胶原抗体反应均呈阴性。Ⅰ型、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腺癌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导Cortactin及CD166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rtactin和CD166在结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69例结肠腺癌及正常组织,40例结肠腺瘤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ortactin在正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腺瘤组织中少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10/40),而在癌组织中大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50/69).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D166在结肠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腺瘤及癌组织中部分表达,但癌组织中表达较腺瘤明显增高(P=0.003).Cortactin及CD166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Cortactin及CD166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ortacfin及CD166在结肠癌的发生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DCT的多期增强扫描在结肠黏液腺癌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32例结肠黏液腺癌病例的临床信息、CT图像及术后病理资料,加以比对分析。结果:结肠黏液腺癌常表现为管壁的不均匀性增厚,伴有肿块形成,其内密度不均匀,局部有低密度区,增强后增厚的肠壁有分层现象,肿块的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类囊变区不强化,管壁稍僵硬,常伴淋巴结、网膜及远处转移。结论:结肠黏液腺癌在MDCT上有一定的特点,结合MPR重建能提供给临床医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癌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癌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分布和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实时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35份结肠直肠癌癌组织标本和邻近正常组织标本7种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OC)、ZO1、ZO2和claudin14(CL1~CL4)的分布和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claudin 1和claudin 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7和0.54,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平均增高倍数分别为26.3倍和30.4倍.Western blot分析也证实了这两种蛋白的高表达.occludin、ZO2、claudin 1、claudin 2和claudin 4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也揭示了它们在癌组织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中的不同分布.claudin 1在肠正常组织上皮细胞主要见于胞质,在癌组织主要沿着上皮细胞质膜的侧面分布.claudin 2在正常组织中主要位于黏膜下层,呈颗粒状不均匀分布,在癌组织上皮细胞、胞质及胞核均有着色,且在膜上的分布较为明显.结论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分布和表达的异常与结肠直肠癌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结肠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以及治疗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C(Cyt-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yt-C和Survivin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手工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9例结肠腺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yt-C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和Cyt-C在正常结肠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和30.0%,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9.5%和78.0%,Survivin蛋白和Cyt-C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增加(P<0.05);Cyt-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成正相关(P<0.05);Survivin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P<0.05);两者与浸润深度,肿瘤的大小,患者的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和Cyt-C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加提示Survivin和Cyt-C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发生不同阶段粘膜细胞形态计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大肠管状腺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粘膜、移行粘膜和大肠正常粘膜进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计量学测定及组间显著性检验、判别分类和细胞核尺寸的比较。均显著出管状腺癌、不典型增生和正常粘膜(或称行粘膜)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性差异(P<0.01),而移行粘膜与正常粘膜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肠腺癌组织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67例结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根治术,以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以距肿物边缘>3 cm处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