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卡介苗接种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无对照、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我国北京市、江苏省和重庆市的4个区(市)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或PPD试验阴性儿童(〈1岁)为研究对象,总共纳入研究对象27517例,评价卡介苗接种效果和研究可能影响卡介苗接种效果的因素。结果(1)卡介苗接种卡痕均径中位数4.50mm,四分位数3.50~5.00mm。卡痕均径〈1mm223例(0.81%,223/27517),卡痕均径≥1mm27294例(99.19%,27294/27517);(2)PPD硬结均径中位数8.50mm,四分位数6.50~11.00mm。PPD硬结均径95mm26838例(97.53%,26838/27517);PPD硬结均径〈5mm679例(2.47%,679/27517);(3)城镇医疗机构PPD阴性率(2.28%,571/25004)低于乡村(4.30%,108/2513)(X2=38.487,P(0.001);三级医院PPD阴性率(4.18%,199/4760)较一级医疗机构(3.22%,217/6733)、二级医疗机构(1.64oS,263/16024)高(X2=119.464,P(0.001);北京市PPD阴性率(0.53%,57/10679)较江苏省(4.15%,383/9239)、重庆市(3.15%,239/7599)低(X2=288.511,P(0.001);(4)本研究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万。不同省(直辖市)卡介苗不良反应率[北京市0,江苏省19.48/万(18/9239),重庆市1.32/万(1/7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05,P〈0.001)。结论卡介苗接种效果可能与城乡差别、医院级别、地区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卡介苗接种监测,尽力提高卡介苗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卡介苗(BCG)免疫接种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主要有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等。异常反应是BCG接种不良反应中生理、病理变化最复杂,表现形式和形态最多样的一类反应,很多病例被作者报道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有一种接种局部变态反应或称局部超敏反应情况,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现将6例BCG接种形成疤痕后发生局部变态反应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儿童卡介苗(BCG)免疫接种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主要有加重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等。异常反应是BCG接种不良反应中生理、病理变化最复杂,表现形式和形态最多样的一类反应,很多病例被作者报道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有一种接种局部变态反应或称局部超敏反应情况,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现将6例BCG接种形成疤痕后发生局部变态反应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变态反应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介苗的活菌数对接种后的变态反应的重要性虽然有人认为卡介苗的活菌数和菌株的残余毒力变化很大,但列为抗结核有效的根据意义不大,而且过强的菌苗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人还注意到,标准注射量0.075毫克和这个量的10~(-4)同样能产生卡介苗接种后变态反应,但这些报导大抵是动物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8.
卡介苗接种方法中,以皮内注射法为最好,主要是因为注射剂量准确,阳转率高(95%以上),菌苗剂量小费用经济,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以上各点已经国内外卡介苗工作者所肯定。但是在新生儿以及一岁以下的幼儿中,用皮内注射法往往发生较多的淋巴结反应,因此新生儿及一岁以下幼儿在选择接种方法上一直存在着问题。以往数年中,上海市对于新生婴儿采用口服法,其优点是阳转率也相当高(历年来约为90%左右),淋巴结反应少(较同年龄内用皮内注射法显见减少)。但是菌苗用量太多,三次口服手续上也较麻烦,特别是家庭接生的婴儿更为不方便,这样就大大地妨碍了大规模推行。为此,上海市结核 相似文献
9.
10.
11.
笔者对30例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引起腋下淋巴结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主要与疫苗未充分摇匀、注射过深或注入皮下、超量接种、被接种者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等有关。提出了要做好宣教工作,接种前应该向家长讲解卡介苗相关知识,接种后除了告诉家长要关注接种部位是否有化脓等情况,还要高度关注是否发生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同时也应提高卡介苗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疫苗要充分摇匀,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正确掌握接种方法接种部位,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13.
这一问题曾在第十四届国际防痨会议的一次座谈会上进行讨论,茲将各国学者的意见作如下的报导:结素试验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上的价值接种卡介苗前结核菌素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未受结核菌自然感染的对象,因为已受自然感染的人接种卡介苗并不能增进其抵抗力,有时甚至还可以引起不良的反应。过去总以为结核菌素试验是鉴别已否受结核菌自然感染的一个简便方法,实际使用时,总是先用低浓度的结核菌素进行试验,如为陰性,再用高浓度的结核菌素进行第二次试验,认为只要对结核菌素有敏感反应,便可 相似文献
14.
15.
皮上划痕接种卡介苗,方法简便,易为群众所接受,但结核菌素阳转率一般较低。为了探素提高其阳转率的途径,我们以延长划痕长度和改用钝针与目前应用的皮上划痕法进行了对比观察。进行方法与结果如下: 对象:为7~15岁结核菌素阴性反应(5个单位旧结核菌素稀释液皮内注射72小时后反应平均直径在5毫米以下者)的儿童2,254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品,每毫升含菌量75毫克的新鲜卡介苗。接种部位如常规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痕型为“井”字。 相似文献
16.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6,(3)
目的了解幼年时卡介苗接种史与成年后结核感染的关系。方法调查某部队院校一次结核疫情中391名患者和接触者的卡介苗接种情况,并对所有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种史调查发现,城市学员卡介苗接种率为82.32%,高于农村学员的56.9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56,P0.01)。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有卡瘢组PPD阴性率为29.30%,低于无卡瘢组的4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30,P0.01);有卡瘢组PPD阳性率为49.45%,高于无卡瘢组的3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有卡瘢组和无卡瘢组PPD强阳性率为21.25%和16.9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卡瘢组和无卡瘢组结核患病率为11.36%和9.3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年时卡介苗接种史与成年后结核感染没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皮内接种(ID)0.1mL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PHKCV)后,再肌注浓缩PHKCV,以观察其所诱生的免疫回忆反应的效果。结果表明:ID非浓缩PHKCV0.1mL后间隔180天、365天、545天和730天再肌注浓缩PHKCV,于首剂肌注后第7天、14天和30天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55%、100%、100%;76.67%、100%、100%;75.86%、100%、100%;75%、100%、100%。上述第7天(即肌注2剂后)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5剂初免的抗体阳性率40.74%(P<0.01)。上述结果提示:现行浓缩PHKCV有较好的免疫持久性,ID0.1mL非浓缩PHKCV后可维持免疫记忆达2年,且再肌注2~3剂就可产生比常规5剂初免还要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一、卡介苗皮内注射法与皮上划痕法的接种效果比較: 1.菌苗及旧結核菌素系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皮內注射用卡介苗的浓度为0.75毫克/毫升;皮上划痕用的浓度为75毫克/毫升;旧結核菌素的浓度为1:2000(5个单位)。 2.接种方法:凡对旧結核菌素呈阴性反应者,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