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们从 1 987年 8月~ 2 0 0 0年 3月对 1 0 5例进展期胃肿瘤行全胃切除 ,分析其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共 1 0 5例 ,男 79例 ,女 2 6例 ,年龄 1 6~ 78岁 ,术前均经纤维胃镜、胃肠造影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术中所见 :肉眼观 :肿瘤大小不一、质硬、浆膜浸润 ,切面苍白或鱼肉状。肿瘤部位 :胃底贲门部 3 0例 ,胃体部 2 6例 ,胃窦体部 2 0例 ,胃底部 8例 ,胃底体部 9例 ,胃体底部 1 2例。肿瘤分类 :胃癌 96例 ,胃恶性淋巴瘤 3例 ,胃平滑肌肉瘤 4例 ,胃类癌 2例。大体分型 :Borr O型 2例 ,Borr 型 1例 ,Borr 型…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胃切除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我们自2000年以来共行5例腹腔镜胃切除术,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1970年至1994年间共施行胃手术620例,其中出现并发症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32岁,平均52.9岁。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毕氏Ⅰ式吻合2例,毕氏Ⅱ式吻合19例,(结肠前15例,结肠后4例),Roux—y吻合5例,(结肠前3例,结肠后2例)。并发症及病例数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选择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以固定的手术方式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27例,均经5年以上随访.结果表明加强术前治疗,切除远端胃60%以上,近端空肠对大弯吻合,输入排长度为10~15cm,缝闭近段空肠系膜与横结肠系膜间裂隙,胃空肠半口吻合并保持水平位等,对防治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5种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例胃大部切作术后并发残胃排空障碍,输入袢输出梗阻,胃大出血,腹内疝肠梗阻及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对其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唐成国 《重庆医学》2000,29(3):242-243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目前仍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在广大基层医院仍普遍采用。但其术中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青年外科医师更不能忽视。我院1979~1985年间共做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和其他合并症者8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手术方式 男231例,女9例,年龄30~60。本组行B-I式吻合12例,B-Ⅱ式吻合228例(结肠前218例,结肠后10例,输入排对大弯218例,输入袢对小弯10例)。B-Ⅱ式结肠前全部采用输入袢对大弯半口吻合。1.…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张治中,洪德高我科自1978年2月至1995年12月做胃大部切除术1350例,发生近期并发症74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手术方式:本组行毕Ⅰ式吻合260例,毕Ⅱ式吻合1090例(其中结肠前1040例,结肠后5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与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采用Billroth I式吻合术式组41例,采用Billroth II式吻合术式组39例,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出血,近侧瘀积,输出梗阻,肠粘连及综合评分情况.患者预后情况采用Goligher修改的Visick分类手术治疗效果评级,Ⅰ级预后良好,Ⅳ级预后最差.结果 2组患者病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I式组术后处于II级状态的患者显著多于Billroth II式组 (P<0.05).2组术后吻合口出血、近侧瘀积、输出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illroth I式与Billroth II式创伤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综合利弊,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雅  童红卫 《浙江医学》1997,19(5):269-270
我院1975~1995年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960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近期并发症52例(5.4%),发生原因与术式选择有关的16例、与操作不当有关的24例、其它原因12例,其中死亡5例。现报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Hp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行^13C呼气实验测Hp,并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13C呼气实验测Hp。结果:肝硬化的胃粘膜Hp感染病例13例,感染率30.95%,非肝硬化的胃粘膜Hp感染病例20例,感染率47.61%,肝硬化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的Hp感染率,两组资料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Hp感染不参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的发病过程,对肝硬化有胃粘膜病变的患者,无需常规根除、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各期胃粘膜损害进行观察,表明EHF 出血性胃炎具有特征性:消化道症状越重,胃粘膜损害越重,多样损害交互重迭存在,病变部位以胃底胃体部较重,而胃窦部次之(P<0.05),重者可累及食道、贲门、十二指肠,直视图象与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其他任何原因所致的胃粘膜损害迥然不同。讨论了 EHF 患者做胃镜检查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08年12月,手工检索纳入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等。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38例患者。研究结果:①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男女比例约为2:1,平均年龄约为53岁;@238例患者中接受毕Ⅰ式手术者46例,接受毕Ⅱ式手术者(包括Roux—Y吻合术)192例,比例约为1:4,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3.2%~7.0%;③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及胃肠减压或呕吐后症状缓解等;④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愈率约为98%。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主要近期并发症之一,临床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其治疗手段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院1973年10月~1986年8月施行全胃切除的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病理检查及手术并发症等。术后近期死亡5例,手术病死率6.8%。随访58例(86%),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34%和22%。半数以上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指出患者的年龄大小、病期长短及组织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不大,但癌肿的浸润程度尤其是胃壁浆膜层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范围、全胃切除同时采用不适当的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0.8%)、感染等并发症及营养不良、恶液质等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对胃粘膜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胃粘膜保护因子的影响 ,探讨其胃粘膜保护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进行 4项指标的检测 ,每组又分为 4个亚组 ,即对照组 L arg组 L NAME组 L NAME L arg组 ,各组经不同药物处理后 ,检测 :①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糜烂面积和深度 ;②通过Grees re action方法检测胃粘膜一氧化氮含量 ;③中性红分泌法及胃粘膜池模型方法检测胃粘膜血流 ;④血气分析检测胃粘膜中HCO3 -分泌。结果 L arg组大鼠给予无水乙醇灌胃后 ,其胃粘膜溃疡面积和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L NAME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 NAME L arg组胃粘膜溃疡面积和深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 arg可显著增加胃粘膜一氧化氮浓度 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HCO3 -分泌 ,给予L NAME后该促进作用消失 ,而单独给予L NAME可显著减低胃粘膜一氧化氮浓度 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HCO3 -分泌。结论 一氧化氮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增加胃粘膜血流和促进HCO3 -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石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石症的病例特征,并探讨其可能形成机制。方法随访胃癌根治术术后长期存活(5~10年)和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观察比较术后胆结石的发病情况。结果共随访145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45例(31.0%)出现胆结石;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1例,胆结石发病率为22.0%;两组胆结石发病率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的6.5%(P<0.01)。结石的发病与淋巴结清扫程度有关,清扫范围越广发病率越高(P=0.0107);以不经十二指肠通路的Roux-en-Y、毕II式消化道重建的发病率更高。胆结石以多发性小结石为特点。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有较高的胆石症发病率,两者密切相关;胆道动力学改变在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因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将86例按肿瘤部位浸润范围归纳为 6类 ,施行不同手术方式。①残胃部癌 13例 ,9例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②残胃贲门部癌 4 6例 ,3 8例施行了全胃贲门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③贲门部癌 8例 ,直径小于 3cm ,施行贲门部食管胃局部切除、食管残胃胸内吻合 ;④食管下段部癌 11例 ,施行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 ;⑤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7例 ,5例施行了全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术 ;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襻式吻合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1例 ,施行食管大部切除 ,倒转近端空肠襻代食管 ,食管空肠弓上吻合、空肠空肠吻合。结果  72例再次手术切除了肿瘤 ,手术切除率 83 .7%。术后 2例分别死于结肠坏死和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 3例 ,吻合口狭窄 6例 ,切口感染 7例 ,脓胸 3例 ,膈下感染 3例 ,剖胸止血 1例 ,结肠坏死 1例。随访 1989~ 1999年 5 5例切除病人 ,术后平均寿命超过 2年。结论 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仍应采用积极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选用合适手术方式 ,注重手术质量 ,是提高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溃疡和胃癌患者的胃液与胃粘膜的菌谱构成。方法:对75例消化性溃疡和57例胃癌患者胃液与胃粘膜进行菌谱分析。结果:(1)胃粘膜细菌阳性检出率溃疡组为94.23%,胃癌组为100.00%,胃液细菌检出率溃疡组和胃癌组分别为36.00%,78.95%。(2)细菌阳性检出组胃液pH均值为4.77±2.44,阴性组为2.05±0.8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H值升高与细菌检出率呈正相关。(3)胃液菌谱主要由四联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氏菌等构成,胃粘膜菌谱以厌氧菌为主。(4)溃疡组与胃癌组菌群构成不同,后者亚硝化菌株、类杆菌及梭菌等检出较前者多。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急性胃粘膜病变 (AGML)常常并发大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约占 10 %左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科自 1981~ 1996年间共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病人 4 1例 ,年龄在 16~ 69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岁 ,男女比例为 3∶1。其发病原因有 :颅脑损伤 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