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 (CNS)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CNS损害的SLE 2 1例的临床资料 ,并与无CNS受累的SLE 96例对照。结果 :SLE合并CNS损害的表现为癫痫(5 7 1% )、精神异常 (2 8 6 % )。CNS损害组的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病情活动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分析表明 ,CNS病变组患者抗SSA和Sm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复合物 (I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补体C3 水平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5 )。CNS损害组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或甲氨蝶呤 (MTX)与地塞米松 (DXM)联合鞘内注射治疗 ,明显改善或好转 17例(81 0 % ) ,死亡 3例 (14 3% )。结论 :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有利于SLE合并CNS损害 (SLE -CNS)的治疗和患者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尿中不同种微量蛋白的改变对早期诊断肾脏损害的意义及免疫调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定量分析 2 0例健康志愿者及 5 2例SLE患者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组和阳性组 )免疫调节治疗前后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RF)及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结果 SLE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尿中RBP、ALB、TRF、IgG含量分别升高到健康对照组的 19 8、30 9、19 5、5 5倍 ,尿蛋白阳性组患者尿中RBP、ALB、TRF、IgG分别升高到正常组的 10 5 7、2 10 8、135 5、31 5倍。两组间差异显著(P <0 0 0 1)。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SLE尿蛋白阴性组下降的幅度较大 ,RBP、ALB、TRF、lgG分别下降了 4 0 1%、4 9 8%、6 8 8%、80 6 %。而尿蛋白阳性组下降的幅度比前者略小 ,四种蛋白分别下降了31 5 %、4 9 5 %、4 0 4 %、4 2 2 %。结论 SLE患者在临床诊断为狼疮肾炎之前 ,尿蛋白量已明显增加 ,尿RBP、ALB、TRF及IgG升高 ,提示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均受损 ,其中以ALB升高最明显。因此 ,ALB、RBP可作为早期诊断LN较为敏感的指标。早期治疗SLE肾损害疗效较为明显 ,尿TRF及ALB可作为较为敏感的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SLE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 (TM ) ,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及抗心磷脂抗体 (AC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86例SLE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血浆TM和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包括P ANCA和C ANCA )及抗心磷脂 (包括ACL IgM和ACL IgG )抗体水平。结果 :( 1)SLE活动组TM ( 8 0 5 9± 2 13 3 )ng/mL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 ( 4 15 4± 0 70 5 )ng/mL和对照组 ( 4 719± 0 691)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SLE稳定期与对照组T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SLE活动组ANCA (阳性率2 2 % )及ACL(阳性率 3 2 % )阳性率高于SLE稳定期ANCA(阳性率 13 % )和ACL(阳性率 2 4% )及对照组 (全阴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稳定期组ANCA和ACL阳性率与对照组 (全阴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患者血浆sTM、血清ANCA及ACL水平与SLE活动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作为判断活动性及治疗效果的指标 ,有提示伴血管性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7,自引:10,他引:77  
目的 :研究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 :12 9例 MODS患者 ,根据有无胃肠功能障碍分为 MODS伴和不伴胃肠功能障碍组 ,又依据是否应用大黄治疗分为大黄和非大黄治疗组 ,观察几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缓解率、存活率等。结果 :12 9例 MODS患者中 81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 ,其发生率为 6 2 .8%。其中 5 4例患者接受大黄治疗 ,有效率为 6 1.1% ;2 7例患者为非大黄治疗组 ,胃肠功能恢复率为2 5 .9%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5 4例 MODS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 ,有 2 8例患者存活 ,存活率为 5 1.9% ;2 7例 MODS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其它胃肠动力剂治疗后有 6例患者存活 ,存活率为 2 2 .2 %。 2 9例 MODS不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有 12例存活 ,存活率为 41.4% ;19例MODS不伴胃肠功能障碍者接受其它胃肠动力剂治疗后 ,有 7例存活 ,存活率为 36 .8%。在累及 4个以上器官的 MODS患者中 ,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其存活率明显高于非大黄治疗组 (P<0 .0 5 )。结论 :大黄对 MOD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胃肠道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活性水平、活化蛋白C抵抗 (APCR)和狼疮样抗凝物质 (LA)阳性率 ,探讨SLE患者发生血栓的机制。方法 用凝固法在SysmexCA 15 0 0、CA 6 0 0 0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 4 4例SLE患者和 4 0例正常对照的血浆PC、PS活性、活化蛋白C反应性和LA。结果 SLE组血浆PC、PS活性分别为 (10 6 5± 14 3) %、(98 8± 19 6 )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SLE组APCR阳性率为 36 4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 (P <0 0 1) ,SLE组LA阳性率为 18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 (P <0 0 5 )。相关性分析表明LA、APCR阳性均与SLE患者血栓形成有关 (均P <0 0 5 ) ,LA和APCR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PC、PS活性无关 ,与APCR、LA有关 ,且APCR与LA密切相关 ,APCR、LA是SLE患者血栓形成危险性增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 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诊治中开展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其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运用奇偶数排序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综合护理模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肌酐、尿素氮、钠、钾及氯等生化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化指标数值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 O2)及血浆实际碳酸氢盐(AB)等血气指标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 0. 05),因治疗器械警报导致提前下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诊治中开展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提高临床诊治有效性,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金巧  王金铠  宋晓宁 《临床荟萃》2007,22(21):1577-157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妇女。生育一直是育龄期SLE患者关心的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SLE合并妊娠的流产率虽明显下降,但仍高达20%左右[1],因此,医生多建议SLE患者采取避孕措施。我们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SLE,有些  相似文献   

9.
CD4+T细胞细胞因子测定及在SLE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测定对SLE患者治疗及疗效监测的意义。方法  37例SLE患者和15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IFN γ、IL 2和IL 4在CD4+ T细胞内的分泌。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IFN γ和IL 2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IL 4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静止期SLE患者IFN γ、IL 2和IL 4在CD4+ 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IFN γ和IL 2降低的SLE患者发病年龄小 ,病情较重。结论 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测定可用于指导SLE患者的治疗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 ,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4 7例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CRRT治疗组、血浆置换 (PE) +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 ,前两组在基础疗法组基础上分别予 CRRT或 PE+CRRT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 ,血氨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介素 6 (IL 6 )等。结果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患者的清醒率分别为 75 .0 %、86 .7%和 31.3% ,存活率分别为 2 5 .0 %、4 6 .7%和 6 .2 5 % (P均 <0 .0 5 )。CRRT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TNFα、IL 6比基础疗法组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血清胆红素、总胆汁酸 (TBA)下降和基础疗法组比较无显著变化 (P均 >0 .0 5 )。 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并发症少。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肝性脑病 ~ 期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 4 4 .4 %和 6 2 .5 % ,明显高于 ~ 期患者的存活率 0和2 8.6 % (P<0 .0 5 )。结论 :CRRT是辅助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早期联合 PE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骶裂孔置管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2 5 4例应用脊椎微创介入术 (MinimallyInvasiveTechnic ,MI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方法 :回访术后 1.5~ 3年患者 ,统计其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AnalogueScale ,VAS) ,以及介入后持续治疗情况 ,并对照MIT治疗前、治疗后 3~ 5天的VAS。结果 :失访 6 7例 ,对获得 187例资料VAS对照 ,治疗前为 8.5 7± 0 .5 5 ;治疗后 3~ 7天为 3.2 9± 0 .76 ;1.5年~ 3年为 2 .38± 0 .74 ,与治疗前和治疗后 3~ 7天对照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后 1.5~ 3年 15 4(82 .4 % )例疼痛完全解除 ;2 8(15 .0 % )例需要间断治疗 ;5 (2 .7% )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MIT可以使 82 .4 %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 1.5~ 3年后疼痛没再复发。  相似文献   

12.
尚桂珍 《中国康复》2003,18(4):238-238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 82例发病 <3d的脑梗死患者分为HBO组 4 2例和对照组 4 0例。HBO组接受高压氧和药物治疗 ,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 1个月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O组基本痊愈 8例 (19.0 % ) ,显著进步 2 0例 (4 7.6 % ) ,进步 12例 (2 8.6 % ) ,无变化 2例 (4 .8% ) ;对照组分别 7例 (17.5 % )、13例 (32 .5 % ) ,18例 (4 5 .0 % )和 2例 (5 .0 % )。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并发出血或血栓形成 ,本文首次对其血浆中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EPI)与抗凝血酶 (AT -Ⅲ )进行研究 ,并探索其病理机制与临床的联系。方法 ①TFPI抗原测定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 ;②AT-Ⅲ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SLE(2 2例 )血浆中TFPI:Ag为 195 .73± 19.80 (ng/ml,x±s)与对照组 (30例 ) 144 .80± 2 3.18相比 ,明显增高 (P <0 .0 1) ,其中 5例患者经治疗后TFPI:Ag转为正常。SLE(18)例血浆中AT -Ⅲ :A为 76 .78± 8.30 (% ,x±s)与对照组 (30例 ) 10 0 .5 0± 13.30相比 ,明显降低 (P <0 .0 1)其中 5例患者经治疗后AT -Ⅲ比治疗前更显低值 (P<0 .0 5 )。结论 SLE病理有广泛的组织损伤 ,且多涉及血管内皮 ,故组织因子过度表达、血小板活化 ,致TFPI:Ag反馈性增高 ,治疗后可盼恢复正常。AT -Ⅲ :A受TF抑制故降低 ,治疗后可能系病变血管以血栓形成作修复过程 ,AT -Ⅲ在慢性凝血过程中继续消耗而更为降低。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较探讨原发性支架植入术 (primary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 tion ,AMI)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接受再灌注治疗 (经静脉溶栓治疗或原发性支架植入术 )的AMI患者 134例 ,其中 79例患者接受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 ,5 5例患者接受经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支架组的即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 (98.7%vs.74 .5 % ,P <0 .0 0 1) ;远期随访 2 2 .3± 10 .9个月 ,支架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低于溶栓组 (7.6 %vs.2 0 .0 % ,P <0 .0 5 ) ,靶血管血运重建 (target-vesselrevascularization ,TVR)率明显低于溶栓组 (3.8%vs .32 .7% ,P <0 .0 0 1)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 (15 .2 %vs.5 6 .4 % ,P <0 .0 0 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率 (P =0 .0 34,OR =0 .2 99)和MACE发生率 (P =0 .0 0 1,OR =0 .2 19)。结论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能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减少TVR ,降低远期心源性死亡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清抗SmD1、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dsDNA)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例SLE患者、14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抗dsDN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SmD1、AnuA用德国IMTE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结果 SLE患者单项检测抗dsD 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2. 5%、80. 0%、72. 5%,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 5%,诊断效率为85. 2%。结论 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SLE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综合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2月所有因 SCAP致 ARDS入住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氧合指数 (Pa O2 /Fi O2 )、肺内分流 (Qs/Qt)、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PEEP)水平、ICU停留时间、肺炎吸收指数、氧合改善率、病死率及直接死亡原因等 ,评价应用 GC对缺氧与休克纠正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2 4例患者中 ,未接受 GC治疗 7例 ,痊愈 5例(71.4 % ) ,死亡 2例 (2 8.6 % ) ,直接死亡原因分别为 ARDS(拒绝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接受 GC治疗 17例 ,仅痊愈 5例 (2 9.4 % ) ,死亡 12例 (70 .6 % ) ,主要死亡原因为 MODS(6例 ,75 .0 % ) ,少数为 ARDS与休克 (各 1例 ,12 .5 % )。痊愈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等临床参数与死亡者无显著差异(P>0 .0 5 ) ,但治疗后除 Pa O2 /Fi O2 和 Qs/Qt改善、休克纠正明显外 ,肺部感染有效率高 (P<0 .0 0 1)。结论 :GC能协助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纠正 SCAP等肺内性 ARDS的顽固性缺氧和休克 ,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生存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 14%(P 0. 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 00%,显著高于治疗组的5. 71%(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高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治疗1年后,治疗组生存率、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能够显著提高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存活率,改善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伴急性肾衰竭 (ARF)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 CRRT治疗 2 2例伴 ARF的 MODS患者 ,所有患者CRRT治疗前后均记录液体摄入量 ,每日检查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 )、血钾、血碳酸氢根浓度、动脉血p H;对 10例存活患者 (存活组 )和 12例死亡组患者 (死亡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分析应用间歇性血液透析 (IHD)治疗 17例伴 ARF的 MODS患者的液体摄入量 ,每日晨 SCr、BU N、血钾。结果 :CRRT组和IHD组每日液体摄入量分别为 (5 2 37± 10 6 ) m l和 (2 319± 87) ml(P<0 .0 5 )。 IHD组透析间期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13例次 ,发生容量依赖性心功能衰竭 8例次 ;而 CRRT组分别为 3例次及 1例次 (P均 <0 .0 1)。IHD组每日晨平均 SCr、BU N均高于 CRRT组 (P均 <0 .0 5 )。 IHD组和 CRRT组存活率分别为 35 .3% (6 / 17)和4 5 .5 % (10 / 2 2 ,P>0 .0 5 )。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 ,病情更重 ,需要机械通气患者数更多。结论 :CRRT控制伴ARF的 MODS患者酸碱平衡、液体平衡及氮质血症优于 IHD;伴 ARF的 MODS患者的预后与原发病、衰竭器官数、年龄等因素有关 ;CRRT可以改善危重 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沈洪医生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教授( shenhong@em1 2 0 .com)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是心脏最常见的急危症 ,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近些年 ,冠脉介入性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 ,给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患者带来福音。但是 ,随着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增多 ,约出现 2 0 %~ 3 0 %的再狭窄使患者再度发作心血管急性事件 ,这无疑又带给医生和患者在进行高成本、高期待值治疗上的困惑。如何很好地选择适应证、解决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提供 1例病例 ,并针对有关介入治疗后再狭窄问题开展讨论。病历介绍 :患者男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80岁以上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仅接受支持治疗和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24例患者FAB分型M2型10例(41. 7%),M4型7例(29. 2%),M5型4例(16. 7%),未分型3例(12. 5%)。22例(91. 0%)患者合并基础疾病。13例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8例(61. 5%)获得PR及以上的缓解。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周,显著高于支持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周)(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WBC≥50×109/L、ECOG评分≥2和接受支持治疗为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80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的患者半数以上获得PR及以上的疗效,且较支持治疗有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