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英姿  于杰  张玉臣 《山东医药》2004,44(16):29-29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会对肝脏的功能和结构产生影响和损害,甚至造成药物性肝病。2000~2003年,我们应用凯西莱治疗药物性肝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12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12类药物与药物性肝病有关,前5位依次是抗结核药、中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及抗痛风药。②临床表现不同。③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其中肝细胞损害型为49.6%。④停药后保肝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上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刁保忠  贾贻红 《山东医药》2007,47(22):69-69
药物性肝病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其发病数量和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对9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3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掌握。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1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部分患者结合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可使诊断更为明确。结果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菌素类药占22.6%(7/31),中药占19.3(6/31),抗结核类药占12.9%(4/31),抗肿瘤类药占9.6%(3/31),解热镇痛类药9.6%(3/31),抗甲状腺类药6.4%(2/31)、其他药物占6.4%(2/31),另有4例(12.9%)用药不详。临床分型:急性药物性肝病26例,慢性药物性肝病5例。临床表现根据药物不同作用机制而有所不同,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解毒治疗,30例预后良好,有1例用抗结核药物患者致肝硬化。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根据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对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名称与病例数、临床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占主要地位,同时解热镇痛药、化疗药物也较常见。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有关药物,给予支持治疗,静滴维生素C、甘草酸二铵等药物,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 ,由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日益增多。据统计因黄疸而住院的病人 2 %~ 5 %由药物引起 ,药物性肝炎占成人肝炎的 10 % ,5 0岁以上者高达 4 0 % [1] 。本文回顾分析了大坪医院 6 8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大坪医院 1995~ 2 0 0 1年确诊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共 6 8例 ,男 36例 ,女 32例 ,年龄 2 0~ 73岁 ,平均年龄 5 1岁。对所有患者的病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见表 1。表 1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分类药 名n药 名 n抗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1993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院收治药物性肝病患者5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0~80岁。均符合以下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用药后1~4周(或更长时间)出现肝病表现;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3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6%;4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征象;5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6用药前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抗HEV等)均阴性;7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标准1加2~7中任何2项即可考虑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DIL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DILD的诊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48例DILD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进行研究。结果引起DILD的药物以抗生素类药物(12.1%)、中药(23.0%)、抗结核药物(8.0%)、抗肿瘤药物(7.2%)、免疫抑制剂(14.5%)为常见。临床表现以纳差(62.5%)、乏力(55.1%)、恶心(51.3%)、黄疸(37.2%)、腹痛(18.3%)、瘙痒(12.9%)、皮疹(4.6%)等多见;肝性脑病、腹水、凝血酶原时间、黄疸等因素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和加强DIL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对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二○二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ALS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A、TBIL均显著降低,其PTA显著上升,观察组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痊愈率39.5%,存活率44.2%,死亡患者平均存活天数(29.7±7.1)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25.6%及(15.2±3.9)d(P0.05);观察组43例患者出现72例次并发症,包括9例次(12.5%)血浆反应,21例次(29.2%)呃逆,30例次(41.7%)手足口唇麻木,3例次(4.2%)中空纤维管破裂,5例次(6.9%)血压下降,4例次(5.6%)留置管感染。结论 ALSS能够有效改善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其并发症处于可控范围内,治疗的安全性也可得到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琴  吴亚云  程明亮 《肝脏》2007,12(5):381-382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时有发生,但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且由于药物性肝病(DILI)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复杂,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漏诊和误诊。对2004-2006年我科诊断的54例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DILI的认识,以利于对DIL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54例DILI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及部分门诊病人。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17~78岁,平均44.2岁,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给药后1~4周出现肝脏损害表现,有的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生;(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3)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4)…  相似文献   

12.
刘金旭  陈文梅 《肝脏》2007,12(5):426-426
本文对我院2000年—2006年12月收治的由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32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为2000—2006年我院诊治的由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64±10.12)岁。记录每位患者用药史、临床症状、体征、ALT、AST、TBil、DBil、GGT、ALP水平,以及治疗情况和转归。对所有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临床分型参照国际药物性肝损害分型标准[2]分为三型,即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结果一、患者服用中…  相似文献   

13.
王雅凡  金宏伟 《肝脏》2005,10(4):341-342
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ADR)等问题而住院,而药物性肝病约占ADR病例的10%~15%。为提高对这类疾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我们回顾性调查了我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病58例。  相似文献   

14.
林剑光 《内科》2007,2(4):527-528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有:抗菌素类药占36.3%(12/33),中药占15.2%(5/33),抗结核药占12.1%(4/33),抗肿瘤药占9.1%(3/33),解热镇痛药占12.1%(4/33),抗甲状腺药占6.1%(2/33),抗精神病药占3.0%(1/33),其它药物占6.1%(2/33)。临床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病21例,慢性药物性肝病12例。临床表现依药物的作用机制而不同,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及护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不同种类的药物均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性肝病10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1999-2004年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09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甲亢药、中草药、抗结核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逐年增加的,肝损伤发生时间因所用药物不同而差异很大,无临床症状者占22.94%,有症状者占77.06%.慢性药物性肝病7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02例(肝细胞损伤型67例,胆汁淤积型23例,混合型12例);治愈17例,好转81例,未愈10例,死亡1例.结论:药物性肝病多数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少数为慢性肝损伤,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分析,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76例药物性肝病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最主要的药物为中药制剂、抗结核药、抗生素、化疗药物、解热镇痛药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一般在用药后1~4周内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后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疗程3周至数月不等。结论药物性肝病尤其要注意中药制剂导致的肝病,主要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前提;绝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病378例病因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萍 《传染病信息》2006,19(4):212-214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病因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再认识。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药物性肝病患者3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1997年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评价。结果药物性肝病60%以上的患者有乏力、纳差及身目黄染,肝功能损害以ALT、AST、GGT及TB变化为主,且依据Maria评分≥15分的为82.01%(310/378),其中用药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①用药至症状出现或检查异常时间4d~8周占289例(76.46%);②从停药至症状出现时间为0~7d、8~15d、>16d的患者,分别为38例(10.05%)、42例(11.11%)、9例(2.38%);③停药至检查正常的时间,胆汁淤积<6个月,或肝细胞损伤<2个月者达305例(80.69%)。结论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且与用药关系较隐蔽,易误诊、漏诊。联合用药或用药加环境因素,以及用药前HBsAg阳性或长期饮酒会加重肝损害,使用中成药保健引起者近年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湖北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感染科430010):《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2):177—179【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1例药物性肝病患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有:抗菌素类药为19.4%(6/31),中药为19.4%(6/31),抗结核药为16.1%(5/31),抗肿瘤药为9.7%(3/31),解热镇痛药为6.5%(2/31),抗甲状腺药为6.5%(2/31),抗精神病药9.7%(3/31),其他类药为12.9%(4/31)。临床出现急性药物性肝病28例,慢性药物性肝病3例。临床表现依药物的作用机制而不同。患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及护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不同种类的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