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罩应用于全麻下短小手术中对麻醉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小儿疝气术,阑尾手术及五官科等短小手术ASA Ⅰ ~Ⅱ级9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n=45)和喉罩组(P组,n=45),每组各45例.监测两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插管时(T1)、停麻醉药时(T2)、苏醒拔管时(T3)、苏醒拔管后15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变化,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的情况及术后12h、24h、48h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1)术中SpO2、PET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T1时的SBP、DBP与T0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的T3、T4时与T0比较SBP、DBP显著性升高(P<0.05),P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3)两组HR于T1、T2、T3、T4时与T0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5),T1、T3时T组明显高于P组(P<0.05);(4)P组患者T2时与T1、T3比较PETCO2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T2时与T1、T3比较高于T组(P>0 05);(5)术后T组咽喉痛、声音嘶哑、咳嗽等情况的发生率高于P组(P<0.05).结论:喉罩在全麻小儿短小术中可提高围手术期麻醉质量,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比较适合于全麻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气道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胡丹露 《全科护理》2015,(4):347-348
[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对留置气管插管病人加强气道湿化的实施效果。[方法]对留置气管插管的145例病人停机拔管前使用呼吸过滤器,同时加强护理。[结果]病人留置气管插管期间呼吸道通畅,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运用呼吸过滤器可提高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湿化、加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祁津 《天津护理》2009,17(4):245-246
气管插管是抢救和治疗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气管插管术,虽然在抢救患者生命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防御功能,如治疗护理不当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现将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非气管插管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74例,最终纳入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气管插管麻醉手术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 两组行肺叶切除、肺段切除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肺叶切除、楔形切除、肺段切除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麻醉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气管插管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术者、患者及麻醉条件适合的前提下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杨春娥 《护理学报》2004,11(1):20-21
笔者通过报道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阐述痰痂形成的原因:(1)气道干燥,湿化不够。(2)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吸痰不彻底。管理措施:(1)用金霉素眼膏润滑吸痰管,使之易于插入,保证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插管远端3-5cm。(2)预防气道干燥,注重湿化效果,重视吸痰环节。认为气囊不需定时放气,只需不定时调整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7.
胡焕盛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93-1194
喉罩通气道(LMA)作为气管内插管的一种替代方法在短小手术全身麻醉呼吸管理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取得了公认的临床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气道建立不稳定易偏移、口腔分泌物易堵塞气道、密闭性差,反流误吸等.2004年Miller[1]发明并推出一种新型喉道通气装置SLIPA(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试以改善以往喉罩的不足.现将本科应用SLIPA作短小手术行全身麻醉的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收缩压(SBP)12.2~18.3kPa,舒张压(DBP)8.1~11.5kPa,中心静脉压(CVP)0.490~1.078kPa,心率(HR)59~86次·min-1,血氧饱和度(SpO2)97%~10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5.32~6.65kPa,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55,呼吸频率(f)16~21次·min-1。术中均无体动。术后1~2h下地活动,术后4~5h进食流质。结论胸段椎旁置管阻滞复合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用于胸腔镜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自主呼吸平稳,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安全、可行。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急诊垂危病人的气管插管时机与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危病人在心跳骤停前多有垂危呼吸的表现,主要有潮式呼吸,间歇呼吸及临终呼吸,为研究垂危病人及心肺复苏病人气管插管的时机及呼吸管理方法,本文对24例出现垂危呼吸的病人即行气管插管,辅以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并对同期38例心跳呼吸停止后插管的病人对照分析,将有关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认为垂危呼吸出现时即插管病人,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垂危呼吸病人的呼吸管理也较之心跳骤停后的管理有效。因此,急诊垂危病人一旦出现垂危呼吸征象,即应当作心肺复苏开始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经鼻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鼻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易固定、易耐受、留置时间长、避免气管切开、清醒患者有可进食、方便护理等优点。但导管内径小,清除气道分泌物困难,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因此,气道管理甚为重要。通过对34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认为做好气道管理必须做好插管前、鼻腔、口腔及气囊的管理,并要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11.
赵东芳 《华西医学》2010,(5):910-912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5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记录入室基础值(T0),置罩(管)前(T1),置罩(管)后即刻(T2),置罩(管)后5min(T3),拔除罩(管)即刻(T4),拔除罩(管)后5min(T5)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喉罩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时气腹前后不同时段的气道峰压(airway.maximum pressure,Pmax),潮气量(vital volume,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O2,PETCO2)。记录插罩(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T2时T组SBP,DBP和HR显著高于P组(P〈0.05),两组术中通气均满意;Pmax,VT和PETCO2组间比较各时点无差异(P〉0.05)。气腹后Pmax和PETCO2组内比较均高于气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罩(管)成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罩(管)期及术后24h并发症,喉罩组明显低于气管导管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管喉罩用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通气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盐酸艾司洛尔预防小儿全麻气管插管与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2mg·kg-1;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作为对照。观察麻醉前、插管前1min、插管时和插管后1、5、10min以及拔管时和拔管后1、5、10min两组患儿HR、MAp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基础MAP、插管前1min及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后10minMAP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个时间点A组患儿MAP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础HR、插管前1min及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后10minHR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个时间点A组患儿HR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减轻小儿全麻气管内插管和拔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在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无痛牙科)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和手控输注(MAN)组,每组30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时间用药量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2min、5min、10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差别,MAN组在术中的燥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P〈0.0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中明显波动。6例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P〈0.01),但经严密的观察与及时处理,手术结束后上述指标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TCI组与MAN组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口腔拔除阻生牙效果好、风险小,护理的配合对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插管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行纤支镜插管的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表面麻醉+瑞芬太尼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T0)、给药后(T1)、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T4)、插管完成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并对镇静效果进行Ramsay评分.结果 两组MAP在T1、T2、T3时组间比较及与组内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T1、T2、T3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组在T2、T3、T4、T5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患者的呼吸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困难气道患者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可抑制清醒患者的血管应激反应,对其呼吸抑制作用亦较轻,安全可行且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喉罩通气道和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道(LM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25)和气管插管组(T组,n=25)。观察插管(罩)前后、术中气腹和拔管(罩)前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气道峰压(Paw)和肺顺应性(C_L)的变化;比较两组第1次置管成功率、术中漏气、胃膨胀程度和术后咽痛等情况。结果:T组导管插入、拔出后的MAP、HR均较其插入和拔出前明显升高(P<0.05),L组则没有明显变化。气腹后两组P_(et)CO_2和Paw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C_L较气腹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P_(et)CO_2、Paw、C_L无显著差异。两组第1次置管成功率、术中胃膨胀程度无明显差异。术中L组有4例出现轻度漏气,不影响呼吸管理。术后24h咽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T组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道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全麻手术后期使用芬太尼对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使用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987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98)和芬太尼组(F组,n=489).对照组按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芬太尼组在手术结束前1h提前关闭吸入全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停止后,分别记录每组病人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记录病人有无剧烈呛咳、躁动,拔管后有无出现异常呼吸及拔管时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差异无显著性.F组病人拔管时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正常的时间,清醒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拔管的时间也早于对照组(P<0.05),而拔管后出现异常呼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于手术结束前提前关闭吸入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明显减少病人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缩短病人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的恢复时间,加快病人的清醒,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与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使用了依托咪酯脂肪乳与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于儿科短小手术的1 19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总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15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0min(T2)、30rain(T3)、60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较稳定,GE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各对应时点也明显低于GA组(P〈0.05),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插管后较麻醉前上升,单肺通气后无明显下降趋势;所有患者pH值、PO。、PaCO:均在正常范围内;PaO2插管后明显上升(P〈0.05),但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下降,GEA组较GA组下降更明显(P〈0.05);QS/QT值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0.05),GEA组较GA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可增加肺内分流,使PaO2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围术期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维持好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三组:全麻组(s组)、全麻-硬膜外1.0%利多卡因阻滞组(L1.0组)和全麻-硬膜外1.6%利多卡因阻滞组(L1.6组)。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45min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单肺通气时,三组患者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N(e〈0.01),PaO:显著降低(P〈0.05)。单肺通气15、45min时,L1.6组Qs/Qt显著大于S组(P〈0.05),Pa02显著低于S组(尸〈0.05)。与S组比较,L1.O组Qs/Qt和Pa02无显著性差异。麻醉期间L 1.6组和L1.0组患者心率亦显著慢于s组(尸〈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较高浓度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引起Qs/Qt增加,PaO:降低,而复合低浓度利多卡因则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即刻雾化吸入不同药物对术后咽喉部不适的改善情况。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分为四组:A组(呋塞米),B组(布地奈德),C组(氨溴索)及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50例。各组患者于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即刻雾化吸入相应药物,并于入室即刻(雾化前)、雾化吸入结束后即刻、雾化后6h、12h、24h、36h、48h、72h、96h对四组患者进行咽喉部不适(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评估并记录分值。结果 A、B、C组患者的咽喉疼痛评分在雾化吸入后36h低于D组,在雾化吸入后即刻到吸入后24h各时点的声音嘶哑评分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咽部异物感的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C组在雾化后即刻、雾化后12h、36h和48h记录点的评分低于D组,而B组在雾化后36h和48h记录点的评分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气管插管术后即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呋塞米、氨溴索均可在缓解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咽喉部不适方面取得确切的疗效,但在缓解咽喉异物感方面,呋塞米、氨溴索的作用优于布地奈德,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