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刺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髓样癌病例,采用MaxVisionTM试剂盒行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6例乳腺髓样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结果,取同期的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做对照研究。结果:乳腺髓样癌的免疫组化显示乳腺髓样癌组示ER阳性率为3/16(18.75%)、PR阳性率为4/16(25%)、HER-2阳性率为5/16(31.25%)、三阴性乳腺癌为8/16(5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ER阳性率为35/53(66.04%)、PR阳性率为32/53(60.38%)、HER-2阳性率为20/53(37.74%)、三阴性乳腺癌为6/53(11.32%);乳腺髓样癌组E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χ2 =11.107,P<0.01),乳腺髓样癌组中的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χ2=6.164, P<0.05)。乳腺髓样癌组中的HER-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无明显差别(χ2=0.224 ,p>0.05)。结论 乳腺髓样癌的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该类型乳腺癌患者预后是否良好,需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5例乳腺增生病标本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47.5%,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均未发生甲基化;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PR、C-erbB-2阳性表达无相关性,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的阳性表达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3基因甲基化在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进展中有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 2)在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7例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 2定位和蛋白表达,比较它们相互之间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 ER、PR定位于细胞核, HER 2定位于细胞膜,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9 1%、45 6%及 50 9%。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 271,P<0 05),与PR呈正相关(rs=0 748,P<0 01),与HER 2呈负相关 (rs=-0 347,P<0 01 );HER 2不仅与ER呈负相关 (rs= - 0 347,P<0 01),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rs=0 269,P<0 05 )。ER、PR、HER 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ER、PR、HER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术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在绝经后,ER、PR、HER 2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用以判断预后的意义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ER PR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ER和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②统计学处理:本结果采用x^2、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38/50)和0.00%(0/15),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②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R、PR和发病年龄无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pS2基因、ER、PR、c erbB 2与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主要临床指标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S2基因、ER、PR、c erbB 2和多药耐药基因MDR 1、GST π在 6 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  6 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pS2 5 5 %、ER 6 0 %、PR 5 1.6 7%、c erbB 2 4 0 %、MDR 175 %、GST π 5 3.3%。结论 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 pS2、ER、PR的异常表达及c erbB 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1(MT1)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4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MT1和ER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R、MT1在两组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4例乳腺癌中,ER与MT1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P=0.036,P=0.015)、临床分期(P=0.014,P=0.021)及淋巴结转移(P=0.014,P=0.006)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1与E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1,P=0.000;r=-0.454, P=0.007)。结论: MT1高表达和ER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归有关,联合检测MT1、ER的表达可为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髓样癌病例,采用MaxVisionTM试剂盒行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6例乳腺髓样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结果,取同期的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对照研究.结果 乳腺髓样癌的免疫组化显示乳腺髓样癌组ER阳性率为3/16(18.75%)、PR阳性率为4/16(25.00%)、HER-2阳性率为5/16(31.25%)、三阴性乳腺癌为8/16(5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ER阳性率为35/53(66.04%)、PR阳性率为32/53(60.38%)、HER-2阳性率为20/53(37.74%)、三阴性乳腺癌为6/53(11.32%);乳腺髓样癌组E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2 =11.107,P<0.01),乳腺髓样癌组中的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2=6.164, P<0.05).乳腺髓样癌组中的HER-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差异无显著性(2=0.224,P>0.05).结论 乳腺髓样癌的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该类型乳腺癌患者预后是否良好,需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谷胱甘肽转移酶π( 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和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多药耐药基因产物与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是否有关联。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1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LRP、TopoⅡ、ER、PR的表达,且结合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LRP、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4%、81.4%、51.5%。 LRP和TopoⅡ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块长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相关性(P>0.05);LRP和TopoⅡ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GST-π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 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未见相关性( P>0.05)。 LRP、GST-π、TopoⅡ两两之间无相关性( P>0.05)。结论 GST-π、LRP、TopoⅡ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多药耐药有关,且LRP和TopoⅡ与乳腺癌的转移有一定关系,GST-π与ER、PR负性相关。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经病理科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50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乳腺间质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结果 CD34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78%、48%及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0,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α-SMA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46%、62%及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72,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α-SMA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结论 富含α-SMA阳性表达而缺少CD34阳性表达的乳腺间质细胞更加有利于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显著顶浆分泌性柱状变化(CAPSS)的乳腺导管上皮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肿块乳腺粗针穿刺活检(CNB)病例共 144 例,包括 CAPSS 不伴有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6例和 CAPSS 伴有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08例.将其CNB结果与相应的肿块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伴有 CAPSS 病变的活检中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病例占21.5%(31/144);凡伴有 CAPSS 病变的无论是否伴有不典型增生,均有浸润癌或原位癌的存在,尤其是有倾向表明 CAPSS 伴有不典型导管增生的病例组其恶性病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组别(P=0.001).结论:CAPSS 病变的存在与癌性病变的共存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伴有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乳腺良恶性增生中Cyclin D1蛋白表达的观察,研究Cyclin D1在乳腺良恶性增生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早期乳腺癌和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乳腺增生症、乳腺良性肿瘤、早期乳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 D1蛋白在乳腺增生症中不表达;在乳腺良性肿瘤中表达率为7.5%;在乳腺恶性增生中表达阳性率为54.0%,其中早期乳腺癌为52.4%,浸润性导管癌为55.0%.Cyclin D1在早期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三者阳性率分别为52.4%,55.0%,53.3%.结论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在乳腺的良恶性增生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可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乳腺癌组最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 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 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最低,乳腺癌组中MVD值最高,4组MVD值旱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痛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血小板反应素表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 ,TSP)在正常乳腺和三种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0 8例乳腺外科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P蛋白表达。结果:TSP表达在四种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TSP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细胞增殖的作用,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乳腺病变组织中BcL-2,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杞英  牛保华  俞智君  王建军 《医学争鸣》2000,21(10):1283-1285
目的 观察 Bcl- 2 ,p5 3蛋白在浸润前系列乳腺病变(包括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小叶增生、导管原位癌 )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18例导管增生、10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10例小叶增生 ,45例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 Bcl- 2和 p5 3蛋白的表达 .结果  Bcl- 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增生、ADH、小叶增生组织中均阳性 ,而 p5 3蛋白染色阴性 .DCIS病例中 ,Bcl- 2蛋白表达阳性 34例 (76 % ) ,而 p5 3蛋白阳性 11例(2 4% ) .Bcl- 2蛋白表达与 DCIS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0 .0 1) ,6 7% DICS病例表现为 Bcl- 2 + / p5 3-表达表型 ,还有33%不同于正常的表型 (包括所有 Bcl- 2 - / p5 3+表型 )多代表差分化病例 .结论  Bcl- 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导管增生、ADH、小叶增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高于乳腺 DCIS.大部分DCIS病例表现为 Bcl- 2 + / p5 3-表型 ,与正常乳腺上皮、良性增生病变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otch1、环氧化酶-2( COX-2)和E-钙黏附蛋白( E-cad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腺病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1, COX-2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Notch1,COX-2,E-cad的阳性表达率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织中Notch1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E-cad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 COX-2和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OX-2,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Notch1和COX-2高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Notch1和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Notch1和COX-2表达在的检测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otchl受体的表达水平,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进行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乳腺癌组织和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Notchl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分析。结果(1)FQ—PCR技术检测显示乳腺癌患者Notchl基因表达阳性,DNA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NotchlDNA拷贝数稍高于非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表明Notchl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呈强表达,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otchl信号在乳腺上皮干细胞恶性转化中表达上调,Notchl基因可能是一种癌基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化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 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MLVD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分别为17.2±2.2、5.5±1.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2,P〈0.01);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2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27,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1,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LVD增高和HIF-1α的高表达,且MLVD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IF-1α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