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预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造影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0点系统穿刺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造影或者常规超声提示可疑病灶处增加1~2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病理阳性率及两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造影组病理阳性率(36.9%)显著高于对照组(27.0%)(P<0.05).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82.4%、71.4%、76.3%)均显著高于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64.2%、56.3%、60.0%)(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但由于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存在,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仍无法代替系统穿刺.  相似文献   

2.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共160例直肠指诊阳性和(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4ng/ml的患者接受了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即按照Eskew描述的方法,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6点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同时,增加在前列腺的中间部位及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远侧的穿刺点数,共穿刺活检13点。将增加的7点活检部位的病理结果与标准的6点穿刺活检技术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患者中有5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56/160),占35%。56例前列腺癌患者若仅采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将有12例患者漏诊,占21%。所有接受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的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13点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对前列腺进行6点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本组31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所有接受穿刺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总共112例直肠指诊阳性和/或PSA〉4ng/ml的患者接受了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即按照Hodge描述的方法,在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的矢状面,分别于前列腺的基底部、中间、及尖部各间隔穿刺3点,总共穿刺活检6点。并对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果:总共112例患者中有4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42/112),占38%。所有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相比。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果,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对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优势。方法 19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随机分为造影组60例,经直肠超声造影指导前列腺穿刺;对照组135例,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对比两组前列腺癌检出率、穿刺针数及单针阳性率。结果造影组60例患者,恶性42例,良性18例,前列腺癌诊断率为70.0%,共接受穿刺716针,平均12针;阳性针数352针,阳性率为49.2%。对照组135例患者,恶性95例,良性40例,前列腺癌诊断率为70.4%,共接受穿刺1431针,平均11针,阳性针数466针,阳性率为32.6%;两组前列腺癌诊断率和平均穿刺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针数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引导对前列腺可疑部位进行经直肠穿刺活检,能明显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穿刺的单针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61-1862
对前列腺癌疑似患者术前行核磁共振检查,并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基础上对磁共振显示可疑区域增加靶向穿刺,并与传统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核磁共振联合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传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基础上对核磁共振诊断的可疑区域增加靶向穿刺,可以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重复穿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3例直肠指诊阳性和/或PSA>4ng/m1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即在标准的经直肠超声引导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同时,增加前列腺中间部位及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远侧的穿刺点数,总共穿刺活检13点。将增加的7点活检部位的病理结果与标准的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进行比较。结果:213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者66例(31%)。66例患者如按6点穿刺方法,将有14例患者漏诊,占21%(P<0.05)。213例接受13点穿刺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常用的方法。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有感染甚至败血症导致死亡的报道,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属严重并发症。本次研究对68例住院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34例患者术前行1%聚维酮碘溶液灌肠,在穿刺术后预防感染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点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7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或直肠指诊阳性或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发现可疑结节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加可疑区域1~2针活检.结果 67例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检出前列腺癌42例,占62.7%;前列腺增生17例,占25.4%;前列腺炎8例,占11.9%.67例接受穿刺的患者15例术后出现血尿,7例出现血便,2例出现血精,1例出现发热,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对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在早期前列腺癌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36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结果 本组14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所有接受穿刺的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及其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系统穿刺活检术证实的7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术前超声造影及MRI检查数据,结合病理组织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其联合应用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 CEUS、DCE-MRI及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3.91%、82.61%和91.30%,特异度分别为76.92%、71.15%和57.69%,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92%、74.67%和68%,CEUS和DCE-MRI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单独应用一种诊断技术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应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高于单一检查的曲线下面积0.769(DCE-MRI)、0.754(CEUS),二者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一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DCE-MRI对前列腺癌的检测各具优势,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为前列腺癌的检出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可疑结节加6点穿刺改良方法前列腺活检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经直肠超声引导下采用可疑癌结节或血流信号异常增多区穿刺2针,加前列腺6点穿刺改良方法,即左右侧前列腺底、体、尖的外周区各穿刺1针,对158例前列腺可疑癌症患者进行活检,结合术前血液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经直肠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前列腺癌67例,增生伴前列腺上皮内瘤61例,增生伴炎症19例,单纯性增生11例;经直肠超声发现外腺区可疑结节91例,活俭为前列腺癌55例,增生伴前列腺上皮内瘤27例,增生伴炎症7例,单纯性增生2例,PSA〉40ng/ml组活检阳性率较〈20ng/ml组、20~40ng/ml组增高(P〈0.05);前列腺体积〉60m1组活检阳性率较〈30ml组及30~60ml组降低(P〈0.05)结论PSA浓度、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外腺有无可疑结节是影响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2 3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96至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逐年升高。(2)年龄≥80岁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高达46.73%(143/306);年龄〈50岁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较低,仅为16.22%(12/74)。(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4、4~、10~、20~、50~、〉100μg/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6.12%(49/304)、26.01%(129/496)、33.80%(195/577)、47.15%(174/369)、78.23%(97/124)、95.06%(154/162)。随着患者PSA浓度的上升,前列腺癌检出率逐渐增高。(4)前列腺体积≤20 m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14%(55/147);前列腺体积为20~30 m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8.06%(173/360);前列腺体积为30~40 ml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最高,为50.84%(181/356);而后随着患者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前列腺癌检出率逐渐降低。(5)前列腺癌患者(n=285)游离PSA/总PSA(f/t PSA)低于非前列腺癌患者(n=431)(0.14±0.11 vs 0.19±0.11),而PSA密度(PSAD)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0.70±0.68 vs 0.25±0.3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9、7.219,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可受多种因素如年龄、PSA浓度、前列腺体积、f/t-PSA与PSAD的影响,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与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活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共181例。所有181例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其中116例患者磁共振检查时发现可疑病灶而行靶向穿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97例,前列腺增生84例。采用χ2检验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与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81例患者穿刺共检出前列腺癌97例,检出率为53.6%(97/181)。其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63例,检出率为34.8%(63/181);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检出前列腺癌81例,检出率为44.8%(81/181);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830,P=0.015)。其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漏诊34例前列腺癌,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漏诊16例前列腺癌,分别占检出前列腺癌的35.1%(34/97)及16.5%(16/97)。181例患者共穿刺1 896针,其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1 448针,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448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1.8%(224/312),特异度为22.7%(360/1 584),准确性为30.80%(584/1 896),阳性预测值为15.5%(224/1 448),阴性预测值为80.4%(360/448);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9.8%(280/312),特异度为87.4%(1 384/1 584),准确性为87.8%(1 664/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脓肿抽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肝、胸腔及盆腔的38例脓肿患者分为两组。造影组18例,在介入穿刺抽吸术前进行超声造影,实时观察脓肿的灌注情况,准确测量脓肿中未增强的液化坏死区范围,并据此选择进针路径进行超声引导下抽吸术;非造影组20例作为对照,由常规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确定脓肿范围及穿刺路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抽吸满意度。结果造影组和非造影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3.3%,抽吸满意度分别为89%和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能更准确地勾勒脓肿的液化区域,对于提高抽吸的成功率及满意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修穆群  谢梅  应笑  龚君  邱杨 《全科护理》2014,(32):3021-3022
[目的]探讨鼻咽电子纤维镜下用2%含碘 Lugol’s 溶液染色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2%含碘 Lugol’s 溶液对观察组86例进行鼻咽黏膜染色检查,根据染色情况在不染色、淡染色区取活检,对照组90例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取活检,比较两组病人病理活检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5%和75.5%,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9%和64.4%,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穿刺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前列腺癌(PCA)的金标准,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改良6+1点前列腰穿刺对PCA的诊断价值,为PCA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穿刺方案。方法 经临床物理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百疑的PCA患者194例,对其中90例行6+1点穿刺,另104例行13点穿刺。分析两种穿刺方法在PCA诊断中的阳性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队 ①经直肠超声6+1点前列腺穿刺的90例患者中,病理检出PCA患者44例(48.9%),可疑PCA患者2例,穿刺中未发现严重术后并发症。②经直肠超声13点前列腺穿刺的104例患者中,病理检出PCA患牵55例(53.0%),21例(20.2%)患者出现出血、感染、尿潴留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1点前歹腺穿刺法阳性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PCA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ultrasound,TRUS)造影(TR-CEUS)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TR-CEUS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观察病灶造影灌注模式,对异常增强结节进行靶向穿刺、标记送检。同时将结果与49例非造影组前期常规11点穿刺比较,观察其诊断效率。结果 60例患者中10例弥漫型前列腺癌呈快速不均匀增强,18例结节型前列腺癌中共观察35个癌结节,呈高增强结节18个、等增强结节12个、低增强结节5个。前列腺增生32例,其结节多为均匀性高增强。造影假阳性7例,假阴性3例。靶向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28例,诊断率(46.67%)高于11点穿刺(28.57%)。结论 TR-CEUS是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指导靶向穿刺活检,提高穿刺准确效率及减少穿刺针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40例其他癌症患者(前列腺癌、胃癌、卵巢癌、直肠癌各10例)、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40名体检正常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hMAM水平并做比较。将68例乳腺癌患者按临床TNM分期、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ER)表达、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绝经分别分组并做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乳腺癌血清hMAM的Cut-off值。结果血清hMA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即诊断乳腺癌的可信度为82.5%[95%可信区间(CI):72.6%~92.4%];当hMAM的Cutoff值为8.43 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82.9%。乳腺癌组血清hMAM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其他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良性乳腺疾病组、其他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和Ⅳ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MAM阳性率(55%、75%)明显高于Ⅰ和Ⅱ期患者(25%、40%,P0.05),但hMAM水平无差异(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MAM阳性率(88%)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30%,P0.05),但hMAM水平无差异(P0.05)。不管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ER、原癌基因C-erb-2表达及是否绝经,其hMAM水平及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 hMAM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乳腺癌高危人群血清hMAM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