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21例。结果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21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6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Frankel分级:A级2例恢复至B级1例、1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5例恢复至D级3例、E级2例;D级5例恢复至E级3例、2例无恢复;E级6例仍为E级。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综合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分析31例应用椎弓根内固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者手术前后X线片,瘫痪恢复情况。结果 31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至95.8%,椎体后缘由术前74%恢复至96%。平均随访6.8个月,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2例无变化,余29例均提高1-2级。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C-臂线机摄片是预防定位错误和螺钉位置不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自2002年7月-2006年8月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年龄17~61岁,平均36.75岁.骨折根据Denis分类:屈曲压缩型10,爆裂型34例,骨折脱位型12例.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13例,B级8例,C级9例,D级17例,E级9例.结果 56例脊柱骨折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5年;A级13例中2例恢复至B级,11例未恢复,B级8例恢复至C、D级各4例,C、D、E级35例完全恢复.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复位满意、固定牢固、便于植骨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脊柱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及Dick、RF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0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平均恢复到10°(5°~1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10%~60%)平均恢复到90%(80%~100%)。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D级19例,E级8例。结论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9例。其中邻节段两椎体骨折7例,跨一节段两椎体骨折5例,跨两节段以上两椎体骨折4例,跨三椎体以上骨折3例。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1.5个月。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大部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和有限椎管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在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的同时,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49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组),4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距离、伤椎Cobb角.结果 98例均顺利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52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复位、固定(经皮组),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开放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开放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获随访6~25个月,经皮组较开放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两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同时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疗效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后路脊柱内固定方法。自1994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Dick、Steffee、RF、沈氏钉-钩、AF、中华长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1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新鲜骨折,男79例,女4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砸伤35例,摔伤36例,撞伤41例,其他伤8例。不全瘫20例,全瘫12例,无明显神经症状88例。两个椎体骨折T11、12骨折3例、T12L1骨折7例、L1、2骨折5例,其余为单椎体骨折。后弓角0°~45°,平均26.5°,椎体骨块向后移位占据椎管因早期无CT… 相似文献
10.
11.
我们对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15例及新鲜脊髓损伤3例,采用脊髓前外侧减压术。18例中有12例功能改善,各病例因外伤情况不同其恢复程度不同,其中不完全性神经根和园锥损伤予后较好;有运动功能比仅有感觉残留的病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后凸Cobb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后凸Cobb角恢复满意。随访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后凸Cobb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椎管减压及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介绍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性截瘫 32例。方法 依据骨折类型 ,神经致压骨块位置及椎管狭窄程度 ,分别选用不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间接复位减压 ,并通过后方或侧前方入路椎管直接探查减压。以影像学 Wolter分类结合 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经椎弓根短节段后路骨折内固定方法安全性好 ,椎管减压充分 ,Cobb′s角术前平均 2 8.5°,术后恢复至 6 .5°,2 9例 (90 .6 3% )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椎管减压术对外伤性不全截瘫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的间接椎管减压与稳定的三维固定作用及伤后早期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上述患者行AF、RF或DSS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5-25)个月,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4.5°恢复到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1.5%恢复到93.2%。31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1-2级。结论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X线检查 ,测量椎管矢状径、横径、椎管面积和Cobb角 ,计算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及矢状径与横径之比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矢状径与横径之比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 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 2 5分 )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 4 6~ - 0 5 2 ,P≤0 0 1) ,Cobb角与ASIA损伤分级呈负相关 (rs=- 0 36 ,P <0 0 5 )。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和后凸畸形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6例,均行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受累50例:T10 1例、T11 2例、T12 17例、L1 19例、L2 9例、L3 2例;双节段受累6例:T12和L1 5例、T11和T12 1例。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23例,C级15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及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由术前(1.5±0.2)cm恢复到(2.9±0.3)cm,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恢复到5°±2°。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20例,D级16例,E级9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畸形矫正、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性完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病例,并分析前路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内固定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15例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5.5年,发现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17°恢复到5°,Frankel分级恢复一级者5例,恢复二级者5例,无变化者5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我科自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1例,其中单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0例,三节段及多节段突出7例,合并椎体后缘骨赘6例,黄韧带肥厚5例,先天性椎体融合2例。合并先天性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9例。致压物主要来源于脊髓前方的单节段、二节段压迫脊髓,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术14例。三节段及以上多节段压迫脊髓,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型术7例。结果 21例经平均30个月随访,2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术后难以忍受胸腹部束带感缓解,但四肢肌力、大小便功能无恢复。19例按JOA评分,术前平均5.58分,术后提高到11.46分。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脊髓致压部位节段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较好地改善脊髓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