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锝[^99mTc]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e—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7例肾上腺肿块患者进行^99mTc-HYNIC-TOC显像,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1例,其他类型肿瘤216例。结果327例患者中^99mTc-HYNIC-TOC显像阳性86例,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1例^99mTc-HYNIC-TOC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4.0%、93.1%、83.2%、82.6%和83.4%。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评价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83例临床疑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与断层融合SPECT/C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83例患者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阳性19例,其中17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64例中有24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阳性56例中的38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阴性27例中有3例病理为嗜铬细胞瘤。生长抑素受体全身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5%、95.2%、68.7%、89.5%、62.5%,而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57.1%、74.7%、67.9%、88.9%。通过生长抑素全身显像检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肿瘤长径的ROC曲线示:AUC为0.735(95%CI=0.578~0.892,P=0.011),肿瘤长径的阳性诊断临界值为4.0 cm,诊断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75.0%。结论:生长抑素受体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较全身显像有更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特别是对长径较小或囊实性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31I-MIBG核素显像对肾上腺髓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12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21例嗜铬细胞瘤及15例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后两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结果,并与CT、B超等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肾上腺(包括腺外嗜铬细胞瘤组织)与本底及心肌的摄取比值.结果:131I-MIBG核素显像:嗜铬细胞瘤组11例呈一侧肾上腺区域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为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术后证实为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单侧肾上腺异常放射性浓聚伴全身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术后证实为单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转移),3例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2例仅表现为隐约显影(术前被诊断为正常),本组阳性检出率为90.5%;增生组8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3例双侧肾上腺清晰显影,4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仅隐约显影,阳性检出率为73.3%.摄取比值计算:上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铬细胞瘤组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结论:131I-MIBG核素显像对定位、定性诊断肾上腺髓质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功能检查方法,ROI技术定量分析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鉴别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嗜铬细胞瘤和9例髓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教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血压可正常或升高而超声亦不能完全鉴别其肿瘤的性质,但CT平扫为负值对髓质脂肪瘤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本组诊断符合率85.7%;血及24h尿儿茶酚胺及其终产物的升高对嗜铬细胞瘤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本组阳性率分别为60.7%和85.7%.结论血和24h尿儿茶酚胺及其终产物和CT检查对这两类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其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周小玲 《大家健康》2013,(1):179-18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提出鉴别诊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肿块一般较大(3~5cm),边界清楚而回声较强,形态规则,中心常发生液化坏死,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肾上腺髓肿瘤的定位与定性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超声显像诊断的肾上腺髓质肿瘤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19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2例。结果超声显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占9.33%(28/31)、定性诊断符合率占80.6%(25/31)。结论超声显像对肾上腺髓质肿瘤的定位与定性价值较大,但由于不同病理肾上腺髓质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熟练掌握其超声显像技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上腺肿瘤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肾上腺肿瘤超声图像信息,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15例,肾上腺转移瘤2例,嗜铬细胞瘤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髓样脂肪瘤3例,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瘤诊断符合率达86.2%(25/29)。结论超声具有较高的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是肾上腺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飞云  王小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02-3403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相关资料,2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CT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6.4%(19/22)。结论:CT扫描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DU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符合率93.1%,定性诊断符合率89.6%;二维超声可分为均质型与混合型。结论 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有较高的定性诊断率,有利于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 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 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