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乳腺X线钙化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X线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6例乳腺X线片钙化,回顾性分析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钙化特点。结果86例乳腺钙化中55例为乳腺癌,占64%;良性疾病31例,占36%。乳腺恶性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细、数目较多、密度较低、分布相对较广的特点。形态多为泥沙样、叉样、短棒状、断针样、多种形状,部分钙化沿导管走行。良性乳腺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租、数目较少、密度较高、分布局限的特点,形态多为沙砾样、斑片状、轨道状、圆孔状。结论乳腺X线摄影钙化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1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C-erbB-2阳性率为31.3%,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C-erbB-2的阳性率为74.3%,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C-erbB-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P<0.05),与激素受体(ER、P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反比(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C-erbB-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C-erbB-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erbB-2 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早期癌变及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增生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8.3%(41/60),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20.0%(3/15)(P〈0.05);但与患者乳腺癌组织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异常在乳腺癌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VEGF-C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乳腺良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癌(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6%,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5.6%)(P<0.001), VEGF-C的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1),但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HO-1在良、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4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检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增生症18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癌25例组织中的HO-1mRNA及HO-1蛋白,并检测HO-1酶活性,探讨HO-1在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HO-1mRNA表达(0.3755±0.062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0.1199±0.0810)、乳腺增生(0.15021±0.0479)及乳腺纤维腺瘤组(0.1834±0.054)(t=2.2992,P<0.01),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O-1表达(23.4617±7.0136,34.2712±4.3423)均高于正常乳腺(4.2742±0.821)及乳腺增生组(6.2525±1.0032)(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O-1酶活性(1.1458±0.0458,1.4646±0.04892)均高于正常乳腺(0.8935±0.0271)及乳腺增生组(0.9375±0.0302)(P<0.01),乳腺癌组织中的HO-1酶活性高于纤维腺瘤(t=3.7546,P<0.01)。结论:HO-1mRNA、蛋白表达以及HO-1酶活性的变化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变存在相关性,提示HO-1对肿瘤细胞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乳腺癌抑制候选物1(BCSC-1)和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和89例乳腺导管癌组织中BCSC-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乳腺纤维瘤组织和乳腺导管癌组织中,BCSC-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0%和62.92%,乳腺纤维瘤组阳性率高于乳腺导管癌组(P<0.05);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00%和66.29%,乳腺纤维瘤组阳性率高于乳腺导管癌组(P<0.05)。BCS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析表明,BCSC-1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2.60%)(P<0.01);BCSC-1的表达在Ⅰ期中阳性率(86.96%)显著高于Ⅱ期及以上患者阳性率(54.5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CSC-1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乳腺纤维瘤组r=0.7558;乳腺导管癌组r=0.7162)。结论 BCSC-1和E-cad... 相似文献
7.
应用一般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简称MC)已有报告。新近的研究认为,S-100蛋白(简称S-100)对MC及乳腺癌细胞具有特异性,国内未见这方面的报告。本文通过10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S-100标记,就M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意义及其是否参与乳癌的发生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癌、13例纤维腺瘤、40例乳腺增生、8例乳腺炎患者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乳腺癌的RI值,PI值比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炎有显著增高,而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血流频谱及二维图像进行鉴别分析,已预测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激素受体表达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CA)、乳腺纤维腺瘤(FA)、乳腺增生病(HDB)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对乳腺肿物标本进行ER、PR检测,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PR表达的阳性率,CA组为67.5%和68.5%,与FA组的95.1%和97.6及HDB组的90.5%和97.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FA组与HDB组ER、PR表达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组平均年龄和肿物大小分别与FA组和HDB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FA组和HDB组ER、PR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组,提示CA中有雌激素依赖性和非雌激素依赖性的差异,而FA和HDB对雌激素的敏感性更明显;随患者年龄增大,或随着肿物增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高。因此,应重视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对中、老年妇女乳腺肿物及时手术切除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强调术后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性治疗以减少疾病再发或转变的倾向,这种寓防于治的策略是中医"既病防变"思想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BRCA1、Bad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BRCA1、Bad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28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中BRCA1、Bad表达情况.结果 (1)BRCA1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39.3%(11/28)、76.0%(19/25),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Bad在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15%(3/20)、35.7%(10/28)、72.0%(18/25), Bad蛋白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RCA1、Bad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提示BRCA1、Bad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脑垂体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患者急性期血清脑垂体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T3降低(P<0.01),血清rT3、FSH、LH、GH和PRH增高(P<0.01),而血清T4、TSH无差别(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清T3降低(P<0.05),而其余各测定值无显著改变(P>0.05).(2)与轻型组和中型组比较,重型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3降低(P<0.05),而其余各测定值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性反应可引起T3下降,rT3及垂体激素升高,其中T3的降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深入研究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估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选取本市70名符合要求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参加调研,将以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接受为期4 w 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4 w 之后,分别检测两组前后的血脂指标、心肌酶谱以及甲状腺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各项功能指标均显示正常。结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够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治疗,可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推广至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前后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方法:29例乳腺癌Ⅰ~Ⅱ期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0~50岁,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手术前及术毕取血检测T3、T4、FT3、FT4和TSH,并检验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dTH,TH术前-TH术后)与丙泊酚公斤体重总用量(P/W)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麻醉手术前相比,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T3、T4、FT3,和TSH水平均降低;其中dTs和dFT4与P/W明显正相关(r=0.445,P=0.016),而dFT3与P/W呈明显负相关(r=-0.414,P=0.025),其他指标与P,W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TH水平下降,并且随着P/W的增加,T3降低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 (T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素 (T4 )、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清T3、T4 、TSH水平分别为 0 .8± 0 .2 8ng/ml、82 .2 1± 14.82ng/ml、5 .45± 2 .0 6mIU/L ,其中T3、T4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治疗后分别为 1.38± 0 .30ng/ml、95 .34± 15 .82ng/ml、5 .35± 3 .10mIU/L ,T3、T4 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CHF患者体内T3、T4 水平下降 ,且与CHF病情呈负相关 ,观察TH水平变化对判断CHF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呼吸衰竭患者53例,其中急性组患者19例,慢性组34例,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化学发光测定患者空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灵敏度促甲状腺激素(hTSH)的水平。结果急、慢性组FT3、FT4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组hTSH明显低于慢性组和对照组(P0.01),而慢性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可表现出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对呼吸衰竭患者疾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和N末端原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9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老年心血管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1组和A2组,A1组为心功能分级Ⅱ~Ⅲ级,A2组为心功能分级Ⅳ级;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B1组和B2组,B1组为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B2组为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测定所有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以及NT proBNP,组间NT-proBNP的比较取对数变换lgNT-proBNP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T3明显低于对照组,lg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FT3低于A1组,lgNT-proBNP明显高于A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FT3低于B1组,lgNT-proBNP明显高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中FT3明显降低,NT-proBNP明显升高,甲状腺激素和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脂素(visfatin)是一种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炎症等密切相关,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和脂质蓄积,其表达受多种因素的调控。甲状腺素参与机体包括脂代谢的各种生理过程,既促进分解代谢,又促进合成代谢,其分泌异常均可引起机体不适。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身免疫因素,常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visfatin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现通过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脂代谢相关内容阐述visfatin与甲状腺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