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方法 选取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脑DTI扫描(两组均为右利手),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扣带束前部及海马头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1)对照组左侧扣带束FA值(0.428±0.067)大于右侧(0.375±0.079;P<0.05).(2)患者组两侧相对应感兴趣区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左右侧胼胝体压部FA值(均为0.734±0.085)、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300±0.068和0.306 4±0.062)均低于对照组(0.785±0.045,0.428±0.067,0.375±0.079;均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双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支持脑内连接异常假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形似正常区"白质损害(WML)的特点及其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3月至10月收治人院的32例LI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健康志愿者分别做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脑部T1WI、T2WI、DWI、水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肼胝体压部等25个T1WI、T2WI"形似正常区"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值(FA)、平均弥散系数(ADC)值;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右侧额叶白质,肼胝体膝部,左、右侧前部扣带,左、右侧半卵圆中心.左、右侧视放射,左侧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左、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外囊的FA值降低;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的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42,P=0,021;r=0.388,P=0.016;r=-0.402,P=0.028).结论 LJ患者常规MRI上显示"形似正常区"的白质早期已存在广泛损害;部分受损白质区域FA值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动脉硬化可能在LI患者WML发病机制中超重要作用;DTI可作为早期发现WML、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主要脑区白质纤维束有无异常.方法 对未系统使用过精神药物治疗的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额叶白质、双侧扣带束前部和双侧海马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左右侧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组左侧海马头和胼胝体压部FA值[(0.17±0.03),(0.73±0.09)]显著低于对照组[(0.20±0.02),(0.7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左右侧扣带束前部FA值[(0.28±0.06),(0.29±0.05)]低于对照组[(0.43±0.07),(0.3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患者双侧扣带束前部、胼胝体压部及左侧海马头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提示其可能存在脑神经发育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水平和利用弥散张量技术来评估其脑白质结构改变,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及DTI脑白质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共纳入60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PD-N)、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D-MCI)和痴呆组(PDD)各20例。采用MMSE和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DTI技术对受试者不同脑区测定FA值。应用ELISA测定受试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含量。结果 PD-MCI组右颞叶、右后扣带束及胼胝体膝部和PDD组左枕叶、左前扣带束及胼胝体压部等脑区白质的FA值分别低于PD-N组(均P 0. 05),经Logistic回归后胼胝体膝部和左侧扣带前束脑白质FA值的下降具有特异性。行Spearman相关显示:左额叶、右颞叶、左枕叶、左扣带前束、右扣带前束、胼胝体压部FA值与PD的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P 0. 05); PD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MoCA评分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DTI技术能识别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部微结构改变,血清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缺血缺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12—2018-12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头颅平扫及DTI检查的年龄2岁患儿40例,所有患儿在围生期均有缺氧缺血脑病史,根据最终随访结果分为脑瘫组及非脑瘫组各20例。测量双侧大脑脚、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结果 2组间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丘脑后辐射、顶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内囊前肢、内囊膝部、额叶白质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定量评估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是否存在连合纤维束胼胝体及联络纤维扣带纤维束的超微结构异常。方法1.5T的MR成像仪下对12例PTSD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受试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双侧扣带水平部、后部等感兴趣区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双侧(左侧、右侧)扣带束水平部、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6、-4.13、2.84,P均小于0.05)。结论PTSD患者的边缘系统纤维束可能存在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能够提示白质纤维(white matter,WM)完整性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是否受到损害。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用SPM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SPM)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以像素为基础的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对两组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下列脑区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左侧额眶区和右侧额中回的白质、双侧颞下回白质、双侧顶叶内侧白质、右侧前扣带、双侧海马、双侧大脑脚、双侧岛叶、右侧放射冠和右侧小脑上脚。结论精神分裂症多个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损害程度,探讨DTI对SIVD白质损害的评估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是健康老年人(NC)、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AD患者,每组各20例。行常规MR I和DTI扫描后,测定相同感兴趣区(RO 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结果:SIVD组下额枕束、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上纵束等部位FA值下降,ADC值升高,与NC、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AD组前额叶、颞叶、海马、下额枕束、胼胝体膝部和扣带束等部位FA值降低,颞叶、海马等部位ADC值升高,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TI可以用来评估痴呆患者白质损害的程度,SIVD患者以下额枕束、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上纵束等部位受累为主,可作为与AD鉴别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脑白质完整性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门诊就诊的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58例(患者组)及年龄、BMI、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对照者57名(对照组)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完成临床相关量表的评定。比较两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分别对两组的DTI图像与BMI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向异性值(FA值)进行提值计算。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DTI比较存在两簇差异脑区,分别位于胼胝体压部及体部、右下额枕束,且患者组的FA值低于对照组。患者组BMI与右侧外囊的FA值呈正相关(r=0.531,P0.01);对照组BMI与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的FA值呈负相关(r=-0.497,P0.01)。结论:女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胼胝体压部、体部及右下额枕束白质完整性降低,肥胖所致的胼胝体完整性降低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患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表现。方法选取3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Signa Excite 3.0 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采集对象静息态功能MRI图像,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采集脑白质DTI图像。采用肯德尔系数评估静息态局部一致性,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BSS)分析脑白质纤维的分数各项异性(FA)、平行弥散系数(RD)、轴向弥散系数(AD)、以及平均弥散系数(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局部一致性降低,包括左侧前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右侧中央前后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舌回局部一致性减弱(FEW校正,P0.05)。观察组患者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右侧上纵束、右侧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左侧扣带的FA值显著降低(FEW校正,P0.05);双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双侧扣带、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上纵束、右侧大脑脚、右侧内囊前后肢以及右侧胼胝体体部和压部的RD值显著升高(FEW校正,P0.05);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以及右侧上纵束的MD值显著升高(FEW校正,P0.05);两组各脑区的AD值无显著性差异(FEW校正,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静息态局部一致性和脑白质纤维束存在改变,且明显区别于健康志愿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胼胝体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按规定序列作头颅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测定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FA值,并在入院当天进行PANSS量表评定.结果 病例组胼胝体体部FA值(0.33±0.10)较对照组(0.40±0.11)小,两组比较有差异(F=4.22,P=0.046);病例组男性胼胝体膝部FA值(0.51±0.08)较对照组(0.63±0.10)小,两组比较有差异(F=6.79,P=0.02);病例组女性胼胝体体部FA值(0.33±0.11)较对照组(0.46±0.08)小,两组比较有差异(F=7.08,P=0.014);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与胼胝体体部FA值无相关,而阴性因子分与胼胝体压部FA值(r=-0.38,P=0.04)则显著负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FA值减小,提示白质神经纤维的连续性中断,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不同联络纤维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采用测定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的方法,比较其纤维束完整性差异及与神经心理学量表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纵束和胼胝体膝部的FA值显著下降及ADC值显著升高;(2)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FA值与MMSE及Mo C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3)双侧海马区、双侧扣带束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不同脑区的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有助于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结构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10~16岁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5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族均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采用磁共振图像处理软件FSL(funtional MRI software library)工具包进行分析.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比较2组之间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全脑白质DTI的FA值,得到差异脑区.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评估认知功能,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2组脑白质差异脑区FA值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n=34)比较,患者组(n=35)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束、右上放射冠、左上放射冠FA值降低(t=4.726、2.855、2.547、2.943、3.178、2.969,均P〈0.05).患者组胼胝体体部FA值与符号编码、颜色、色词评分(r=0.34、0.38、0.36),扣带束FA值与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评分(r=0.34)、左上放射冠FA值与词语流畅性评分(r=0.37)呈正相关(均P〈0.05);对照组胼胝体体部(r=0.34,P〈0.05)及胼胝体膝部FA值(r=0.51,P〈0.05)与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首次发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异常,其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痴呆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非痴呆早期PD患者32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相匹配(P>0.05)。采用GE Signa HDxt America 3.0 T核磁共振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在AW4.4workstation工作站上运用the Functool image analysis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圆形感兴趣区(rigion-of-interest,ROI)对不同脑区白质纤维进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比较两组相应脑白质区域的FA值的差异。结果非痴呆早期PD患者的一些脑白质区域,如双侧颞叶、左侧前扣带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PD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出现较广泛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可能是其一些非运动症状的基础;采用DTI评估PD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个脑区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以期为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假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DTI扫描,检测脑内21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的微细结构,并与20名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患者组额叶、内囊前肢、外囊的左右两侧FA值和左侧颞叶、左侧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FA值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额叶左右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左侧大于右侧(P0.05);患者组内囊膝部和后肢FA值右侧大于左侧(P0.05),而对照组左侧大于右侧(P0.05)。患者组双侧外囊FA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未用药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个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降低,尤其是额叶皮层下环路更加显著,数个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的正常"左右"的偏侧性缺失或倒置,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神经病理假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患者扣带束和钩束的白质微观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Fazekas评分为2~3级的LA患者及30例对照组。LA组分为伴有抑郁(n=33)和不伴有抑郁(n=27)2个亚组。所有被研究对象均进行抑郁评估、3.0T头部MRI常规检查及DTI检查。使用PANDA软件处理DTI数据,提取双侧扣带束和钩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数值。结果 LA组双侧钩束及扣带束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伴抑郁亚组双侧扣带束和右侧钩束的FA值显著低于不伴抑郁亚组(P0.05);LA不伴抑郁亚组和对照组双侧扣带束、钩束之间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抑郁程度与右侧钩束(r=-0.27,P=0.037)、扣带束(左侧r=-0.329,P=0.01;右侧r=-0.259,P=0.046)FA值呈负相关,与左侧钩束FA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钩束和扣带束白质微观结构变化与LA相关性抑郁存在关联性,但相关程度较弱(r0.4),提示LA相关性抑郁的发生存在多元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脑功能的异常改变,探讨DWI和DTI在MH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肝硬化患者经神经心理测试评分量表测试后,分为MHE组16例和无MHE单纯肝硬化组14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DWI与DTI扫描,选取脑内8个部位为感兴趣区,计算各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18例肝硬化患者于T1WI图像上可见到双侧内囊、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额叶、枕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尾状核头部由正常组、单纯肝硬化组至MHE组ADC值逐渐增加,且MHE组的ADC值较肝硬化组和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由正常组、单纯肝硬化组至MHE组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与DTI联合应用能够预测肝硬化患者MHE的进展程度,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40例,病例组再分为有/无认知功能障碍亚组(分别为22例和18例),分别行MR DTI扫描,对病例组进行里蒙德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评分,比较两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内囊、胼胝体的部分异向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并比较病例组有和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MRI常规扫描和DTI扫描均未见异常信号;病例组和对照组两侧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内囊、胼胝体膝部、压部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两侧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内囊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RPQ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有认知功能障碍亚组两侧额叶、颞叶FA值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亚组(P0.05)。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脑组织损伤,FA值是判断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DTI检查为轻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及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细结构的改变。方法对MCI患者、轻中度AD患者各12例及健康老年人12名(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其胼胝体压部、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内囊前肢及内囊后肢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将3组的FA、MD值进行比较,并与MMSE评分、单词回忆及单词再认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MCI患者顶叶白质FA值为0.489±0.079,与对照组(0.558±0.079)相比下降(P0.05)。(2)AD患者额叶、顶叶及颞叶FA值分别为0.405±0.072、0.454±0.069和0.363±0.056,与对照组(分别为0.499±0.081、0.558±0.079和0.440±0.0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胼胝体压部、额叶及顶叶MD值分别为0.978±0.082、0.920±0.054和0.81 7±0.04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801±0.093、0.820±0.084、0.712±0.096)(P0.05)。AD、MCI两组内囊前、后肢及枕叶FA及MD值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3组顶叶、颞叶FA值与MMSE、单词回忆及单词再认评分均有相关性(分别r=0.869、-0.621、-0.759,均P0.01;r=0.446、-0.486、-0.361,均P0.05),胼胝体压部FA值与单词再认评分有相关性(r=-0.343,P0.05);3组胼胝体压部及顶叶MD值与MMSE、单词回忆及单词再认评分均有相关性(分别r=-0.612、0.547、0.586,均P0.01;r=-0.576、0.499、0.519,均P0.01),内囊前肢MD值与MMSE评分相关(r=-0.340,P0.05)。结论 MCI及轻中度AD患者存在脑白质选择性微细结构损害,且该损害出现在与高级皮层功能相关的脑区,而与初级功能相关的区域未见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