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炽盛等4个症型,治疗以补肾养阴,清化淤毒为主,但仍有许多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和免疫调节的功能,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良好疗效。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1例,经中医辨证分成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气滞血瘀证4型,分别统计患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各型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3,6个月均可有效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验尿蛋白含量,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P < 0.01)。与移植前比较,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1,3,6个月可显著减少肝肾阴虚型患者尿蛋白含量(P < 0.01),移植后1,3个月对热毒炽盛及气滞血瘀型尿蛋白含量为轻度减少(P < 0.05),脾肾阳虚型患者在植后1个月时的尿蛋白含量轻度减少(P < 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所有中医分型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P < 0.01),其中对热毒炽盛型效果稍差(P < 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各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有上升趋势,但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对不同症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 < 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 < 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肝硬化程度,改善肝功能。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的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门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后4组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制作肝硬化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移植,其余3组分别经门静脉、肝动脉、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 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3组大鼠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显著升高(P < 0.05),转氨酶、胆红素、凝血时间、Ⅳ型胶原显著降低(P < 0.05),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 < 0.05)。门静脉移植组及肝动脉移植组优于尾静脉移植组,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经门静脉、肝动脉、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但肝动脉及门静脉移植途径优于外周血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4.
背景: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血运重建及改善心功能,HLA-G分子在免疫耐受状态的形成及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有HLA-G表达差异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兔血运重建的影响。 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月龄细胞移植组、足月龄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后2周,将小月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足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标记BrdU,多点注射心肌梗死的交界区和中心区,对照组注射无血清培养基。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周,小月龄和足月龄细胞移植组在心肌梗死区均发现有BrdU示踪细胞,且两组梗死区心肌纤维化程度、心肌梗死面积均少于对照组(P < 0.01),两移植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Ⅷ因子染色见小月龄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高于足月龄细胞移植组(P < 0.01),且两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HLA-G表达量较高的小月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更好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改善血运重建,有潜力成为心肌细胞移植的更理想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探讨Th细胞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生发展中的免疫机制。方法: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其中44例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7例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3.5-5.2)×107,用药方案与常规治疗组相同。随访治疗后1,3,6 个月肌酸激酶、肌力变化及治疗后3,6个月肺部影像学改变,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检测移植组Th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肌酸激酶值明显下降、肌力评分明显增高(均P < 0.001);移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值较常规治疗组低、肌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均P < 0.001)。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异常,且安全性好。③移植治疗后6个月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下降(均P < 0.01);移植治疗后 3,6 个月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下降(均P < 0.01)。④移植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成正相关(r=0.467和0.488,均P < 0.05);干扰素γ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相关(r=0.213,P > 0.05)。结果表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安全、有效,可调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免疫网络效应、改善免疫耐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于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脐带源干细胞和骨髓源干细胞的安全性,尚无较为全面研究。 目的:比较脐带源和骨髓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安全性。 方法:将214例神经系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通过局部、静脉、脑脊液循环途径,移植脐带源干细胞或骨髓源干细胞。每例患者植入干细胞(5~12)×108个。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IgA、IgM,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和红细胞均出现异常,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潘台实验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脐带源和骨髓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背景:单纯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七叶皂苷钠+ 细胞移植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1×1010 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尾静脉1×1010 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 5 mg/(kg•d),连续5 d。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AQP9 及AQP4 mRNA的表达低于细胞移植组,却高于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CM-Dil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丽  赵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9):3094-3099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在趋向分化作用下可以分化成胰岛β细胞,进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目的:观察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6只作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中24只按45 mg/kg的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等分为移植组和糖尿病组,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0 d,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对照组(P < 0.05)。造模后,与糖尿病组相比,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 < 0.01),45 d时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P > 0.05),而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较高水平,且体质量持续下降。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来国内外研究证明,来自其他组织的干细胞能够归巢到肝脏,并可能参与肝组织的再生,这为发展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目的:探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修复作用,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自然贴壁法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用皮下多点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2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损伤组(n=11)和细胞移植组(n=11)。细胞移植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的第1,2,3周经尾静脉给予1×10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周后将大鼠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肝功能;摘取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库普弗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入肝硬化大鼠后,大鼠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法观察库普弗细胞的数量提示,库普弗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方法利用抗BrdU抗体在治疗组大鼠肝脏观察到BrdU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外周血液的血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90只大鼠成功建立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2,3,4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均降低(P < 0.05),后者更低(P < 0.01)。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3~5 d时平均潜伏时间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 < 0.05)<对照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高(P < 0.05)。形态学可见3组损伤处脑组织瘢痕和软化灶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CM-Dil阳性细胞数则3组相反。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体外实验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成肝样细胞,故认为其可能具有肝脏修复功能。 目的:进行动物体内实验,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细胞移植组和PBS组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CCl4橄榄油溶液制造急性肝损伤模型后24 h,分别经腹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5 mL和等量PBS。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CCl4腹腔注射24 h后大鼠肝脏出现急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细胞移植后7 d时肝脏结构完全恢复正常,PBS组14 d才恢复正常肝脏组织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2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升高(P < 0.05-0.0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 d,大鼠血清2种转氨酶水平较PBS组明显降低(P < 0.05-0.01);7 d后均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第3天肝脏组织内可见抗人核蛋白抗体阳性细胞分布于汇管区,第7天抗人白蛋白抗体的阳性表达。提示经鼠腹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及修复受损的肝组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将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两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中长期存活并均匀分布,尚未得到证实。 目的:观察大鼠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 方法:改良化学法制备大鼠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将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oechest33342荧光标记后分为3组进行实验,细胞+支架组、细胞+支架大鼠体内组和单纯细胞组。分别应用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的组织形态,以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吸附和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充分附着,生长增殖活跃,细胞在支架内分布均匀。细胞+支架体内组与细胞+支架组相比在移植后1-7 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移植14 d细胞+支架体内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大于细胞+支架组(P < 0.05)。提示去细胞肌肉生物支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好的相容性,体内环境更有利于细胞增殖和两者融合。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 som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anglioside can promote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of umbilical blood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tr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je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blood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ganglioside into rat lateral ventricles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cerebral palsy. METHODS:Totally 60 cerebral palsy neonatal rats were delivered from pregnant rats which were modes were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for 2 successive days on day 17 of gestation. Then those neonata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cluding model group (n=10), sham transplantation group (n=10),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n=18), ganglioside group (n=10) and combination group (n=12). Under stereotaxic instrument, umbilical blood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r ganglioside were injected into left lateral ventricles of the rat brain, respectively, and the sham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volume of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Two rats from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ere put to death for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t 7, 14, 21 and 28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and two rat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killed for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t 14 days. Besides, all rats were underwent neurologic evaluation at 28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umbilical blood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uld survive, migrate and differentiate, which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 hippocampus and cortex. At 14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BrdU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P < 0.05).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holding tim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nd foot error tim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latter three groups (P < 0.05), as well as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ganglioside groups (P <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mbilical blood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ganglioside can both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rats with cerebral palsy. Given that ganglioside can promote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of umbilical blood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vivo, the combined transplantation is preferred.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胎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病变心肌有修复和再生能力,胎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新途径。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效果。 方法:选取32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等分为移植组和梗死组,从胎儿脐血中分离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移植组大鼠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结果与结论:胎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成功分离培养;与梗死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的微血管密度、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增加(P < 0.05),左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P < 0.05),心电图情况稍有好转。表明胎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可以促进心肌血管再生,改善心脏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乌司他丁能减轻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脊髓损伤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培养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入乌司他丁,联合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腹腔注入乌司他丁。 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联合组下肢运动功能优于细胞移植组和乌司他丁组(P < 0.05),细胞移植组和乌司他丁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移植后4周,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联合移植组多于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多于乌司他丁组和空白对照组(P < 0.01)。移植后8周,联合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或P < 0.01)。提示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乌司他丁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可行性及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目的:观察经门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注射1 mL BrdU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5×106个),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PBS;以经门静脉移植1 mL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细胞移植后4周,取大鼠尾静脉血及肝脏组织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4周,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而白蛋白明显升高(P < 0.01);肝细胞炎性坏死、脂肪变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 < 0.05或P < 0.01)。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定植,但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移植组大鼠肝组织表达人源性细胞角蛋白18和白蛋白mRNA,而模型组未见。可见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及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在肝硬化大鼠肝内归巢定植并向肝样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新生个体脐带组织,来源广泛,无社会伦理学因素制约,有望代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细胞移植和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探讨肝衰竭大鼠血清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向诱导分化作用,为临床上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大豆油,48 h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清。取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体积分数为20%肝损伤大鼠血清和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诱导培养,观察诱导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培养液上清甲胎蛋白、白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肝损伤大鼠血清培养第1天细胞形态变化不大,呈梭形,仍呈编织状或漩涡状生长,第2天细胞呈短梭形,第3天细胞呈类圆形,第4天呈圆形,并有极少量细胞漂浮。肝损伤大鼠血清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 d,其上清液白蛋白水平较诱导前和对照组均有升高趋势(P < 0.001),甲胎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肝损伤大鼠血清可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