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42.80±14.34)分,出院时ADL评分为(56.80±17.44)分.结论 运用传统中医理念,加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老年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护理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护理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FMA评分为(56.23±6.65)分、ADL能力评分为(78.5±4.2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中风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中风恢复期患者104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9.3±11.2)分,高于对照组的(82.8±10.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结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80例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施以中医康复护理加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增加,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60例,中医特色护理),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评分为(41.66±1.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3±1.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9.99±18.3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48±12.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应用在中风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护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风抑郁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观察,探讨改善中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对18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中医辨证施护等护理。结果:180例患者中,有168例痊愈或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利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治疗前评分为23.8±3.5分,治疗后为15.38±4.27分,经T检验,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中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7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施以正确的中医整体护理,包括中医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二便护理、情志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护理、语言功能康复护理等。[结果]在中风恢复期开展的中医辨证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4.3%。[结论]中风恢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医护理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施治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06月-2009年07月间对25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的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患者,3w及5w后的复查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9.8%和97.2%。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及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风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病程长、预后差且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是指中风后,经救治度过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时期。恢复期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和并发症,因此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在基本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中风恢复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情志、饮食、临症和功能锻炼等各方面的护理。在恢复期除了临床常规治疗外,日常护理工作亦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发挥中医的优势,熟练并善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同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具体的中医护理计划,并协助患者共同完成,从而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应用合理、适当、科学的中医护理方法,将基本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相结合,不仅能改善中风后遗症,且能减少并发症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病情的恢复,有效地改善中风恢复期病情,增加康复疗效,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文章对现有环境之下中风恢复期的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中风恢复期中存在的基本的护理措施进行细致深入的叙述,以提升基础性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2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治疗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护理后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显著上升,治疗组护理后改良的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对中风下肢偏瘫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分析治疗结局。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中风下肢偏瘫,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中医康复治疗,并分析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等关键指标。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和Fugl-Meyer的评分上则优于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的评分上也有良好的表现,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68.98±7.98)分,对照组则为(53.65±7.88)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为(18.5±2.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6±1.2)分,这些指标都进一步说明了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患者也表示肯定。结论:采用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患者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依从性,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吞咽、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对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5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施以正确的中医整体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50例患者在中风康复期开展的中医整体护理,总有效率达86%。结论:中风恢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积极配合中医整体护理,是提高生活质量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手段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的影响。结果入院时Barthel指数为15~30分,出院时指数为40~50分。结论对中风患者行中医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风心病合并中风患者的居家中医养生护理质量。方法:对1例风心病合并中风患者进行饮食起居、康复锻炼、情志、用药等居家养生护理指导。结果: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缓解(SAS评分45分,SDS评分46分),日常生活能力提高(BI评分70分)。结论:在居家护理随访中运用中医养生护理,能够改善风心病合并中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和满意度,提升医院信誉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39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施以正确的中医整体护理,包括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二便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语言功能康复护理等。结果:在中风康复期开展的中医辨证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4.6%。讨论:中风恢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医护理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辨证施护在中风病恢复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以不同的治护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饮食、起居及康复护理.结果 证实辨证施护在中风恢复期的护理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于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FMA和ADL能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为(56.20±36.65)分、ADL能力评分为(78.50±4.2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4.0±1.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6.2±6.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1.5)分、(52.9±6.3)分,护理后观察组肌力改善率为86.5%,吞咽改善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71.4%。结论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可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肌力及吞咽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肢体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手法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中医治疗组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手法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中风早期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