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10)
目的比较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髁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行髓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掌骨颈骨折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髁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掌指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4±3.8)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1±1.4)周,术后TAM评估优良率为97.2%,FAFS评估优良率为98.6%,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具备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及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7)
背景: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修复掌指骨骨折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是其存在稳定性较差,并发症较多等劣势。目前国内研究表明,微型钢板在表面刚度、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优于其他几种内固定方法,其能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牢靠固定骨质,不破坏关节面,因而能最大限度恢复手部功能。目的:对比分析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掌指骨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46处)采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而对照组38例(50处)采用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对手部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91%(42/46),对照组优良率为68%(34/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主动屈曲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7.2±89.6)°、(5.1±2.1)d和(51.4±18.3)d,而对照组为(132.4±35.3)°、(6.9±2.4)d和(65.5±23.8)d,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主动屈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骨延迟愈合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克氏针相比,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掌指骨骨折可明显改善手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上较佳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一般认为,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较克氏针效果更优,但这些报道多就手部掌指骨骨折总体范围进行比较,而未考虑不同节段掌指骨局部解剖特点及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因素。
目的:将掌指骨骨折按局部解剖节段分组,对应比较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随访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52例74处,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38例49处,按掌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分组对应比较,从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伤口感染情况3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与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优势明显,可优先选用;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微型钢板总体占优,但近节指骨远段及头部骨折宜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更有利于患指功能恢复;治疗中节指骨骨折应优先选择克氏针;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在治疗某些掌指骨骨折病例如末节指骨骨折、关节内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等有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重建钢板相较于克氏针修复锁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具体优越性目前尚无确切报道,且临床上随机对照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评价。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重建钢板和克氏针修复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8至2015年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重建钢板与克氏针修复锁骨骨折的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选择疗效优良率、切口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术后骨折移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作为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911例患者,发表时间为2008至2014年,全部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克氏针相比,重建钢板修复锁骨骨折在提高疗效优良率、缩短切口延期愈合、减少畸形愈合、降低术后感染、防止内固定物松动、避免术后骨折移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两种方法修复锁骨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克氏针相比,重建钢板修复锁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患者自身经济以及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重建钢板修复锁骨骨折。由于文章纳入病例有限,缺乏设计更为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结论可信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第五掌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但术后大多数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物,需二次住院治疗。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不需再次住院手术取出等优点,但对第五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第五掌骨干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钢板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克氏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其中5例小切口切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握力、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等,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患者的手指功能。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克氏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钢板组(P <0.05),钢...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Both volar locking plates and Kirschner wires are common methods. Doctors have considerable flexibility in the choice of the ways of fixation, bu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no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the two operations for treating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volar locking plates versus Kirschner wires for distal radial fracture.
METHODS: Databases such as CBM, CNKI, VIP, PubMed 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electronically searched.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were searched by han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rticles were screene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ochrane Handbook. Data were extracted, and then analyzed with RevMan 5.2 softwa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included. Meta-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upper limb function scores were better in the volar locking plate group than in the Kirschner wire group [MD= -4.55(-7.89, -1.21), P=0.008] at 3 months of follow-up and [MD= -3.13(-6.08, -0.18), P=0.004] at 12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as lower in the volar locking plate group than in the Kirschner wire group [OR= 0.42(0.23, 0.79), P=0.007].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OR=0.28(0.05, 1.38), P=0.12], incidence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OR=0.75(0.20, 2.76), P=0.66] and tendon injury [OR= 1.66(0.51, 5.41), P=0.64]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volar locking plate group and Kirschner wire group.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Kirschner wire, volar locking plate fixation for the repair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permission of economic circumstances, it is suggested that elder osteoporosis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al fracture should receive plate fixa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例第1掌骨基底骨折患者拇指向桡远侧持续牵引,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用2~3枚克氏针于第1掌骨基底闭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6周拔针.结果:20例患者随访17例,失访3例,随访6~17月,平均11个月.疗效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材料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足,钢板置入前CT三维重建对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分型,分别对Ⅱ型20足,Ⅲ型16足,Ⅳ型1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足,良9足,差3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70例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6.6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予以克氏针内固定。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vs 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28.32 min±2.78 min vs 27.86 min±1.37 min、16.83 m L±3.27 m L vs15.29 m L±4.32 m 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4.29%vs42.86%;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75,P0.05)。结论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掌骨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恢复优良率、跟骨长度、宽度和高度、跟骨形态指标、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观察组跟骨长度、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 Gissane角、Bohler角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结论 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可提高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跟骨形态,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均可应用。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应用胫骨近端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18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46例,解剖钢板72例。比较两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5周,锁定钢板组平均14周,解剖钢板组平均16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内固定后各有2例因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运用抗生素及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解剖钢板组,内固定后),经切开减压后渐愈。解剖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2例,锁定钢板组出现轻度膝内翻1例。按Karlstrom评估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3%,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79%,锁定钢板组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解剖钢板组(P < 0.05)。可见对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9)
背景:目前对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对于跟骨关节骨折长期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创伤较小且简便的跟骨骨折修复方法,但是克氏针固定效果并不佳,需要联合外固定治疗,因此严重限制了患者早期活动以及负重行走。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修复跟骨关节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62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29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33例。对比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年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1年随访的足踝功能AOFAS评分显著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提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恢复跟骨及距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术者操作熟练可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对于跟骨骨折预后改善明显,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6)
背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何种内固定修复方式能更好的修复髁上骨折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拉力螺钉及可吸收钉、棒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及其效果差异。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46例肱骨髁上骨折接受克氏针内固定修复患者,同时检索万方医学、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内固定修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文献,将植入物修复前、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并与可吸收钉、棒内固定修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246修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中,修复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4例,良48例,优良率98.4%。4例患儿发生5°肘内翻,肘内翻发生率为1.63%。无其他不良反应。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以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在满意的骨折愈合基础之上能较好的恢复肘关节的功能。但也存在克氏针易松动、退针的可能,易造成骨折固定不稳。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内固定能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效果。可吸收材料在体内可自行分解,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无需二期手术取出。骨折愈合效果肯定,不影响关节功能及骨骺发育。由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病例研究,无法充分反应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临床应用中是否会产生其他不良事件,远期结果仍需大量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对组织的损伤较大,对局部血运有明显损害,但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和修复技术的进步,并发症已明显下降。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修复方面的差异。
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骨科自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移位较大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32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常规钢板组36例采用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2,4,6,12,24周时在门诊进行随访,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治疗满意率。在内固定取出之前进行复查,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常规钢板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低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5%,81%,P < 0.05)。在并发症方面,锁定钢板组未发现断钉断板、肩缝撞击、肱骨头坏死及感染病例,发现疼痛者6例;常规钢板组发现断钉断板5例、肩缝撞击5例、疼痛者8例、肱骨头坏死2例、感染2例,常规钢板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应以锁定钢板作为首选,无论是修复满意度还是在修复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常规内固定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39)
背景:肱骨骨折保守治疗难以达到很好的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当前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不太明确。目的:对比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治疗后第8周拍摄X射线片判定患者复位情况并进行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治疗后8周内,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治疗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81%,P0.05),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与内旋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内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血管损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创经皮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对机体的影响小,能促进骨折复位,并发症少,从而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在治疗掌骨骨折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检索CBM、CNKI、VIP、Wan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区间为建库至2014年3月,并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按照Cochrane手册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5.2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个RCT,共1160例患者。两种手术优良率[OR=4.3791,95%CI(3.1428,6.1016),P<0.00001]、骨折愈合时间[SMD=-1.75,95%CI(-2.85,-0.66),P=0.002]、并发症中肌腱粘连[OR=0.07,95%CI(0.02,0.25),P=0.0001]、感染[OR=0.23,95%CI(0.12,0.42),P<0.0001]、关节僵硬[OR=0.09,95%CI(0.03,0.28),P<0.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SMD=0.63,95%CI(0.01,1.26),P=0.05]、术后住院时间[MD=0.02,95%CI(-0.27,0.32),P=0.88]、延期愈合[OR=0.49,95%CI(0.09,2.74),P=0.42]、畸形愈合[OR=0.33,95%CI(0.03,3.19),P=0.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克氏针相比,微型钢板更为安全有效,主要表现在微型钢板具有更高的手术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肌肉粘连、关节僵直、感染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延期愈合、畸形愈合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中外段骨折应用克氏针逆向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锁骨中外段骨折行克氏针逆向内固定治疗,其中将克氏针尾端在锁骨骨折近端穿出、折弯后,埋于胸前皮下。结果 32例获随访2个月至1年,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不适症状。结论应用克氏针逆向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段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且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时更简便。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多,颌骨骨折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传统颌骨骨折内固定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颌骨外形,而现在由于颌骨外科手术学的进展,不仅要求恢复其外形,而且要求有牢固的支撑作用。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辅以短期颌间结扎固定,治疗颌骨骨折32例,获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66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