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以经静脉有效的控制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下肢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以使用氨甲环酸与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前10 min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而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置换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置换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换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6 d,2组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提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前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出血较多,而输血不仅额外增加费用,延长康复时间,也存在免疫反应和传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64例因骨关节病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氨甲环酸组于置换前    15 min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250 mL等渗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术中失血量、置换后可见失血量、置换后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输血人数和置换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评价指标。观察置换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症状,并在置换后30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氨甲环酸组置换后可见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 < 0.001),氨甲环酸组的输血量和输血人数同样低于对照组(P < 0.001);置换后血红蛋白值氨甲环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置换后3 h两组的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两组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置换前,氨甲环酸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两组患者置换后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且不增加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导致严重的贫血,需输血纠正,氨甲环酸的使用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减少输血率,但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的作用机制及关联性不清。 目的:通过建立人工膝关节置换兔模型,观察使用氨甲环酸后早期围手术期失血的变化,探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的作用以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方法:自行设计完成兔膝关节假体,2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均进行同一侧膝关节置换,实验组在置换前15 min给予0.5 g 100 mL的氨甲环酸静滴补液,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给予100 mL的氯化钠。所有动物于置换前1 d,置换后3 h,6 h,24 h,48 h,72 h,第7天分别进行耳缘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测定血浆D-D二聚体的含量,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置换后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筛选。 结果与结论:两组置换前体质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D-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显性失血量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24 h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后D-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与置换后24 h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具有明显相关性(P < 0.05),与置换后72 h、第7天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变化以及围手术期D-D二聚体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置换后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血栓。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前氨甲环酸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术中显性失血,缩短手术时间,能够显著减少置换后第1天的隐性失血量,这由于手术应激后纤维蛋白溶解增加引起的,对非该机制引起的其他隐性失血无明显作用。同时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可靠,不增加围手术期血栓风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止血带的使用、手术创伤等因素会导致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是术后失血的主要原因。氨甲环酸是一类抗纤溶药物,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可减少置换后显性失血、总失血量,并降低异体血输血率。然而,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尚未明确。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22例在术中经静脉给予总量2 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32例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连续5 d的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压积,采用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间失血量的差异性。置换后1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判断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氨甲环酸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为(302.9±189.9) mL,对照组为(596.8±271.4) 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各发生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提示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降低异体血输血量,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使用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术中关节腔周围组织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探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局部组(n=45)。静脉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接受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0 mg/kg 最大剂量1.2 g);局部组于假体安装结束后,缝合关节囊前,在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氨甲环酸(2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次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输血例数,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出现,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后次日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压积、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两组患者置换后14 d 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与静脉全身应用相比,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达到有效减少置换后失血和输血的效果,并可避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它可以可逆性的阻断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赖氨酸结合点从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目前已在心血管外科治疗中广泛使用并证实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氨甲环酸在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3年9月。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组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相对危险度(RR)评价。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6篇,样本总量8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平均总失血量261.42 mL (95%CI -334.25至-188.59,P < 0.000 01)、平均减少置换中失血量135.04 mL (95%CI-223.31至-46.77, P < 0.01)、平均减少置换后失血量 159.70 mL (95%CI -217.06 至 -102.34,P < 0.000 01), 氨甲环酸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RR 0.46, 95%CI 0.36-0.59,P< 0.000 01),而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但不增加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6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于置换术中使用0.5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推注0.5 g氨甲环酸,保留6 h;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推注50 mL生理盐水,保留6 h。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置换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疼痛评分、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住院日。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置换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置换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输血率、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静脉滴注联合经引流管内注射氨甲环酸能降低患者置换后显性、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手术切口小,截骨量少,软组织剥离面积小,但单髁置换围术期出血量的控制仍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手术创伤及术中止血带的使用等因素导致的纤溶系统异常激活造成患者大量失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氨甲环酸:为一种合成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赖氨酸结合位点对纤溶酶原的作用,减少纤维蛋白的局部降解,从而产生对手术切口的止血作用,在全髋关节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背景:越来越多的患者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既往氨甲环酸在单髁置换过程中为关节腔内注射,关于单髁置换围术期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的研究并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膝关节单髁置换过程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单髁置换的4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试验组30例手术切皮前静脉点滴1.0 g氨甲环酸及术中关闭切口前0.5 g氨甲环酸与鸡尾酒混合局部注射,对照组18例术前未使用氨甲环酸及术中关闭切口前不配有氨甲环酸等量鸡尾酒注射。对比分析2组患者显性、隐性及总失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丢失量、输血例数、术后及总住院时间、术后30 d内任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的显性、隐性及总失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丢失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2组在输血例数、术后及总住院时间与术后30 d内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证实,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 ORCID: 0000-0002-6407-8806(邓增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不同时间静脉应用的止血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录因晚期膝关节炎拟在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80名,其中男性47名,女性133名。随机将病人分为A、B、C和D四组。A、B和C三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后和缝合伤口松开止血带后静脉使用氨甲环酸(30 mg/kg),D组不做处理。记录并分析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人数和数量以及发生深静脉栓塞的病人数。结果 A组比B和C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降低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和减少输血率等方面更具优势(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效果要优于D组(0.05)。结论在上止血带前使用氨甲环酸在降低失血量和减少输血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背景:止血带在双侧膝关节置换中通常被全程使用或双侧部分时间使用,但极少有人尝试一侧不使用,对侧部分时间使用。 目的:探讨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行有效的止血带使用策略。 方法:纳入2013年1至12月解放军医学院骨科收治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80例(160膝),施行初次同期双膝置换,按先左后右顺序施行,按照止血带使用策略将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左膝不用止血带,右膝部分时间使用止血带;对照组双侧均全程使用止血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置换后失血量,置换后3 d大腿肿胀率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后3周及1年后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置换后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患者置换后3 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患者置换后3 d左侧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右侧(P < 0.05);试验组患者置换后3 d双侧大腿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左侧置换后3 d大腿肿胀率低于右侧(P < 0.05);早期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远期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先置换侧不使用止血带后置换侧部分时间使用止血带的策略,可在不增加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的情况下减轻置换后疼痛及肿胀,促进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 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 (-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成为目前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效果较为肯定的方法,因其围手术期失血量较多,致使很多患者需要输血,而输血本身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并完善在临床工作中血液管理。 方法: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2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双下肢静脉血栓、置换后抗凝方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等对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影响,以及对异体血输注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比较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输血量时发现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输血率方面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内体质量指数≤ 25 kg/m2的患者和> 25 kg/m2的患者在输血量及输血率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年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和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影响因素,而性别、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双下肢静脉血栓、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术后引流量对术后异体血输注的影响不大。提示,根据影响因素所建立的模型公式对临床上评估和预测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纤维蛋白黏合剂作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分析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纤维蛋白黏合剂对对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1975年至2012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动检索相关骨科杂志。中文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织胶水。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量,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输血率,患者平均住院日,置换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总计310例患者,其中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患者为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后,纤维蛋白黏合剂可明显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的置换后引流量(MD=-386.88,95%CI:-583.66- -190.10,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明显降低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输血的概率(RR=0.53,95%CI:0.42-0.83,P < 0.01)。纤维蛋白黏合剂可减少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MD=-3.56, 95%CI:-4.97- -2.16, P < 0.01),同时改善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程度(MD=16.48, 95%CI:5.94-27.02,P < 0.0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纤维蛋白黏合剂应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18, 95%CI:0.18-7.84,P=0.86)。结果证实,纤维蛋白黏合剂可以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引流量及输血率,止血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纤维蛋白黏合剂能够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tranexamic aci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p arthroplasty.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examic acid when it is used in topical or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but the effects are not clear when it is used in both topical and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BJECTIVE: To compare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rate in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topical, intravenous and both 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METHODS: 136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July 2014 and June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opical group: a total of 1 g tranexamic acid was given in the articular cavity of 44 cases. Intravenous group: 1 g tranexamic acid was immersed in 250 mL physiological saline, and given 10 minutes before operation in 44 cases. Combined group: 1 g tranexamic acid was intravenously given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n given in the articular cavity in 48 cases. Total blood loss, transfusion rate, the maximum hemoglobin decrease, the maximum hematocrit decrease, and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otal blood loss, the maximum hemoglobin decrease and the maximum hematocrit decrea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ombined group than in the topical group and intravenous group (P < 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blood loss, the maximum hemoglobin decrease and the maximum hematocrit decreas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opical group and intravenous group (P > 0.05).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lower limb blood vessel at 5 days and 1 month after surgery in 136 patients did not demonstrate deep vein thrombosis. None of them suffered from pulmonary embolism.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intravenous and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could obviously reduce blood loss in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were superior to intravenous or topical application alon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ansfusion rate was detected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背景:Deluxe-PS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KS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