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62-5669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的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周围骨折”,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翻修治疗、患者老龄化、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和关节活动量的增加等,也与骨折发生有关。Vancouver分型方法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包含患者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假体固定情况、假体松动情况以及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等因素,对临床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无论是股骨侧还是髋臼侧在髋关节置换后1年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对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和骨强度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量对延长假体使用时间、预防假体周围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的预防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对两组置换前和置换后1年的髋部骨密度变化进行测量;观察两组置换前、用药后3 d和用药后1年的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对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的平均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用药后3 d两组患者的钙、磷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钙、磷水平维持在置换前水平。置换后短期内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稍微下降,但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与置换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对照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置换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两三天内观察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和发热,给予乙酰氨基酚后症状得到缓解。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置换后早期假体柄周围骨丢失,但是置换后1周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因此建议在置换完成1周后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可给予乙酰氨基酚进行缓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因金属假体存在、局部骨质质量下降,治疗难度大,治疗方式选择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2001-02/2009-06收治的9例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患者,依据Vancouver骨折分型,A型骨折1例,B1型骨折3例,B2型骨折4例,C型骨折1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钢丝环扎、长柄翻修术结合钢丝环扎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观察治疗效果及其不良事件。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跟踪随防1.1~4.5年,平均随访2.5年,6例患者治疗后获得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2例长柄翻修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的B2型患者和1例钢板固定C型患者骨折未愈合。提示根据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和骨组织质量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以及尽量保护骨折端血运是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已经成为是全髋关节置换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Vancourver B1型骨折因为股骨柄假体稳定同时无明显骨缺损,目前多主张积极行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Synthes线缆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Synthes线缆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18例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女10例,男8例;年龄45-80岁,平均(62.67±8.67)岁。治疗后第1,3,6个月复诊,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良,<70分为差。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获得随访6-43个月,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9.06±4.04)周。18例治疗前Harris评分为(22.3±3.6)分,治疗后第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示Synthes线缆系统能最大程度恢复股骨正常解剖结构,操作简便,损伤小,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是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0例,通过Vancouver分型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柄股骨的假体翻修治疗、锁定加压的接骨板固定治疗、钢缆固定治疗以及钢缆、接骨板组合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术之后随访时间为15~60个月,已知30例患者在3~9个月内皆痊愈,且恢复情况良好,在1年后经过调查,治疗效果的Harris评分为75~94分,平均分数84.5分.结论 结合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融合率与假体周围的骨重建过程密切相关,此过程受假体周围患者本身的因素影响。微量元素与成骨密切相关,故假体周围微量元素的含量可能影响髋关节假体的骨融合与生存率。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微量元素与髋假体周围骨融合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4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取术中股骨矩开槽时废弃骨块,体外细胞培养后检测微量元素钙、镁、锌、甲状旁腺素、活性维生素D3,置换后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随访第1周、3个月、6个月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微量元素的差异,分析以上5项微量元素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各微量元素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锌与甲状旁腺素、镁呈正相关性(P < 0.05),锌与第7区骨密度呈正相关性(P < 0.05)。对于股骨近端微量元素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用来预测和干预髋关节假体的寿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继发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报道。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依据Vancouver分型标准,分析各类型骨折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与并发症,明确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和假体类型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实际应用中常会有几种方式结合运用,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 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于恢复外展肌力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平衡,维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置换后跛行,降低假体磨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的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对比分析采用组配式假体(S-ROM)行全髋置换20例20髋患者及采用普通假体(Corail)行全髋置换19例20髋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测量,对两组患者置换后髋关节功能和偏心距重建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无感染、骨折、脱位,无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随访:在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组与未重建组置换前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偏心距重建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 < 0.05)。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大于未重建患者(P < 0.05)。X射线随访: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3.956,P < 0.05),39髋(98%)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2.5%)轻度外翻位,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与未得到重建患者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未得到重建者,组配式假体偏心距重建率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 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6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同类型患者30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换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临床功能评价。 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20-44个月,两组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置换后效果均满意,置换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更短(P < 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关节松动、下沉、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表明对于骨量不佳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半髋置换能取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同样良好的修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轻微的骨溶解,如果能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痛苦,还可节省医疗费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 方法: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口服治疗,空白组正常饮食。随访1,3,5年,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5年后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与结论:髋关节置换后3,5年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 0.05),置换后5年治疗组骨溶解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 0.05)。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继发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成为目前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效果较为肯定的方法,因其围手术期失血量较多,致使很多患者需要输血,而输血本身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并完善在临床工作中血液管理。 方法: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2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双下肢静脉血栓、置换后抗凝方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等对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影响,以及对异体血输注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结论:比较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输血量时发现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输血率方面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内体质量指数≤ 25 kg/m2的患者和> 25 kg/m2的患者在输血量及输血率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年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和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影响因素,而性别、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双下肢静脉血栓、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术后引流量对术后异体血输注的影响不大。提示,根据影响因素所建立的模型公式对临床上评估和预测置换后异体血输注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是置换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引起脱位的因素很多。在术者的可控制的因素中,股骨头直径可能是影响脱位发生率的因素之一。一般认为较大的假体头更符合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能够增加关节稳定性。 目的:观察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股骨头直径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理想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骨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28 mm及32 mm直径的股骨头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77例(87髋)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髋关节假体由ZIMMER公司提供,髋关节活动界面为聚乙烯对金属。股骨头假体采用28 mm直径51髋,32 mm直径36髋。手术入路均为后侧入路。术中测髋关节屈髋90°时髋关节内、外旋至脱位的活动度,并在不同直径股骨头假体组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术中未更改术式。将两种直径股骨头组间脱位时度数总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直径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术中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直径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术中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与28 mm股骨头相比,32 mm股骨头未能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活动度,置换后随访2年两种直径的人工股骨头对于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无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改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技术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 目的:明确各种内固定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技术的改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信息。 方法:分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重点分析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对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假体的类型以及假体的稳定性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非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于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不损害假体周围骨皮质,并且具有固定稳固、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断端血供干扰小、固定稳固等优点,2种内固定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具体哪种方式疗效更好临床上仍有争议。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的不同方案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54例65岁以上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Harris得分以评估疗效,随访复发率、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 结果与结论:应用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的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似(89%,81%,P > 0.05),但2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0%,P < 0.05),且均未发生脱位、髋臼磨损、假体松动等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分次骨水泥双动人工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中期效果与全髋关节置换相似,但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手术方法依赖术者的经验和目测解剖标志来安置髋臼假体往往会产生偏差,而在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髋臼假体位置的精确度。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文杂志,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合计6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假体位置放置更精准超[RR=0.22,95%CI(0.14~0.34),P < 0.000 01]、双下肢不等长较传统手术轻[RR=-4.61,95%CI(-7.74~-1.48),P=0.004];而外展角度[RR=-1.76,95%CI(-5.02~1.50),P=0.29]、前倾角度[RR=-1.28,95%CI(-5.68~3.12),P=0.57]、术后脱位率[RR=1.25,95%CI(0.05~31.66),P=0.8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导航技术与传统手术在髋臼位置的精确度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ble-Ready~?GTR装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起收治1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采用Cable-Ready~?GTR装置治疗。男7例,女5例,年龄62~78岁,平均70.2岁;10例为跌跤受伤,2例为车祸撞伤;假体周围骨折距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16.5个月;非骨水泥型假体9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初次全髋置换术为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为9例;按照Vancouver分型标准,A型3例,B1型7例,B2型2例;观察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出血250~550 m L,平均375.3 m L;手术时间为98~150 min,平均142.6 min。全部病例术后随访52~71个月,平均60.8个月。12例术后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5.2个月。末次随访Harris平均得分为88.9分(75~92分),优5例,良4例,可3例。术后1例高龄患者发生心功能衰竭,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缓解。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所有患者未发生骨折再次移位、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able-Ready~?GTR装置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操作简便,内固定效果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