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升高,使如何通过改善下肢血管及增加新生血管生成成为关注的焦点,临床上已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局部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但是具体的治疗效果及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及氯化钴培养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浓度氯化钴模拟体内病理状态下的缺氧,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水平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选取最适氯化钴浓度,染色体进行氯化钴诱导前后安全性检测,用含10 µ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 µ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LG/F12培养液向内皮样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鉴定诱导前及诱导后内皮样细胞表型CD31、假性血友病因子,通过三维血管形成模型的观察进行诱导前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血管形成能力检测。 结果与结论:分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经流式鉴定高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相关表面标志。经含不同浓度氯化钴的培养液处理后,细胞增殖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根据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水平的表达,验证得出氯化钴浓度为200 µmol/L为最适浓度。染色体检测显示氯化钴干预后的安全性可靠。诱导后CD31及假性血友病因子强阳性表达,三维血管成形观察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诱导后可形成直径大小不等的管腔样结构,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可诱导为内皮样细胞,且具有成血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缺氧状态可诱导机体产生缺氧诱导因子,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产生的一氧化氮(NO)可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α的活性。 目的: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神经干细胞的低氧/复氧损伤关系。 方法:无菌条件下将出生24 h以内的Wistar大鼠处死,并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制作成脑组织的细胞悬液,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及低氧-复氧组,后两组以150 μmol/L氯化钴溶液制备低氧模型,而后低氧-复氧组细胞在低氧4 h时复氧。 结果与结论:低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凋亡数量及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缺氧-复氧组中凋亡神经干细胞数量高于缺氧组,但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水平低于缺氧组。说明这两种因子参与细胞低氧损伤过程。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环境氧体积分数低于常规培养用的20%-21%,适度低氧体积分数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促进生长增殖,保持分化潜能的特性。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低氧预处理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寻找体外依据。 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接种后置于体积分数1%O2,5%CO2的低氧培养箱内培养,以体积分数20%O2,5%CO2常氧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封闭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MTT检测显示,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的经低氧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常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在贴壁后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潜伏期,随后才进入指数生长期,体积分数1%O2为非致死性的培养条件。锥虫蓝染色显示,封闭无血清条件下,两组细胞存活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P < 0.05),而常氧组下降更快。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氧组的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CD29(+),CD90(+),CD31(-),CD45(-)的表达与低氧预处理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未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低氧预处理48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 < 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低氧预处理24-48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 0.05)。证实,体积分数1% O2能短暂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但不会产生致死性效应,可以作为低氧预处理的氧体积分数。体积分数1% O2预处理48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未发生明显变化,仍维持其干性。低氧预处理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机制可能与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增多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EdU为新一代细胞核标记物,目前对此标记的研究较少。 目的:采取Ed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筛选出EdU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浓度。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纯化及传代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成脂诱导分化能力鉴定。分别采用5,10,20,50,100 µmol/L浓度的EdU标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4 h,选择标记率最高的优化浓度,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为贴壁生长,形态为长梭形,且EdU标记后的细胞形态与其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呈阳性表达,成脂诱导后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5,10 µmol/L EdU的标记率最高,两种浓度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未见明显差异,故5,10 µmol/L是体外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浓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改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且不同来源、不同环境的外泌体功能存在显著差别。低氧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超滤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组织消化法分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用CCK-8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外泌体干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外泌体作用的适宜质量浓度和干预时间。将第3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常氧外泌体处理组和低氧+低氧外泌体处理组,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核增殖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与低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常氧外泌体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低氧+低氧外泌体组增殖能力下降更明显;(2)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核增殖抗原蛋白表达升高;与低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常氧外泌体组细胞核...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泌。 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三四代使用。以100 µg/L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 h后弃去培养基,换上新鲜培养基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空白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RT-PCR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结果与结论: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旋涡样生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99.45%,CD34-97.91%、CD44+99.52%、CD45-98.4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及蛋白与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实验组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及蛋白与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 < 0.01)。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7.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炎症损伤部位和肿瘤组织特异性趋化的特性,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细胞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不同质量浓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与宫颈癌Hela细胞共培养3 d,CCK-8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Hela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3、1︰2、1︰1、2︰1、4︰1、8︰1的情况下,相对应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7.12%、47.18%、31.15%、27.61%、15.55%、15.95%;利用5,10,20,40,60,100 mg/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ela细胞进行培养,相对应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61%、40.1%、63.47%、80.61%、93.56%、90.65%,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自体心肌内移植,修复损伤心肌组织,是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 目的:应用5-氮胞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后进行鉴定,以确定心肌样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代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5,5,10,20,40,80 μmol/L的5-氮胞苷,作用24 h后除去,继续培养4周。 结果与结论:5-氮胞苷诱导前,无细丝样结构、无颗粒,胞浆量均匀且少,核/浆比例高,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梭形,细胞呈漩祸样或同心圆生长,核内会见到较为明显的核仁;在5-氮胞苷处理24 h之后,各组细胞都会出现部分死亡,失去典型的梭形形态,成为棍状或者柱状,40,8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2.5,40 μmol/L组诱导4周,5,10,20 μmol/L组诱导1,2,3,4周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心钠素、α-骨骼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呈阳性。提示经5-氮胞苷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定基因。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显示芍药苷具有补血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体的造血及免疫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何影响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 法测定芍药苷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水平,RT-PCR 检测芍药苷干预后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芍药苷浓度为2 μmol/L和10 μmol/L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10 μmol/L芍药苷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1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由此得出,一定浓度的芍药苷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基因表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但其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研究较少。 目的: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能力。 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抗原。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 结果与结论:贴壁法能稳定从脐带中分离出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极低表达 CD31、CD45 、CD40、HLA-DR,强表达 CD29、CD90、CD44、CD1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显示胞浆中充满红色的油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在细胞密集区见红色的钙结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因子诱导后细胞表达Ⅰ型胶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靠、纯度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蛇六谷提取物(TuAKe)抑制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uAKe处理K562细胞,MTT比色法和半固体集落形成实验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相关抗原CD11b、CD14和CD42b的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红系分化核转录因子GAT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uAKe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形态,抑制K562细胞进入S期,并阻滞在G_2/M期,提高分化相关抗原CD11b、CD14和CD42b阳性表达率,上调GATA-1蛋白表达,同时下调CDK2和cyclin E1蛋白表达(P0.05)。结论:TuAKe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K562细胞增殖,同时诱导K562细胞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肝细胞癌MHCC-97H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处理肝癌细胞,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黏附实验评价细胞的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LIM激酶1(LIMK-1)、丝切蛋白(cofilin)和磷酸化cofilin(p-cofilin)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及黏附能力(P0.05),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冬凌草甲素干预处理细胞后,cofilin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LIMK-1和p-cofil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冬凌草甲素体外具有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LIMK-1/cofil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可逆性甲减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随着近年来对自体甲状腺组织与干细胞移植研究的进展,有望解决甲减病人终身服药这一问题。自体甲状腺组织移植的动物实验以及人体试验均表明:甲状腺移植物不但能够存活,而且能够发挥作用。最新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ESC)研究证明,ESC可以分化为甲状腺滤泡细胞。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感染对鼻咽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对鼻咽癌细胞系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EBV直接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BV-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生长能力;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结果:感染EBV的鼻咽癌细胞系(E-CNE1)的EBV-LMP1表达阳性,生长能力较未感染EBV的CNE1明显增强(P<0.01),2种鼻咽癌细胞系均无凋亡发生,而均仅有2%~3%的细胞表达bcl-2蛋白。结论:EBV感染和LMP1表达可促进鼻咽癌细胞生长,但对鼻咽癌细胞的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不同卵巢组织中miRNA-22的表达,并研究上调miRNA-22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不同卵巢组织样本miRNA-22的表达;随机将SKOV-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空白载体组(miRNA-22-NC组)和转染miRNA-22-mimic组(miRNA-22-m组),q PCR检测各组细胞miRNA-22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miRNA-22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与control组相比,miRNA-22-m组细胞miRNA-22的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下降,VEGF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miRNA-22的低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过表达miRNA-22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P53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的存活、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0、5、10、20、40和80μmol/L)对Du145细胞与PC3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1、MMP-2、MMP-9和Hes-1蛋白水平。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呈浓度依赖性抑制Du145与PC3细胞的活力,当浓度到达40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经淫羊藿苷干预后,Du145和PC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Notch-1、MMP-2、MMP-9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生长、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淫羊藿苷抑制Notch-1、MMP-2、MMP-9和Hes-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过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株胃癌细胞系中CADM1蛋白的表达。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MKN-45细胞,采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CADM1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所筛选的稳定细胞株。采用CCK-8试剂和Boyden小室分析过表达CADM1对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KN-45细胞中CADM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KN-28和SGC-7901细胞(P<0.05)。此外,成功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过表达CADM1的MKN-45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CADM1组中MKN-45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101.53±6.89)和pcDNA3.1组(98.77±7.03)相比,pcDNA-CADM1组中MKN-45细胞穿膜的细胞数(52.35±3.89)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CADM1组中p2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MMP-2和MMP-9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CADM1过表达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因而CADM1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主要根据树突状细胞(DC)的半粘附和缺乏Fc受体的特性,进行DC的制备和鉴定。实验证明,脾脏单个核细胞径2h培养后,洗去非粘附细胞,继续培养16h,收集脱落DC后,再经Ig包被板的重复贴壁纯化,除去FcR~ 的巨噬细胞,即可获得较纯化的DC。DC在混合性淋巴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辅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系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LMP1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L-CNE1的OD值明显高于LMP1阴性的鼻咽癌细胞系V-CNE1和CNE1(P<0.001)。L-CNE1细胞系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V-CNE1和CNE1细胞系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V-CNE1与CNE1细胞系之间各期细胞百分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BV-LMP1表达可使鼻咽癌细胞系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和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well known flow dependence of the optical density of whole blood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light transmission of blood in viscometric flow. A cone-plate chamber (3° cone angle) was transilluminated (=500–800 nm) while under shear (0–460 sec–1). The transmitted light was monitored with a selenium barrier layer photocell and was continuously recorded. In an identical chamber, the micro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cells in flow was monitored by microphotography and then correlated to photometric events.Light transmission of human blood showed a biphasic behaviour when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shear rate: between 0 and about 60 sec–1, the light transmission decreases with shear, corresponding to aggregate dispersion. Above 60 sec–1, an increase of light transmission with shear occurs, corresponding to red cell deformation, alignment, and orientation. Bovine blood, which does not form aggregates, shows minimum light transmission at rest. Light transmission then rises progressively with shear from the very onset of slow flow. Equine blood (equus zebra) which has very strong aggregation shows a progressive decrease of light transmission with shear due to aggregate persistence up to 460 sec–1. Amphibia blood (rana esculanta) shows very pronounced increase in light transmission at low shear rates, but no progression with shear. The nucleated amphibia erythrocytes are oriented but not deformed in flow. Rigidified cells which neither aggregate nor become oriented in flow show no flow dependent changes in light transmission. It became evident that in all blood samples minimum light transmission was recorded when the cells were dispersed and randomly oriented; both aggregation and orientation produced increased light transmission. These results explain earlier controversies in the literature, they shed doubt on the existence of a tubular pinch effect in whole blood rheology.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