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赢 《现代保健》2013,(23):77-7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适宜剂量。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12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普通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试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小剂量动态扫描。比较两组检出率以及CT扫描图像质量。结果试验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90.91%(30/33)比63.64%(21/33)],CT扫描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不仅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还能提升CT扫描图像质量,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慢性型呼吸道疾病,中老年群体是该病发病主要群体,致死率也在所有患病群体中处于最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发病症状,常见发病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存在较多共同点,如咳嗽、咳喘、胸闷等,而且,其发病原因至今并未完全确定,这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多层螺旋CT是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像学常用手段,通常会与肺功能检查共同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成像效果比较好,检查速度快、图像对比分辨率高,可以较为准确评估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与病情变化情况,无论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临床确诊诊断还是在判断预后治疗诊断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已经成为该病临床病情诊断的重要标准。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进展,以期对业内相关人士发挥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检查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60mAs)扫描检查和低剂量(20mAs)扫描检查,其他相关参数相同,对两种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不同扫描方式所产生的辐射量。结果:两种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结节、肿块、钙化灶、结核空洞等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的影像片在病灶特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产生辐射量为(1.02±0.02)mSv,常规量扫描产生的辐射量为(2.75±0.61)mS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扫描能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等肺部疾病中的病变,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GGN)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9例志愿者进行肺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观察GGN的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点和结节边缘等情况。结果常规剂量MSCT扫描发现21个GGN,低剂量MSCT扫描发现20个GGN,GGN直径为4-15 mm,其中8例GGN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结论 MSCT低剂量扫描对于GGN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曾文彬 《医疗装备》2019,(23):27-2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在肺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医院的60例疑似肺结节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以病理穿刺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并计算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并对良性、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60例疑似肺结节病患者中,病理穿刺确诊53例阳性,7例阴性;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确诊48例真阳性,4例真阴性。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的准确度为86.67%,特异度为57.14%,灵敏度为90.57%,总符合率为96.23%。良性、恶性结节的血流量和平均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的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比恶性结节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肺结节病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可为肺结节病的分型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检查,将其作为A组,另取40例健康人员进行上述检查,作为B组,观察2组体检人员的Cvin(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Cvex(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Cvin%(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百分比)、Cvex%(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百分比)及全肺E/L等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vin为(2585.42±735.21)cm3、Cvex为(1238.23±484.42)cm3、Cvin%为(35.76±6.23)%、Cvex%为(24.03±5.33)%及全肺E/L为(6.78±7.48)%,与健康人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对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 m A CT常规剂量)和观察组(30 m A低剂量CT),各40例。对比两组结节检出率、CT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不同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对比及对直径≤5 mm结节诊断的评价等。结果接受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为75.00%,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肺结节扫描数量、直径大小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结节密度不均匀、钙化、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粘连症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测量肺结节直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74.55%vs 84.62%)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在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间(72.73%vs 86.54%; 94.55%vs 98.0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结节的检出率虽略低,但大部分临床诊断价值均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价值相当,且对人体损伤程度更小,更适合作为临床筛查、诊断肺结节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257-1258
目的分析讨论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组在诊断肺部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MSCT扫描,试验组接受低剂量MS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结果 (包括肺部结节数量、形态等)以及不同剂量对患者的辐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不同大小的结节数量、结节总数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形态的结节数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所受平均辐射量为(407.4±72.81)m Gary,试验组为(86.5±13.96)m Gar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MS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组在诊断肺部结节检测中无明显性差异,结果准确,对机体伤害更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临床疑有埋伏牙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分别运用120、100、80 k V管电压进行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比较各组间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的差别。结果 80 k V组和100 k V组的CTDIvol分别为120 k V组的33%和59%,且三组图像质量均合格,均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对儿童埋伏牙进行CT扫描时,采用管电压80 k V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临床诊断中螺旋CT的日益普及,产生医源性辐射损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临床诊断中螺旋CT的日益普及,产生医源性辐射损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久锋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05-210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传统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十二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但这两种方法只能观察胃黏膜表面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是否有侵犯以及腹腔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胃癌CT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部肿瘤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48例肺部肿瘤患者进行肺穿刺活检。结果大多数低剂量CT图像显示良好,少数图像显示较差,但结合增强CT检查,穿刺亦能顺利完成。在48例活检结果中,恶性病变39例,良性病变8例,未能确定诊断1例。肺穿刺后并发症较轻,均无需治疗,仅1例术后咯血,用"立止血"治疗后好转。结论低剂量CT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结合增强CT检查,可以满足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要求,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放、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取自2020年4月~2022年10月。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对比不同剂量下螺旋CT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剂量螺旋CT扫查出的肺结节数量与直径等指标结果相当,差异不明显。与低剂量扫查相比,常规剂量扫查出的微小结节与小结节数量更多,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关于大结节的扫查结果相同。关于征象的检出情况,2种剂量在毛刺、分叶、钙化、空洞方面的检出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充气征与胸膜粘连的检出情况,两种剂量结果一致。对比辐射剂量,低剂量组为(6.3±1.6)mGy,常规剂量组为(9.5±1.9)mGy,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螺旋CT诊断肺结节时可选择低剂量,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查差异不大,而且对患者的伤害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扫描对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初步筛查45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CT扫描,其中8例采用增强CT扫描,最终2例确诊为乳腺癌;其余患者中23例为单纯小叶增生,15例为囊性小叶增生,5例为腺型小叶增生。结论:多层螺旋 CT 能较好的显示乳腺本身及其周围的结构,对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可以补充诊断方法的不足,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效能,以及不同肺癌类型患者的CT征象及CT值.结果 8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癌70例,其...  相似文献   

18.
副鼻窦疾病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例副鼻窦疾病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12~64岁,使用GE公司CT/e单层螺旋CT机对48例患者进行低剂量冠状扫描,扫描基线垂直于听眦线,扫描范围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扫描参数:120 kV、30 mA、1.5 s/r、层厚5 mm,然后选取上颌窦中部同时显示筛窦、上颌窦及中、下鼻甲层面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00 mA、1.5 s/r、层厚5 mm。  相似文献   

19.
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应用的日益广泛,受检人群的辐射危害应得到更多关注。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显得格外关键和迫切。多层螺旋CT低剂量成像技术通过调节扫描参数或修改扫描方案,在满足图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肺部本身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同时CT扫描与X射线平片相比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且无组织重叠的关系,因此螺旋CT扫描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的诊断及复查。本文从低剂量成像的必要性及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出发,就其在肺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未来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80例脊柱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分析.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漏诊1例,误诊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脊柱外伤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7.5%(78/80)和95.00%(76/80),征象显示单纯屈曲压缩外伤32例,爆裂型外伤28例,骨折脱位型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对患者病情快速成像,有利于分析病情,并迅速对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有准确了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