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手术部位感染:术后30 d内(或者置入内固定装置1年内)发生的浅表、深部或者器官的感染。浅部感染指术后30 d内发生感染,感染只涉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深部感染指若无植入物留在原位,感染发生在术后30 d内;若植入物在原位,感染发生在1年内,并且感染可能与手术有关,深部感染涉及深部软组织。当感染涉及解剖的任何部分(如器官或空间)而非手术操作的切口感染即为器官感染。背景: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且复杂,目前国内外对于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外数据库,按照拟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有关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提取有效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手术史)的合并OR值和95%CI进行Meta分析,比较其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合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9篇文献,共包括脊柱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1 008例,对照组7 527例;②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OR值(95%CI)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OR=3.24,95%CI:2.09-5.02)、肥胖(OR=2.99,95%CI:1.77-5.05)、手术史(OR=2.12,95%CI:1.79-2.50)、高血压(OR=1.90,95%CI:1.34-2.69)、吸烟(OR=1.85,95%CI:1.39-2.48);③提示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手术史均为脊柱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独立危险因素与脊柱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均呈正相关。ORCID: 0000-0002-4963-6988(覃作恒)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19个月(平均11个月),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结果手术时间100~325min;术中失血量200~1 500 mL;术后引流量65~1 350 mL,大多比同期同类手术明显增加。472例患者术后感染共9例,发生率1.91%(9/472)。伤口感染初始征象出现时间为术后10 d(6~16 d)。白细胞总数、血沉及CRP在术后4~7 d明显升高,且维持在高位水平14 d以上。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主要为常见皮肤菌群。除1例复发(再次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外,其余无临床感染复发征象。结论脊柱术后伤口感染主要发生于后路开放性手术,均为深部感染;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大、手术时间长是造成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清创引流、一期缝合伤口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清创手术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早期感染清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资料,将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且需行清创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清创组,于同期未发生SSI的患者中按照1∶4比例随机抽取240例纳入无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影像和实验室相关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染清创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选取属于计量资料的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合并糖尿病、总住院时间、住院花费、脊柱侵袭性指数(SII)、手术时间、手术椎体数、失血量、术中输血、皮下脂肪厚度、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和术前血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I、皮下脂肪厚度、血清白蛋白和术前血糖是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早期感染清创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I的临界值为9.5,皮下脂肪厚度的临界值为23.5 mm,血清白蛋白的临界值为35.8 g/L,术前血糖的临界值为6.18 mmol/L。结论更高的SII、更厚的皮下脂肪、更低的血清白蛋白和术前更高的血糖会增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发生早期感染清创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儿围术期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58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危险因素为术前Cobb角>69.5°(OR=3.043,95%CI:1.436~6.448,P<0.01)和围术期输注异体血(OR=2.364, 95%CI:1.095~5.102,P<0.05)。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患者术后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率更高(P<0.01)和住院时间更长(P<0.001)。结论 儿童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Cobb角>69.5°和围术期输注异体血。  相似文献   

5.
李冲  赵云  王昊 《医学信息》2020,(13):54-56,68
目的 分析山东省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立三院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25例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79例)与死亡组(46例)。分析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侵袭性操作、病情严重程度、细菌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死亡46例,死亡率36.8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合并基础疾病>3种、使用抗菌药物>3种、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治疗、APACHEⅡ评分≥20分、住院时间≥30 d均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基础疾病>3种(OR=4.012,95%CI:2.366~5.455)、使用抗菌药物>3种(OR=4.365,95%CI:3.152~5.231)、侵袭性操作(OR=2.654,95%CI:2.456~4.785)、糖皮质激素治疗(OR=5.154,95%CI:3.428~5.33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0分(OR=6.012,95%CI:3.545~7.364)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高,与合并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治疗、APACHEⅡ评分相关,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进入到我院ICU的重症感染患者116例,将这116例患者根据ICU治疗时间分成两组,其中ICU治疗时间小于36h的患者有47例,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其中ICU治疗时间大于36h的患者有69例,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总结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47例患者APACHE I 评分为(9.12±1.3823),SOFA评分为(5.23±1.4832),乳酸水平为(3.42±1.5832)mmol/L。 DIC发病有3例,发病率为6.3%。对照组69例患者APACHE I 评分为(14.32±1.4323),SOFA评分为(7.12±1.3944),乳酸水平为(6.23±1.6932)mmol/L。DIC发病有7例,发病率为13.0%。结论针对于患者的APACHE I、SOFA、乳酸水平以及DIC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提高预后,有助于患者逐渐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及败血症等多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故COVID-19患者应充分康复后再行择期手术,常规建议至少需要7周康复时间。同时COVID-19患者术后并发症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需要考虑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基础合并症、毒株类型及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具体情况多维度考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病原菌分布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患者45例,非感染患者55例.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指标、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的血清炎症指标,包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脊柱术后早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脊柱术后早期VTE危险因素的文献,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包含37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95,95%CI(2.31,3.78),P<0.000 01]、BMI较高[OR=1.71,95%CI(1.41,2.08),P<0.000 01]、女性[OR=2.96,95%CI(2.11,4.15),P<0.000 01]、D-二聚体较高[OR=1.93,95%CI(1.52,2.45),P<0.000 01]、输血[OR=2.61,95%CI(1.98,3.45),P<0.000 01]、高血压[OR=3.57,95%CI(2.66,4.78),P<0.000 01]、糖尿病[OR=3.05,95%CI(2.09,4.46),P<0.000 01]、术后卧床时间较长[OR=4.13,95%CI(3.01,5.68),P<0.000 01]为脊柱术后早期并发VTE的危险因素,术后锻炼[OR=0.24,95%CI(0.12,0.47),P<0.0001]为脊柱术后早期VTE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龄、BMI较高、女性、D-二聚体较高、输血、高血压、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为脊柱术后早期VTE危险因素,术后锻炼为脊柱术后早期VTE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性心血管事件(SM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手术方案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462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MI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4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心脏功能评估指标、手术因素、术后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SM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患者中61例(13.2%)术后发生SMI。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更大 (60.7岁∶52.3岁)、心肌缺血病史和心脏手术史占比更高(分别为24/61∶50/401和 23/61∶23/401)、颈椎手术占比也更高 (38/61∶168/401),而术中舒张压 (77.0 mmHg∶80.5 mmHg, 1 mmHg=0.133 kPa)、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则较低 (2.2 mol/L∶2.3 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次日血清Ca2+浓度低于2.2 mmol/L、心脏手术史、年龄>55岁与SMI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脊柱减压固定融合术后SMI的发生率为13.2%,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55岁、术后低血钙和心脏手术史。对于老年患者和既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需详细告知风险,术后监测电解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胡海红 《医学信息》2022,(13):62-6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疾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预后。但该病是可预防性疾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率。本文以下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以及预防综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为临床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61例),详细记录其患者年龄及肺基础疾病等各项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肺基础疾病及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昏迷和卧床时间、年龄均较高,其GCS评分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生素和抑酸剂、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间均具有差异(P0.05),然而两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会引起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需加强医疗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187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了解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肠梗阻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为17.64%,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BMI指数≥28kg/m~2、Ⅲ类切口、有糖尿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20min是影响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加强术后护理,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率。结论肠梗阻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BMI指数≥28kg/m~2、Ⅲ类切口、有糖尿病、年龄≥60岁、手术时间≥120min是影响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加强术后护理,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划分为感染组(n=40)和未感染组(n=112).统计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与菌种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近端交界性后凸:是脊柱矫形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因手术近端内固定交界区的应力改变引起,是一种与脊柱融合相关的邻近节段疾病。 近端交界区后凸角:采用 Cobb 角测量法测量,它被定义为最上端固定椎体的下终板和上2个相邻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后凸角,若该后凸角大于10°,且同术前相比增加10°以上,则认为发生了近端交界性后凸。 背景:对于实施脊柱畸形矫形的患者,近端交界性后凸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成年人和青少年脊柱畸形患者多种不良临床预后。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导致矫形术后患者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扩大对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认识并为预防其发生提供指导。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影响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检索截止至2019年5月发表的公开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收集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评估荟萃分析结果。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篇文献,总计4 498例患者,其中92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经分析后显示脊柱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率为25%;②年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手术椎体数量,最上端固定椎体至胸腰段(T10-L1),最下端固定椎体固定至骶骨/骨盆/髂骨,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垂直偏移,术前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变化、腰椎前凸角变化和矢状面垂直偏移变化,以上指标在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和非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而性别、截骨、前后联合手术、术前近端交界区后凸角、术前腰椎前凸角在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和非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该荟萃分析显示,非手术因素中高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手术因素中固定节段> 5个椎体,最上端固定内固定至胸腰段,最下端固定至骶骨/骨盆/髂骨,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偏移,术前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偏移变化较大是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干预高危人群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降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由于多种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近端交界性后凸,仍需进行更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减少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提供可靠证据。 ORCID: 0000-0002-1890-0731(张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中,如针刺伤,长期接触细胞毒素药物、消毒灭菌剂,眼、耳、口暴露于含HBV或HIV等的血液、分泌物、羊水中等等,或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致职业性感染,探讨职业感染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体现安全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感染率和感染源,评估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382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查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分析感染源.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率20.2%,77名患者感染,最常见感染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7例),感染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22.1%vs.4.3%,P≤0.001)和延长住院时间(10 d vs.22 d,P≤0.001).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出血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共分离出66株菌,革兰阴性菌38株,革兰阳性菌26株,真菌2株.结论 感染增加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死亡;胃肠道出血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导致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脏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胸腰段为脊柱结核好发部位,干酪样坏死组织及死骨压迫脊髓、神经根易引起神经症状,多数合并轻度、中度脊柱后凸畸形。近年来手术修复脊柱结核报道较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不同内固定修复方法的选择原则。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4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都有腰背部疼痛症状,病程1个月-7年;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4例,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为12°-45°,平均27°。治疗前后按照标准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结核病灶部位、椎体破坏程度选择内固定方式,均行切除第11和(或)12肋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其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25例,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17例(一期手术7例、二期手术10例)。36例采用肋骨植骨,6例采用取髂骨植骨。治疗后随访17个月-9年,观察后凸畸形矫正、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30例患者获得随访,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X射线片检查示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5.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无复发。4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治疗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为0°-26°,平均14°。提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胸腰段脊柱结核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的方法进行病灶清除,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结核病灶破坏程度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可取的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龙璇 《医学信息》2008,(11):65-66
手术室是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排泄液、各种病理组织最多的科室,所以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区,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与传播的关键科室。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手术室预防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