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可使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效果,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随访矫形度数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较普遍。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对73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行椎体内植骨。 结果与结论:73例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脊柱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折断。1例Frankel分级C级无变化,1例D级无变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及腰背痛明显改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平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前后径残留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表明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在侧位X线平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前、后缘椎体高度,伤椎上、下相邻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并计算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分别评估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结果 3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疗显示院内固定手术失败率0%,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96±15.2%,术后Cobb角变化值17.5±5.65%,远期伤椎高度丢失率1.7±0.57%,远期Cobb角丢失值1.17±0.52%。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3椎体6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脊柱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角,其中爆裂性骨折16例患者采用术前和术后CT检查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 ~ 36个月,平均19个月.椎弓根螺钉植入准确,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术中失血少、无切口感染,无神经损伤,11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均完全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能有效复位及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研究大多采用回顾性、小样本分析应用椎弓根置钉技术修复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结论较为单薄。同时有学者提出经伤椎置入螺钉可进一步稳定椎体,减少断钉断棒、矫正度丢失等情况。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0例,D级9例,E级9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以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5年,36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后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4例,E级26例。治疗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远期效果良好,说明植入物与宿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容易出现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且内固定后较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等。而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修复胸腰椎骨折则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经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X射线及CT检查,观察内固定情况,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5个月-4年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左右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经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断裂2例(术中发现骨折段未有效融合),未出现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内固定后5个月,患者的伤椎高度显著恢复,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的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会引发后凸畸形和丢失矫正角度等并发症,而伤椎椎弓根置钉固定改善了传统后路置钉技术的不足,联合填充材料治疗腰椎骨折取得较为理想的恢复效果。 目的:探讨椎弓根置钉联合填充材料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椎弓根置钉联合填充材料修复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椎弓根置钉联合植骨/骨水泥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比较。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置钉联合填充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在治疗腰椎骨折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更广泛的应用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及争论,临床医生应更加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术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伤椎椎弓根置钉固定技术联合磷酸钙骨水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维护脊柱复位效果,值得在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体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都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修复方案,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取出后脊柱角度丢失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术可能是预防脊柱角度丢失的较好选择。目的:观察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L1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方法:纳入L1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根据内固定修复方案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组40例行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单纯椎弓根内固定组36例仅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置入后即刻、置入后3,6个月以伤椎为中心进行MRI检查测量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同时记录目测类比评分;另外了解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折断。两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置入前明显改善(P0.01),椎体成形组要优于单纯椎弓根内固定组(P0.05)。两组置入后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较置入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L1压缩性均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但抗压稳定性结果表明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固定效果更好一些,未见短期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椎体骨水泥灌注可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6月-2009年8月的52例胸腰段段骨折患者,均为AO分型中的A型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手术前后CT测量椎管内占位比并评估植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16.5±7.8)月(12~30月)。无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前缘高度术后和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恢复满意。Cobb's角术后和末次随访无明显矫正丢失。椎管内占位比为较术前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的改善。 结论 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有效修复伤椎复位后的椎体缺损,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有效重建骨折稳定性,前中后三柱重建稳定,是治疗胸腰椎A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双侧置钉、单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是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具体的椎弓根入路方案研究尚少,采用单侧还是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随访时间大于1年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方案治疗,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后凸侧凸Cobb角矫正度数、椎体平均高度变化、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34%)比双侧组(37%)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1 > 0.05)。两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侧凸Cobb角矫正度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间治疗前或治疗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1年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两组间治疗前或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1年目测类比疼痛评分、OD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单侧组骨水泥注入量比双侧组低(P=0.001 < 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比双侧组短(P=0.000 <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提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均有满意的止痛和修复效果,尤其是单侧入路具有水泥注入量少、渗漏率低、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无神经根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在传统术式与保守治疗之间难以抉择,各有利弊。如何在治疗中取长避短呢?微创理念的介入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治疗手段。 目的:设计并研发一种新型胸腰椎体外撑开复位器,应用于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 方法:作者自行设计并研发了一种新型胸腰椎体外撑开复位器,包括固定支架、导针和两根中空螺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撑开器、加压器和扳手。依据“筋骨并重”理论并结合实际解剖情况,运用经皮韧带整复技术,恢复椎管内占位的骨块。 结果与结论:作者设计的胸腰椎体外撑开器结合韧带整复技术既能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亦能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微创操作,通过多角度撑开,既能恢复前、中柱高度,又能纠正Cobb’s角。同时可以配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伤椎内注入骨水泥,根据患者经济情况也可配合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为老年人提供一种低廉、痛苦小、创伤小的修复方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临床上胸腰椎骨折越来越多,但对于胸腰椎骨折固定方式存在较多争论,对于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还是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存在不同观点,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 目的:对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后效果效果的评价。 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至2015年3月。收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通过筛选,总共纳入14个临床对照试验共个9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后Cobb角度改善明显(OR=-2.72,95%CI:-3.08至-2.35,P < 0.01)。经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椎体高度矫正率较高(OR=7.45,95%CI:6.94-7.97,P < 0.01)。经伤椎置钉组较跨节段组相比较内固定失败率较低(OR=0.12,95%CI:0.05-0.27,P < 0.01)。结果证实,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比较固定后Cobb角度改善明显,固定后椎体高度纠正明显以及引起内固定失败率等并发症更少,固定效果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可能会累及上终板损伤。临床上常采用骨折复位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对其进行修复,这种方案能够有效达到矫正后凸畸形的目的,但是遭受挤压破坏的骨小梁不能得到完全恢复。 目的:观察骨折复位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伤椎椎体内人工骨植骨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修复效果,并与单纯骨折复位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进行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张家港澳洋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骨折复位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行骨折复位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伤椎椎体内人工骨植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修复前、修复后1周、3个月、6个月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腰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伤椎后凸Cobb’s角。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观察组的伤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Cobb’s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骨折复位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伤椎椎体内人工骨植骨对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矫正Cobb’s角和伤椎体前缘高度,还能通过对伤椎内进行骨填充,帮助脊柱正常载荷的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Due to special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location, stability of the spine is very complicated during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internal fixation repair method.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第5腰椎人字嵴结构不清,往往需扩大显露范围,通过横突、上下关节突等结构明确进钉点,增加了创伤和医源性上位椎间退变的风险。因此有必明确一个微创的L5椎弓根钉进钉点。 目的:通过影像学评价以L5乳突“斜坡”作为进钉点的L5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 方法:第5腰椎上关节突基底部的乳突向后突起的最高点向内下方延伸过程中形成一斜面,将其定义为乳突“斜坡”;其内侧为椎弓根部内上缘,向外比邻横突根部,位于人字嵴结构顶点的略上方,“斜坡”是椎旁肌间隙入路时可最先触及且显露的骨性部位。以乳突“斜坡”为进钉点,对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L5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根据术前CT和X射线透视确定椎弓根钉矢状面和横断面的进钉方向。椎弓根钉直径均为6.5 mm。修复过程中评价其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后行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和CT检查,评价置钉准确率。 结果与结论:应用乳突“斜坡”定位法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96%(96/100);于L5椎体内共置入100枚椎弓根螺钉,根据Gertzbein等推荐的标准,95枚(95%)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5枚(5%)螺钉均向内侧穿透椎弓根皮质,其中3枚(3%)螺钉穿透距离< 2 mm,2枚(2%)螺钉穿透距离为2-4 mm,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提示L5乳突“斜坡”定位法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高,结合置钉前的X射线片和CT评价可获得较高的置钉准确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腰椎的结构复杂,腰椎内固定融合后会出现关节突肥大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防止邻近节段关节发生病变,近年来临床上已经将过去坚强的融合固定转变为尽量保留活动度的弹性固定,但效果仍不理想。同时目前关于腰椎邻近节段病变的影响因素尚无定论。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病变与性别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7至2016年行L_(4-5)、L_5-S1椎间植骨融合后患者200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的L_(3-4)节段发病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不同的融合位置以及融合范围下L_(3-4)节段发生病变情况较多,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较高,且融合部位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L_(4-5)、L_5-S1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病变独立相关影响因素之一。说明性别是影响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的因素之一,女性内固定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type of simply youth compressibility fracture of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with posterior vertebral injury nailing reset scheme can effectively reset with mechanics from the rear, but due to bo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outh, the rear force cannot effectively open anterior and middle column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ar reset during the operation becomes the focus of clinical attention and difficult issues.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后,生物化学变化引起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常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与椎间盘镜系统治疗,但其疗效具有差异性。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76例)和椎间盘镜系统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修复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腰椎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前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两组患者修复后第1,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项评分均显著的降低(P < 0.05);修复后各时间点经皮椎间孔镜组两项评分均显著的低于椎间盘镜系统组(P < 0.05)。②修复前两组患者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修复后第1,3,6个月及末次随访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显著高于椎间盘镜系统组(P < 0.05)。③末次随访经皮椎间孔镜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椎间盘镜系统组(P < 0.05)。④经皮椎间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的短于椎间盘镜系统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结果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修复后患者疼痛轻微,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折椎体置入螺钉固定能够分担内置物应力,增加固定强度,对后期骨折稳定性的维持更加有利。但能否通过骨折椎螺钉实施辅助复位,目前尚未见相关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经骨折椎螺钉辅助复位方法的有效性。 方法: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01例,女60例;年龄22-67岁,平均36岁。骨折按Denis分类:爆裂性骨折64例,屈曲压缩性骨折97例。骨折部位:T11 9例,T12 63例,L1 74例,L2 1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经骨折椎置钉方法辅助复位。依据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后骨折椎高度恢复程度、矢状面Cobb角、骨块复位情况评价该复位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与结论:患者手术时间为60-15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为67-750 mL,平均98 mL。161例患者术后获16-4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2.6周。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由治疗前的(54.39±9.60)%,(22.55±7.90)°提高至治疗后12个月的(82.80±6.63)%,(8.91±5.8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椎管面积较治疗前扩大(46.5±2.6)%。CT扫描显示骨块复位满意,无深部感染发生。提示自行设计的经骨折椎螺钉辅助复位方法可提高胸腰椎骨折的复位质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