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PICC导管在临床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是维护却没有统一和标准,另外它使用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并发症的出现也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导管使用寿命,探讨PICC导管导致静脉炎的护理,避免与减少在临床中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应该建立对PICC专职护士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作好日常的护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对患者实施操作,还需要详细了解PICC穿刺与维护中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作好健康教育.PICC用途:长时间连续输液,每日取血样,周边静脉状况不好,同时给予多种静脉输液给药,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输入高渗性或强刺激性药物,血小板过低,肥胖病,周身严重浮肿,医生或患者本人的选择.导管使用率高,但是维护却没有统一和标准,另外它使用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并发症的出现也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预处理法预防化疗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2年5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130例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用传统的生理盐水100ml浸泡并冲洗导管,研究组用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混合液浸泡并冲洗导管,浸泡时间均为5min。比较两组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两组局部渗血、导管阻塞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PICC预处理法可以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PICC置管穿刺前以5 mg地塞米松加50 ml生理盐水浸泡擦拭导管,置管后以2 g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涂抹穿刺部位3次/d,共7 d;对照组仅以生理盐水浸泡导管,置管后以常规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1.4%(P<0.05)。结论:地塞米松浸泡擦拭导管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能有效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基于Miller金字塔原理的培训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为患者PICC管道的长期、高质量使用提供保障。方法由经过传统培训的置管护士留置PICC的患者325例为对照组,Miller培训置管305例为观察组。分别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Miller金字塔原理的PICC置管培训有效减少了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磁性穴位贴在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华  刘利  齐娟  王蕊  赵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0):2218-2218
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需长期化疗的病人.但PICC置管后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文献报道发生率17.65%~32.3%[1-3].2006年我们将磁性穴位贴应用于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PICC以其操作简便、痛苦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热毛巾湿敷),症状完全消失需10d~12d。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对60例置管病人进行微波治疗仪局部热疗,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降低,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化疗的输液管理质量。方法:确定质量改进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提高了护士静脉化疗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陶立芳  袁玲  陈颖君  李蓉梅 《护理研究》2005,19(29):2707-2707
PICC以其操作简便、痛苦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报道,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1].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2]或热毛巾湿敷),症状完全消失需10 d~12 d.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对60例置管病人进行微波治疗仪局部热疗,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降低,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杭燕  邰红武 《全科护理》2008,(30):1826-1827
[目的]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进行研究,探讨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38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护理措施。[结果]穿刺困难导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8例,肢体过度活动致8例,过敏致4例,导管漂移致4例,导管型号不当致1例,血管选择不当致3例,38例通过局部湿热敷、喜辽妥外涂等措施治愈。[结论]导管置入困难、肢体过度活动、过敏体质、导管漂移是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早期湿热敷,透明贴外敷加喜辽妥局部涂擦是预防和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洁 《全科护理》2014,(33):3075-3077
了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降低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小组,针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各种患者护理措施实施1年后,患者PICC导管感染率与实施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C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进行研究,探讨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38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护理措施。[结果]穿刺困难导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8例,肢体过度活动致8例,过敏致4例,导管漂移致4例,导管型号不当致1例,血管选择不当致3例,38例通过局部湿热敷、喜辽妥外涂等措施治愈。[结论]导管置入困难、肢体过度活动、过敏体质、导管漂移是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早期湿热敷,透明贴外敷加喜辽妥局部涂擦是预防和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采取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并发症发生和护理纠纷,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质量管理小组在降低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率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降低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小组,针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各种患者护理措施实施1年后,患者PICC导管感染率与实施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C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2007年4月,我们采用远红外线照射以预防乳腺癌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质量管理小组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小组)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QC小组,以“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课题,围绕课题,应用PDCA循环,经过现状调查、目标确定、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与巩固等阶段,开展了持续的QC活动。结果 使Ⅰ、Ⅱ级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61.11%下降到8.5%,Ⅲ、Ⅳ级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8.92%下降到0。结论 QC小组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喜辽妥对PICC置管患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40例PICC置管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置管成功后给予喜辽妥外涂;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其他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严重程度小于对照组(P 0. 01);治疗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喜辽妥在预防PICC置管患儿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上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机理与因素、可行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发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处理,避免导致患者计划外拔管,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措施。方法将80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按置管序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地塞米松肝素钠混合液浸泡导管,术后24h于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沿血管走向)2~10cm处给予75%酒精湿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观察1周内两组穿刺部位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肝素钠混合液浸泡导管联合术后酒精湿敷,可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