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唤醒麻醉和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语言区胶质瘤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目的探讨语言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30例语言功能区胶质瘤。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区,根据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患者的功能结果及切除程度。结果术中语言功能区监测成功20例;未监测到4例;因麻醉或术中高颅压不能进行监测6例。随访3个月,3例患者存在中度语言功能障碍。全切14例,近全切12例,大部切除4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功能区准确、安全、可靠。唤醒麻醉下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前神经功能影像技术,确定切除肿瘤的功能边界,能够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同时保护正常的语言功能,使术后语言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3.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肿瘤的解剖边界,在唤醒麻醉下结合皮质电刺激确定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同时采用实时超声监测病灶切除程度。结果本组肿瘤均定位准确。低级别胶质瘤病灶回声均匀,周围无明显水肿带;高级别胶质瘤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肿瘤全切除27例,近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1例。结论唤醒麻醉下结合术中皮质电刺激定位肿瘤切除边界,同时采用术中超声辅助切除功能区胶质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电刺激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直接电刺激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质电刺激4例阴性刺激,139例刺激出运动区皮质,21例感觉区,91例出现语言相关区皮质.数数中断的阳性区主要位于左中央前回下方、左额下回盖部、左额下回三角部、左额中回后部和额上回后部.术后MRI示胶质瘤全切92例(58.6%),次全切55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53例出现短暂肢体运动障碍;39例出现短暂语言功能障碍,4例(2.5%)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术中直接电刺激是一种可靠元创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在胶质瘤手术中应用此技术可达到最大安全切除肿瘤,同时为国人功能区脑皮质定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直接电刺激在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位于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8例;肿瘤位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23例,中央叶9例,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侵袭到中央叶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唤醒技术,神经导航和(或)术中超声定位病变位置,直接电刺激定位皮质和皮质下重要功能区,按照功能边界切除胶质瘤。患者术后均行神经功能和肿瘤切除程度的评估。结果34例患者中,有24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后出现运动反应,13例有异常感觉,10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皮质。皮质下电刺激有24例出现运动反应,1例有异常感觉,8例语言紊乱。共有30例(88.2%)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另外4例(11.8%)皮质下电刺激未发现功能纤维,均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4例患者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9例(26.5%),部分切除3例(8.8%)。3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6±8.6)个月(11.3~39.3个月),其中29例(85.3%)术后早期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晚期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者3例(8.8%),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2.9%)。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的1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有13例神经功能好转,2例维持在术前状态,1例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唤醒状态下直接电刺激定位和持续监测运动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纤维,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运动区胶质瘤,其远期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术后生命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术中唤醒麻醉下,皮质电刺激(CS)联合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功能区28例胶质瘤及13例脑膜瘤继发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唤醒麻醉下开颅,通过CS定位感觉、运动及语言区,ECoG定位致(癎)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癎)灶.结果 术中CS定位功能区33例,阴性8例;ECoG发现致(癎)灶29例,无异常12例.胶质瘤全切21例,次全切7例;脑膜瘤全切12例,次全切1例.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新发障碍25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随访41例,时间6个月~5.5年.癫(癎)发作消失29例,明显减少12例.结论 唤醒麻醉下联合CS、ECoG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性癫(癎),能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安全处理致(癎)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最大限度安全切除大脑功能区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大脑功能区病变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唤醒麻醉、皮质-皮质下直接电刺激脑定位、术中超声病变定位等技术,辅助手术切除病灶。着重分析285例胶质瘤病例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获益及其术后并发症。结果 285例胶质瘤中,全切除222例(77.9%),次全切除37例(13.0%),部分切除22例(7.7%),活检4例(1.4%)。113例高级别胶质瘤随访76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172例低级别胶质瘤随访123例,中位生存期140个月。胶质瘤病人术后存在长期运动障碍17例,长期语言障碍7例。结论术中唤醒麻醉、直接电刺激功能定位以及超声定位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脑功能区手术技术,可在保留脑功能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脑功能区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脑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了脑功能代偿的可能机制。方法对77例侵犯脑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病人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术前仅3例有轻度语言困难,余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术前MRI解剖定位及术中脑皮质和皮质下电刺激功能定位,确定肿瘤累及运动、感觉或语言等功能区。结果肿瘤累及运动前区31例,岛叶28例,感觉区8例,运动区4例,Broca区4例,优势半球颞叶语言区2例。全部病人手术后即出现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体征。除4例外,其余病人3个月内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术后MRI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电刺激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月接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行功能区直接电刺激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中经皮质电刺激4例呈阴性,其余153例分别刺激出运动功能区皮质(139例)、感觉功能区皮质(21例)和语言相关功能区皮质(91例);计数中断阳性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下方、额下回盖部、额下回三角部、额中回后部和额上回后部。术后MRI显示全切除92例(58.60%)、次全切除55例(35.03%)、部分切除10例(6.37%)。术后病理证实:低级别胶质瘤共110例(70.06%),包括星形细胞瘤7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6例和少突星形细胞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47例(29.94%),分别为胶质母细胞瘤1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5例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术后53例(33.76%)出现短暂性肢体运动障碍、39例(24.84%)出现短暂性语言功能障碍,仅4例(2.55%)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皮质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用于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可最大程度并安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现代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 112例胶质瘤患者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或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直接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结构,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84个月.结果 107例唤醒良好,术中有99例定位出运动区,61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的功能区皮质,18例定位出感觉区.病变全切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进行手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方法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双手持物对接刺激策略,在3.0T磁共振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工作站(Leonardo syngo 2003A,Siemens)提供的BOLD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所有患者均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与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胶质瘤。术前、术后均行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结果(1)5例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通过此项技术获得了较好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感觉功能区激活图像,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2)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进行中央后回定位,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3.0T MRI可以于术前更好地利用BOLD技术显示躯体感觉功能区与脑胶质瘤的解剖关系,以指导唤醒麻醉下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的手术,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重要的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例功能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病人均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判断功能区边界并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随访12个月.无功能障碍及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可治愈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有助于最大程度切除病变.同时保护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双语病人进行术中直接电刺激研究,探讨参与双语过程的脑结构。方法对2例左额叶低级别胶质瘤汉-英双语病人在术中唤醒麻醉下进行中文、英文以及双语转换任务的脑定位,依据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术前、术后语言功能。结果2例病人均定位出Broca区,无语种特异性,但两种语言的命名阳性点是分离的:在前额叶背外侧区发现负责双语转换的阳性点,并在皮质下找到相应的特异性纤维;电刺激尾状核头表现为双语转换障碍。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除。术后语速减慢1例,另1例自发言语减少.3个月后均恢复,未遗留语言转换障碍。结论大脑存在负责语言转换的脑结构。在实施语言功能区定位手术时,应对每种语言及其转换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下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胶质瘤并保全其语言功能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位于语言功能区的脑胶质瘤患者10例,实施头皮神经干阻滞麻醉后全程清醒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中维持患者进行出声连续计数的语言功能监测,使尽可能全切肉眼可见肿瘤而保存功能脑区。结果清醒开颅手术全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中患者能很好地完成语言监测配合,其中8例患者实现肿瘤的肉眼全切;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性语言障碍并发症;随访6~20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局部阻滞麻醉下全程清醒手术能很好保障脑功能区病灶的开颅切除,术中出声连续计数的语言功能监测对安全切除语言功能区肿瘤有重要定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7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均在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切口和硬脑膜浸润麻醉,经神经导航和(或)术中超声定位病灶,直接皮质电刺激(DES)定位脑功能区皮质和皮质下结构,进行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病变。结果所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安全、可靠的监控麻醉,病变全切除30例(63.8%),次全切除11例(23.4%),部分切除6例(12.8%)。术后新发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28例(59.6%),其中术后1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26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例,1例因放射冠区梗死而引起严重瘫痪,1例因放疗后期脑积水、肿瘤脊髓转移而病情恶化。结论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开颅手术能够避免全麻-唤醒-全麻时在拔除喉罩过程中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等风险,能根据手术需要随时唤醒病人,较好地配合手术。应用全程唤醒麻醉手术可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是脑功能区病变手术的一种唤醒麻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质直接电刺激(DES)在语言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大脑语言区胶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在唤醒麻醉下以皮质DES测定脑功能区,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结果直接电刺激结果:88例(125个阳性刺激点)病人出现运动发作(面部或手),91例(112个阳性点)出现语言障碍(包括数数中断、命名错误或不能命名)。肿瘤全切除53例(58.2%),次全切除31例(34.1%),部分切除7例(7.7%)。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42例(46.2%),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并恢复48例(52.7%),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1.1%)。结论皮质DES是一种可靠、精确、安全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可在保留术后语言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语言区胶质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完善而有效的锥体束空间定位和功能保护方法。方法对13例功能区胶质瘤应用1.5T磁共振系统采集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在功能神经导航中进行纤维束示踪(FT),在导航中确定肿瘤与锥体束界面的标记点,应用自制导航穿刺针、着色明胶海绵对白质内锥体束走行进行空间定位。在空间定位锥体束基础上,应用皮质、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或唤醒麻醉技术在肿瘤切除中对锥体束功能进行评估监测,保证其正常功能。结果本组锥体束与肿瘤交界区在神经导航中均得到确定,术中在DTI-FT导航下空间定位满意;锥体束功能判定明确者10例。均全切肿瘤,运动功能保持术前正常水平或得到改善。结论联合应用DTI-FT导航、神经电生理或唤醒麻醉技术可确保锥体束功能不出现手术损伤,同时为明确胶质瘤在脑白质内功能性边界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胶质瘤治疗的标准方法,对于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范围(the extent of resection,EOR)是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脑网络手术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而不导致新的神经功能缺损为目标~([2])。对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附近的患者,术前辅以功能MRI定位,联合术中麻醉唤醒及皮质和皮质下电刺激定位(intraoperative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electro stimulation mapping,IEM),将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显著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