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一直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与合适的支架材料复合,试图模拟接近正常生理功能的组织工程化尿路替代物。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膀胱脱细胞基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兔膀胱脱细胞基质上进行复合培养,每天进行细胞计数,连续12 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单独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种植到膀胱脱细胞基质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膀胱脱细胞基质边缘爬出,膀胱脱细胞基质周围有大量长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接种5 d内,两组细胞均呈现出平缓生长的状态,接种6-9 d,生长曲线逐渐变得陡峭,细胞呈倍数状态进行分裂生长,速度较快,接种10-12 d,再次趋于平缓状态。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重合,可推断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尿路上皮细胞是泌尿系组织工程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但是难以体外大量扩增;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尿路上皮细胞分化,但关于分化后细胞在植入动物体内后上皮生成情况,以及分化后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研究尚不多。 目的: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分化并与兔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化移植物,了解分化后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效果。 方法:12只8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穿刺,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4或5代细胞以条件培养基培养2周,进行分化后细胞的鉴定。随后将分化后细胞种植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上构建组织工程化移植物,进行膀胱修补;另12只动物作为对照组以尿路上皮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复合物行膀胱修补。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并在体外扩增,由条件培养基培养诱导分化后,PCR检测提示分化后细胞干细胞标志物CD44表达降低,而上皮细胞标志物UP1a表达升高,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分化后细胞能表达尿路上皮特异性标志物UP1a,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表达。分化后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移植物在膀胱修补2周后可形成稳定连续的上皮覆盖,上皮层厚度与尿路上皮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移植物类似。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尿路上皮诱导分化后可作为泌尿系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能是尿路上皮细胞之外的又一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对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的修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细胞,增殖提纯传代至4代时,成骨成脂,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BMSC,然后将其接种到ADM,2d后移植到皮肤表皮缺损的SD大鼠体内,连续5周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BMSC-ADM修复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效果良好,5周后,肉眼可见材料与组织结合紧密,有弹性,颜色接近皮肤。结论 BMSC-ADM可以作为修复SD大鼠皮肤表皮缺损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膀胱肌瓣修复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缺损的远期疗效,探讨输尿管长段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我院采用膀胱肌瓣卷管输尿管替代治疗21例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或缺损病例,观察其术后利尿肾图、B超、膀胱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术后8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20例病例1次手术成功,1例病例术后出现尿瘘,于半年后再次行膀胱肌瓣输尿管替代术.术后随访输尿管无狭窄,排尿良好.超声、膀胱排尿期造影显示所有患者患侧上尿路积水明显减轻,2例出现膀胱输尿管轻度返流,利尿肾图显示患侧肾脏功能恢复良好,上尿路无梗阻.结论 膀胱肌瓣卷管输尿管替代是处理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有效方法,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Dermis-derived extracellular matrix, as a cartilage repair scaffold, provides a space for the growth of cartilage tissue, and promotes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chondrocytes. Both of them used alone have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外周神经缺损的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干细胞培养为基础的神经组织工程技术为神经缺损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清洁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只,于兔前肢桡骨中段约15 mm处造成外周神经损伤,造模后1周,实验组外周神经损伤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对照组外周神经损伤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4周,取神经损伤处的神经纤维长约5 mm,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比两组再生神经组织内神经纤维的密度和直径。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纤维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组织表面细胞数较多,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体积较大,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并且细胞之间相互连接交织成网状,其轴突较长和较粗,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且生长密度和状态优于对照组,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且效果确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完全脱钙骨基质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维持其软骨细胞的特性,在软骨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完全脱钙骨基质在体外诱导培养成纤维软骨组织以及观察培养体系与支架材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经成骨化诱导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脱细胞牛骨基质(ABEC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实验着重观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的过程——细胞与ABECM复合和生长的影响,为有效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Wistar大鼠2只,从股骨取MSC在体外扩增、纯化、诱导成骨化,做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定。实验组用胎牛血清(FBS)、多聚赖氨酸(PLL),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溶液预处理的ABEC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并计算细胞黏附率、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倒置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接种后6、12h实验组细胞黏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培养第3天,实验组细胞在材料表面已完全伸展,附着在材料表面;对照组细胞大多呈不规则形,未完全伸展。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复合培养第3、6天,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FBS和PLL分别预处理,可以改善ABECM材料表面特性,利于提高细胞接种效率,从而能更有效、更快速地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9.
背景:尽管应用一种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已取有重大进展,但联合两种或多种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植入兔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模型的骨修复效果。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各组兔L5、L6腰椎横突融合模型中做以下处理: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复合骨条,周围注入脂肪干细胞悬液。②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复合骨条,周围注入生理盐水。③单纯植入异体骨条,周围注入脂肪干细胞悬液。④单纯植入异体骨条,周围注入生理盐水。⑤植入自体骨条。术后1,3,5周用PET/CT对各组动物行全身显像,比较各组植骨区SUV值。 结果与结论:各组植骨区PET/CT图像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骨融合和骨代谢增强。各组植骨区SUV值随时间增加而增高,但单纯异体骨组3个时间点的SU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他各组第3周和第5周时SUV值均高于第1周(P < 0.05),且第3周与第5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第3周,脂肪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组的SUV值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组和自体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联合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构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成骨和血管化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软骨缺损在骨科临床十分常见,目前临床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很多,但是由于各自固有的缺陷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探索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一直是人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是软骨组织的两个基本要素,根据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和方向,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方式、诱导机制及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探讨,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刘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2):5129-5133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是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关节镜下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对照组),15例为轻度骨关节炎患者(轻度骨关节炎组),15例为重度骨关节炎患者(重度骨关节炎组)。体外培养获得3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检测其增殖能力及软骨向诱导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24 h培养后呈整齐排列状,且为长梭形,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14 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爬片可见甲苯胺蓝异染颗粒,3组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异。CCK-8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以对照组增殖能力最强,重度骨关节炎组增殖能力最弱,结果表明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应用补肾活血中药龙鳖胶囊治疗骨关节炎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龙鳖胶囊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用含龙鳖胶囊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质量浓度分为5,1 g/L和250,50,10 mg/L,作用24 h后用 MTT 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贴壁生长,第2代细胞呈典型的纤维状,第3代细胞呈长纤维状、漩涡式生长。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分子CD29、CD90呈强阳性表达,CD44呈阳性表达,CD45、CD34呈阴性表达。5 g/L 和1 g/L质量浓度的龙鳖胶囊溶液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结果表明龙鳖胶囊可能是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发挥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或者骨髓基质干细胞可脑内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是两种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的比较相对较少。目的:观察比较中脑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帕金森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58只SD大鼠构建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组(20只)、中脑神经干细胞组(20只)、生理盐水组(18只)。造模成功后3周,选取右侧纹状体 2 个坐标点注入骨髓基质干细胞悬液、中脑神经干细胞悬液、生理盐水5 μL。移植后5个月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取纹状体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治疗后第5个月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中脑神经干细胞组大鼠旋转次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5),且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第1周,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纹状体内有BrdU与Nestin双重染色细胞;移植后第1个月,脑纹状体内出现BrdU/GFAP双重染色细胞和BrdU/NSE双重染色细胞;纹状体内存在TH阳性细胞,但未出现明显BrdU/TH双重染色细胞;移植1个月之后,BrdU与Nestin双重染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基本消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的BrdU/GFAP、BrdU/NSE双重染色细胞,BrdU/GFAP阳性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同一时间点,中脑神经干细胞组也存在类似情况,但生理盐水组未发现双标细胞。结果表明,中脑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帕金森大鼠的行为学,且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前期研究低渗结合自然沉降分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上,以工程学关于颗粒流体力学为指导,求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的沉降速度。通过自然沉降速度法分选及鉴定细胞,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分离、纯化、增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目的:探讨自然沉降法分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确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密度区间(ρ1),扫描电镜测量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d),液体密度计测算出培养液的密度(ρ2),黏度计测算出培养液的黏度(μ),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沉降速度(Vt)。以此沉降速度从兔的骨髓细胞中分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增殖能力、细胞纯度、细胞分化潜能,同时测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记录原代培养时间。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电镜测量得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直径为(20.37±4.58) μm,进一步确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液中的沉降速度为50-55 mm/h。②通过自然速度沉降法可成功从兔骨髓组织中分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选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呈成纤维样集落生长,经诱导后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③与梯度密度离心法比较,自然速度沉降法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代培养时间短,细胞集落形成率高的特点。④自然速度沉降法在间充质干细胞分选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也不添加任何分离介质,仅通过物理原理自然沉降,可能对细胞损伤小,使细胞原有的生物学特性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属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骨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是最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目的:探讨定向诱导分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 方法:无菌抽取日本大耳兔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细胞贴壁法分离、纯化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成脂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苏丹Ⅳ染色、Von Kossa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比较细胞成脂和成骨率。以正常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7 d成脂诱导后细胞浆开始出现小脂滴、细胞无序,培养21 d后细胞浆内形成高折光性的脂滴。苏丹Ⅳ染色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中心的细胞浆内存在大量的颗粒状红色脂滴,对照组仅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7 d成骨诱导后细胞逐渐汇合成铺路石状,并且形成多个结节;培养14 d后能够看见褐色点状矿化结节中心;培养21 d后形成小片状矿化结节。成骨诱导实验组成骨率为40%,成脂率为20%,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率为5%,成脂率为5%)。结果提示在适当的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一部分转化为脂肪细胞,另一部转化为骨细胞,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分化的脂肪细胞多,骨细胞则少;反之分化的脂肪细胞少,骨细胞则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和软骨在细胞水平的发育和再生至关重要,其数量缺失和功能受损被广泛认为是骨关节炎病因之一。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间收集3组病例,每组10例,分别为对照组、轻度骨关节炎患者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组。获取3组患者股骨或胫骨骨髓5 mL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3代时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成软骨诱导14 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Real time PCR法检测对照组诱导后软骨细胞特征基因Aggrecan、Col2A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贴壁生长,胞浆含有较大的颗粒,核卵圆形,细胞呈多角形、梭形,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突起,细胞分裂相多见。对照组增殖能力最强,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组增殖能力最弱,但均在培养1周后进入平台期。成软骨诱导14 d后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改变,紫红色异染颗粒分布于胞浆外围。对照组诱导后软骨细胞特征基因Aggrecan、Col2A1有高表达趋势。结果表明骨关节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其功能状态影响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韧带损伤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韧带组织工程。目的:探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后的交互生物学效应。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Ad-EGFP组及Ad-bFGF组。各组细胞相应处理后分别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水平,RT-PCR检测各组两种细胞中Scleraxis、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核心蛋白多糖、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等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高效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3,6 d后,与对照组及Ad-EGFP组相比,Ad-bFGF组两种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 < 0.01);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高(P < 0.01),韧带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核心蛋白多糖、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mRNA表达均降低(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cleraxis、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1)。以上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韧带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促进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同时抑制了其胶原合成能力,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增强了其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能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非造血性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目的:对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生物支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以“cartilage defects,tissue engineering,biological scaffold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ytokines”和“软骨缺损,组织工程,生物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 ”为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文献,最终保留51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目前许多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很多生物支架可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载体。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还在探索过程中,真正进入临床还有许多亟待解决和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done to evaluate the stemnes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derived from placent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to those from adult bone marrow (BM). Based on the source of hMSCs, three groups were defined: group I included term placentas, group II included first-trimester placentas, and group III included adult BM samples. The stemness was evaluated by the proliferation capacity, immunophenotypic expression, mesoderm differentiation, expression of pluripotency markers including telomerase activity. The cumulative population doubling, indicating the proliferation capac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II (P<0.001, 31.7±5.8 vs. 15.7±6.2 with group I, 9.2±4.9 with group III). The pattern of immunophenotypic expression and mesoderm differentiation into adipocytes and osteocytes were similar in all three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pluripotency markers including ALP, SSEA-4, TRA-1-60, TRA-1-81, Oct-4, and telomerase were strongly positive in group II, but very faint positive in the other groups. In conclusions, hMSCs from placenta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ir developmental stage and express mesenchymal stemness potentials similar to those from adult human B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