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20,(3)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缓解腰背痛的有效方式。球窝型人工腰椎间盘是最常用的假体类型。本文回顾了球窝型人工腰椎间盘假体的历史,综述了金属—聚合物、金属—金属和聚合物—聚合物不同组合配副的球窝型人工腰椎间盘假体产品现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球窝型人工腰椎间盘假体结构设计因素及影响,并对球窝型人工腰椎间盘假体未来的发展加以展望,以期为设计球窝型人工腰椎间盘假体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巨细胞瘤传统治疗方法复发率高,而对其机制的日益了解及肿瘤型假体在骨肿瘤切除中的成功应用,为提高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目的:总结肿瘤型假体在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及该肿瘤目前的治疗进展、发病机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巨细胞瘤,研究进展”,英文检索词为“giant cell tumor of bone,tumor-type prosthesis,therapy research”。共检索到文献475篇,保留符合标准的35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传统方法是手术切除,并根据情况对切除后产生的骨缺损进行重建。将各种骨重建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应用肿瘤型假体治疗骨巨细胞瘤效果更好,不仅能使患者获得患肢或患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并发症少,相对于其他的重建方式明显降低了假体置入后复发率,实现了肿瘤的广泛切除。但肿瘤型假体的应用并不能完全避免置入后肿瘤的复发。最近针对骨巨细胞瘤形成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成果,为降低置入后复发率及不能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疗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因肿瘤型假体置换后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其定制肿瘤假体的断裂是原因之一。
目的:总结分析定制肿瘤假体发生断裂的原因,以及其与假体设计的关系。
方法:以“定制肿瘤假体,假体断裂”为中文关键词;“Custom-made prosthesis, Endoprosthesis fatigue fracture”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定制肿瘤假体设计及假体断裂翻修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4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
结果与结论:假体断裂的原因主要有假体设计缺陷,假体材料、加工工艺不合格,放置失误,手术软组织重建困难及缺少骨支撑等方面。通过了解肿瘤假体应力集中部位及应力峰值,可以预测内固定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5.
假体松动是目前导致人工髋部假体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人类股骨上段骨髓腔大小形状差异显著,以致通常设计的髋假体柄在多数情况下不能与骨髓腔形成解剖匹配,接触面小,假体-骨界面应力分布不合理,显著影响假体-骨结合面的稳定性。近几年,按人配制的定制型人工髋假体的研究应用已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发展定制型人工髋假体的依据、定制型人工髋假体的设计研究与临床应用以及定制型假体尚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定制型肿瘤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定制肿瘤型铰链膝关节假体置换膝关节周围肿瘤的1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9例;年龄27~76岁,平均51.4岁.骨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6例,非典型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3例,均为股骨远端肿瘤.均行瘤段广泛切除国产骨水泥定制肿瘤型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结果全部15例随访14~96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免疫排斥、皮肤会死等近期并发症.1骨肉瘤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局部复发,拒绝手术,术后16个月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18个月肺转移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3年局部复发截肢.所有患者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断裂、肢体短缩.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70~120°,平均89.4°,末次随访ISLOS影像评分24~31分,平均28.6分;骨肿瘤术后MSTS功能评分21~25分,平均22.8分.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国产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卫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27(3):129-137
肿瘤型人工关节的临床应用已趋于成熟,但松动、断裂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以至严重影响了患者整体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生物材料、表面处理和生物力学等相关基础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对肿瘤型人工关节的表面涂层改进和应用抗菌处理技术降低假体感染率、通过优化假体的结构设计改进固... 相似文献
9.
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工假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概述了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发展进程,总结出目前使用较多的3种人工关节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对以上3种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针对各种材料的缺点进行改进的一些方法,重点论述了金属对金属表面人工关节置换的发展状况及其临床应用。指出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符合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生物结合性好和寿命长的要求,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将朝着复合材料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工视觉假体研究综述(Ⅰ)——视网膜假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部分或完全恢复视觉功能是目前神经工程和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采用神经接口和神经假体方案来部分恢复视觉功能是目前主要的手段.视网膜刺激方案是国内外研究较多和较为成熟的刺激方案.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全面地综述了视网膜假体的机制、优缺点和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新型梯形袖套联合不同长度(90、105、20、135 mm)、形状(直柄、曲柄)假体柄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初始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建立股骨-袖套-假体有限元模型,设定其接触模式为面与面接触,模拟生理活动中单足站立、快速行走的加载条件,研究股骨-袖套-假体柄微动情况。结果 单足站立及快速行走时,梯形袖套联合直柄微动值大于曲柄,当假体柄长度为120 mm时,微动峰值及微动平均值达高峰。梯形袖套联合直柄在单足站立及快速行走时微动平均值分别为(67.7±43.5)、(64.1±59.2)μm,微动峰值分别为121、146μm。随着假体柄长度及形状的变化,梯形袖套周围微动值保持不变。结论 梯形袖套联合曲柄优于直柄,当假体柄长度为90 mm时,可保持最佳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肿瘤型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始随访超过5年以上的19例患者。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35.4岁。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7例。原发9例,术后复发10例,合并病理骨折4例。X线分期均为Campanacci Ⅲ级,均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其中旋转铰链膝关节4例,铰链膝关节15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术中及近期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28.9月(60~216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于翻修术后2年行截肢术外,18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评分15~27分,平均22.7分(75.6%)。双侧肢体等长者9例,患肢较健侧短2cm以内者3例,3~5cm3例,5~9cm3例。假体断裂并假体松动1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迟发性深部感染并假体松动2例。假体松动率为31.6%。假体近端骨折1例。6例假体松动患者均行肿瘤型假体翻修术,除1例截肢患者外,余5例随访36~72月,肢体功能评分平均为23.8。合并假体近端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现已术后24月,肢体功能评分27分。结论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随着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会逐渐增加,肿瘤假体松动和肢体短缩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也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含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学髋关节假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对羟基磷灰石涂层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8/2011 PubMed数据库有关羟基磷灰石涂层髋关节假体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的文章,检索词为“hydroxyapatite, hip arthroplasty,hip prosthesis”,排除发表时间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9篇文献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的磷酸钙盐,通过处理,它可在金属表面形成薄层,这种处理方法可极大促进紧压配合假体的骨整合,能为假体提供骨性固定,直到骨长入到假体的多孔表面内。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非骨水泥假体在置入早期即可促进骨长入,允许早期负重,具有良好的机械固定和长久的生物固定作用,且远期并发症如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下沉的发病率并不高于无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髋关节假体。但目前在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厚度、羟基磷灰石颗粒的大小、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结晶度等方面尚无统一意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12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和不稳定23例膝。其中骨性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左股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l例,左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内侧侧副韧带断裂l例。术前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36~58分,平均48.6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21°~80°,平均57.4°。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6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腓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随访时,HSS评分78~98分,平均91.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45.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75°~100°,平均85.2°,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120°,平均108.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中假体材料替代原有的病损关节,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恢复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概述目前应用于关节置换领域的假体材料及研究进展。
方法:以biomaterials, joint prosthesis, implant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有关关节置换领域假体材料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关节假体材料包括金属、聚合物、陶瓷等,这些材料已被学者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完善和提升金属、聚合物、陶瓷的性能,降低甚至去除可能的磨损、离子释放、骨溶解、碎裂等不良后果,是目前需要学者们共同考虑的问题。相信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牢固可靠的假体材料定将推陈出新,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所用。 相似文献
17.
外科植入物--骨关节假体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植入物骨关节假体(俗称人工关节)是主要用于治疗畸形、疼痛或功能丧失等关节疾病的生物材料制品, 其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众所周知,产品的成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选用的材料,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人工关节在人体内是否能真正解除患者的疼痛、提供长期坚强、稳定的关节运动。按照正常人体骨骼需承受高达8倍于体重的压力、假体寿命期内长期处于低周疲劳状态及人体解剖和生物力学与组织环境的特异性分析,应用于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须充分体现物理学、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科学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目前已分离培养出多种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同时, 人们亦发现恶性肿瘤进行性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 继而推测肿瘤是干细胞分化增殖失调而产生的异常组织, 并提出了肿瘤发生的干细胞学说 [1]。近期的研究已从血液系统肿瘤、乳腺癌及脑部肿瘤中初步分离出肿瘤干细胞 [2-5], 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 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的观念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四十多年前, 研究者就发现了它们可能存在的迹象。当时观察到只有 1%的白血病细胞可以在培养皿中生… 相似文献
19.
肿瘤在体内的排斥/控制主要依赖于肿瘤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通过TCR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HLA-抗原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来识别其靶分子.与特异性HLA-抗原肽复合物有价值的相互作用诱导了淋巴细胞克隆的扩增以及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目前,从理论上已经提出了以整个肿瘤细胞,或纯化的肿瘤抗原作为疫苗(包括整个蛋白质分子和抗原肽及纯化的DNA分子)来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排斥.本文从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疫苗诱导的体内抗肿瘤免疫的假设机制、疫苗接种所诱导的抗肿瘤反应以及临床结果几个方面,对当前肿瘤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并对肿瘤疫苗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肿瘤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一起增殖的结果,因而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组织内的大多数细胞,常有复发和转移,使治疗失败。肿瘤干细胞的提出,可靶向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使根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成为可能,且先前诸多关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细胞信号途径等研究成果可能需要重新评价,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就肿瘤干细胞的起源、存在证据、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之间关系、临床意义及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