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中本病分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1]。中医根据本病发病特点,归为"哮证""喘证",相当于西医哮喘,其病名首见于朱丹溪《症因脉治》。哮喘的症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称之为"喘鸣、喘喝";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记载。对其病因的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中医辨治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小儿肺炎是西医病名,中医学古代没有直接的记载。《内经》中所述"肺风"、肺痹"、上气"、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等,记载了类似于现代肺炎的表现。《幼科铁镜》的"火侵肺嗽",《幼科全书》、《幼科指南》等所称的"肺家炎",指出了肺热壅盛的病证。清代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首先明确提出"肺炎喘嗽",描述了麻疹出现肺闭喘嗽的变证,此后,"肺炎喘嗽"成为中医学病名,现代一般认为其相当于西医学"肺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1痰为哮病宿根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书中始以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成篇,“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宜大吐”。至明代朱丹溪弟子戴思恭在《证治要诀·哮喘证治》中首次提出哮喘有宿根:“喘气之病,哮吼入水鸡之声,牵引胸背,气不得息,坐卧不安,此谓嗽而气喘,或素有此根,  相似文献   

4.
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主咳逆上气",指出当归防治哮喘的中医内涵、中医药理论,并对现代研究与应用展开论述,为临床应用当归防治哮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或喘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患。常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金匮要略》中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的记载,喘促之甚或因痰阻,常可哮鸣有声。《医学正传》有"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之论述,将哮与喘作了区别。临床上常见到喘而兼哮者,统称为哮喘。  相似文献   

6.
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一种西医疾病病名,查阅中医古籍文献,未见对该病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根据症状,《黄帝内经》将其称为"心痛",《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胸痹"的病名,因此通常按"胸痹"论治~([1])。近年来西医主要应用扩冠、减慢心律、抗血小板集聚、降血脂稳定斑块等药物,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是同时也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如头胀痛、心动过缓、诱发或加重哮喘、肝肾损伤等  相似文献   

7.
成艳丽  陈宪海 《山西中医》2009,25(11):57-5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哮证、哮病、呷嗽等范畴,《内经》虽无病名,但有“喘鸣”、“嗣”之类的记载。《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为“哮专主于痰”;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炎解痉为主,急性期改善症状明显,但易复发。而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治疗哮喘具有副作用少、复发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特征为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黄帝内经》上并没有关于哮病病名的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则称本病为"上气"。直至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一书始以"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成篇。前人对哮喘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尚不统一,现笔者对近年来支气管哮喘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张燕  陈晶晶 《光明中医》2010,25(9):1752-1752,F0003
<正>1中医病因病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门记载,统归于"不孕"、"不育"、"无子"中。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易经》中就有"妇三岁不孕"的记载,至《素问·骨空论》才正式提出了"不  相似文献   

10.
<正>口苦顾名思义是自觉口内有苦味,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胆瘅",《灵枢·四时气篇》曰:"胆液泄,则口苦。"因苦为火之味,而心主火且心气通于舌,故通常来讲口苦症状往往被认为是心胆有热所致。其实,对于口苦一证,单纯责之于心胆是片面的,历代文献中早有相关记载: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口舌》所云:"如口苦者,未必悉由心火"。表明各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导致口苦的发生,正如《灵枢·五味》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  相似文献   

11.
脏躁考辨     
脏躁之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对其描述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时期。但《金匮要略》中仅记载病名、症状及处方,对脏躁具体病位、病因及病机并未详述。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识不一,以明清为最。综合分析古代医家重要典籍,考镜源流,考辨单"脏"与多"脏""躁"与"燥",明确脏躁病位、病因与病机认识,"脏"即病位,泛指五脏,"躁/燥"言病机,以"躁"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1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从未妊娠者古称"全不产",西医称原发性不孕,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古称"断绪",西医称继发性不孕。古代对不孕症的记载源远流长,《周易》记载"妇三岁不孕",首先提出了不孕病名;《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此生病……其女子不孕"正式提出了不孕症的病名。不孕症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阻碍受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女  相似文献   

13.
马兰  石磊 《陕西中医》2014,(10):1440-1441
<正>"胸痹"这一病名始见于《灵枢·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历代医家对"胸痹"的解释多种多样,未有定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先提出:"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痹"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湿病也。素问痹论,痿论各成篇。岐伯曰:风寒湿三气集至,合而为痹也。从畀声。必至切。十五部。"就病名而论,中医病名多数按照症状而定,"胸痹"  相似文献   

14.
正"瘿"又称"瘿气",其名首见《尔雅》,许慎《说文解字》也有"瘿者,颈瘿也"的记载。即主要描述的是以颈前下方喉结两旁,呈弥漫性肿大或有结块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瘿病记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德充符》、《淮南子·坠形篇》中均有关于瘿病病名记载。瘿同婴,婴之义为绕,因其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缨侪或缨核而得名。婴有缠绕之意,《说文解字》云:"婴,婴颈饰也。"《释名·释疾病》云"瘿,婴也,在颈婴喉也。"《吕氏春秋·尽数篇》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晋代张华《博物志》云:"山居多瘿。"  相似文献   

15.
正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最  相似文献   

16.
小儿惊风,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称为"婴儿病间(痫)"、"婴儿瘛",在《内经》中称作"痫惊",《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小儿惊痫"、"小儿痫",《颅囟经》中称为"小儿风痫"。《诸病源候论》根据病因不同将小儿痫分为三类,分别称作"惊痫"、"风痫"与"食痫",并从阴阳的角度将痫病分为"阴痫"、"阳痫"两类。《千金要方》中的"痫"多指惊风,如"五脏痫",也指癫痫,如"六畜痫"。《黄帝明堂灸经》首次提出"小儿急惊风"、"小儿缓惊风"的病名。至《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惊风"的病名,并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惊风"的病名逐渐取代"痫"成为主要称谓。  相似文献   

17.
正《黄帝内经》反复强调"气至而有效"的理念。何谓"气至"?查《中医大辞典》无"气至"词条;再查《实用针灸学词典》,也无"气至"词条,但有"气至而去之"之条,条文的解释是:"针刺术语。意谓针刺得气以后,即可起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再查《实用中医词典》,有"气至"词条,注释是"即针刺术中的得气。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均认为"气至"就是得气。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很早就有痔漏等肛肠疾病的记载,在距今3000年的殷商时代,古人镌刻于龟甲上已记载了"下痢","疾腹"等病名。在迄今发现的古文献中,《山海经》最早提出了"痔"、"瘘"的病名,并用食物治疗痔瘘病。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期)中将庤进行了分类并记载了痔的证候,该书将痔分为牡痔、牝痔、脉者、血痔四  相似文献   

19.
张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06-207
俞长春是嘉兴市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数十载,学验俱丰,尤擅长治疗呼吸系统、脾胃疾病.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长且病情缠绵,患者年龄各不同,笔者有幸跟随俞老学习,现将俞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简述如下.1善用经方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够贻"之类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堪称后世顽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  相似文献   

20.
《金匮》有关肺胀与风水的论述,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与《水气病篇》。现将二者的病因、关系及其治疗方法讨论如下。一、肿胀与风水的病因肺胀为病名,内经早有记载。从《内经》与《金匮》的论述可以看出,咳嗽上气是肺胀主要症状。关于本病的病因,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的有关条文来看,大多是内有水饮,外为时气触发而成。如该篇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肺胀,咳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