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二次翻修是公认的疗效比较肯定的方法。 目的:回顾分析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26例(27髋)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的二期翻修过程中使用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置入原假体的位置,制作时,在占位器中央放入一根斯氏针作为支架。治疗后随访并行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1例患者因治疗后不恰当负重活动导致占位器断裂,取出骨水泥占位器,行清创后关节旷置。其余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0.2分,较治疗前平均改善61.9分,感染控制率为96.3%。提示在使用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基础上使用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后感染,具有感染控制率高,置换后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的文献复习。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培养,并回顾治疗对策。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人工髋关置换后平均随访25(12~48)个月:6例清创后保留假体,5例一期翻修者中1例清创复发再次清创伤口愈合;7例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二期翻修者,置换后25个月未见复发;所有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均未见感染复发。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置换前平均43.25分提高到86.5分。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阴沟肠杆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大肠杆菌2例。 关键词: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策;原因;翻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41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置换后出现关节感染是灾难性的,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目的:观察自制活动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感染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22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感染患者,女14例,男8例,年龄66-81岁,平均69.5岁。明确诊断后给予翻修处理,如考虑一期翻修,取出原有假体,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再次安装;如选择二期翻修,则在清创同时将自制活动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放入股骨及胫骨处,待6个月-1年感染控制后再考虑安放翻修假体。于翻修后随访,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治疗后2例单纯清创患者和1例一期翻修患者感染复发,给予二期翻修处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到感染治愈标准。末次随访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58-86分,平均(70.2±0.4)分。提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需根据相应病情及感染不同时期,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根治感染,尽力保留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方法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一期置换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9例.其中,初次置换术后感染7例,翻修术后感染2例;伴有窦道形成2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9个月.9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6.9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5.8分.结论:只要经过正确的局部处理和全身支持治疗,一期翻修手术也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后可能需行多次翻修,近年来保留股骨颈甚至股骨头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重建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目的:采取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无柄关节以及表面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重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07-07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根据病情分组治疗,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22例,无柄关节组20例,表面置换组25例,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置换前、置换后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Harris髋关节评分、髋关节X射线片、髋关节与假体相关不良事件以及翻修情况。结果与结论: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表面置换组无翻修,Harris评分高于无柄关节组及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P0.05);无柄关节组翻修1例;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组翻修2例。提示与保留股骨颈全髋置换及无柄关节置换相比,表面置换对于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发症少,翻修率低,对于年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施行置换难度很大,且置换后疼痛等并发症越来越多,其诊断与处理争议颇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21例(23髋),均为关节内疼痛,10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余11例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对随访结果进行置换后疼痛原因分析。 结果与结论: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关节内疼痛感染组3例中保守治疗2例、二期翻修1例,随访感染均治愈,置换后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降低、Harri评分与置换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非感染组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10例,与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及Harri评分均好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髋臼侧松动伴不同程度骨缺损的患者日趋增加,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结构植骨、颗粒植骨加钛网重建、钽金属垫块重建、Jumbo杯、Cup-Cage技术等。目的:总结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的近期临床疗效,为髋关节翻修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5-71岁,均采用个性化生物臼杯进行髋臼侧翻修并进行3年随访,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双下肢绝对长度差,观察X射线片表现,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状态和骨长入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主刀完成,随访满3年,无丢失病例,其中1例出现坐骨神经症状,口服甲钴胺片,6个月恢复;(2)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双下肢绝对长度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末次随访X射线片显示有良好的骨长入;(4)结果表明,应用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可获得假体的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1月—2017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晚期慢性PJI的27 例(27 髋),其中男7 例、女20 例,年龄52~77(63.9±5.5)岁,均由同一主刀医生采用二期翻修手术的方法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评价假体稳定性和感染控制情况,结合患肢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SF-12生理、心理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27 例术后随访2.0~7.8(4.0±1.5)年。随访期间复查X线未见假体松动及骨溶解征象,假体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感染征象,ESR和CRP均在正常范围,感染控制率100%,无一例感染复发。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6.0±1.1)分减轻至(0.4±0.5)分,Harris评分由(28.9±9.1)分提高至(80.4±11.3)分, SF-12生理评分由(23.0±2.8)分提升至(39.3±7.3)分、心理评分由(33.8±5.7)分提升至(51.7±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0、28.650、10.683、11.656, P值均<0.05),显示中、短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晚期慢性PJI安全、有效,术后中、短期感染控制率及假体稳定性高,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